很多小朋友睡觉时,喜欢趴着睡,中医大夫常称这样的睡姿为:“俯卧”。 保持这样的睡姿时,小盆友要张口呼吸,于是睡醒之后嘴边都挂了一条白痕,也就是睡着之后流的口水。
有的孩子喜欢抱着小熊公仔睡觉,要抱得紧紧的,才舒服安全,也是脾虚。 一般,人体哪个地方虚了、弱了,人就喜欢捂着那个地方,这样有充实感、温暖感。 比如脾虚的人就喜欢抱枕头,或者热敷肚子。肚子得到了温暖,水、湿、饮就会被自身阳气布运,就不会形成堵塞,所以身体感到通畅和舒服。 脾虚,运化能力弱,本应输送全身的水,就堆积在肚子里面,形成中医说的“水饮”。 为什么会这样呢?这是怎么形成的呢? 脾虚最常见的原因是,孩子长期喝牛奶。牛奶不容易消化,容易成为胃肠的负担。 有的孩子在两餐之间喝牛奶,就影响了下一顿的正餐,吃不好饭的孩子身体弱。 睡前喝奶,会让体内的“垃圾”变多,这样,体内的“清洁工”也要加班加点地工作。
有家长会问:如果不喝牛奶,孩子没有蛋白质,还缺钙,会长不高的! 这啊,大概是广告上宣传的观念。现代正常饮食里面的营养物质很充足了,注意合理搭配,能正常地消化吸收,大概不会缺乏营养了。
中医讲“汗为心液”,小孩子在热天,全身都能适度出点汗是好的,利于心肺之气的宣发,不用急着开空调。 特别是汗味膻腥的孩子,对于他们来说,出汗可以排浊。 如果是春秋季节,稍微有点热,又没到开空调时,孩子睡觉最好带一点汗,但注意睡觉时不要让风吹到。 有的孩子先天不足,可能跟父母年龄大,备孕时身体差有关。这样的孩子生下来身体就弱,阳气也弱,脾胃也弱。 也有的孩子是喂辅食不当导致的脾虚,加辅食是有学问的,喂不好会影响孩子消化道的成熟。
第三常见的是,孩子吃饭的时候,喜欢一边喝汤水一边吃饭,也有的喜欢直接吃汤泡饭。 这样饭粒没经过咀嚼就吞下去了。咀嚼,唾液腺分泌唾液,胃肠分泌消化液,三者是同步的。 不咀嚼,消化液就分泌得少,消化自然就弱。 喝下去的大量汤水,也会稀释胃酸,降低消化效率。长此以往,脾胃的功能就下降了。 孩子不咀嚼,如果是因为食物太干了,可以搭配一些含水量多的蔬菜。 还要培养好孩子的咀嚼习惯,更重要的是培养吃饭的耐心。 脾虚的孩子,有的是不喜欢吃饭,吃饭很慢,但是更多的是挑食,特别是香的和甜的。 中医讲“脾喜甘”,脾脏喜欢摄入甜的东西来补益自身。真正的脾虚小孩,虽然厌食,但特别喜欢吃甜的,遇到了甜食,就一顿猛吃,还不知道饱! 吃完就食积,堵在胃肠,常常导致后面一两天都不想吃饭,口臭腹胀,只想喝汤和水。所以,给脾虚孩子吃好吃的,就要特别注意,要节制。
焦香的食物可以唤起食欲,能“醒脾”、“运脾”,吃了能“开胃”,所以孩子喜欢。这种食物,孩子还是要少吃的,吃多了容易积“胃热”,损伤脾阴。 ![]() 孩子睡觉趴着睡,针对脾虚的原因改正生活习惯,好好吃饭,那么脾胃可能慢慢地就能养起来。
中医传统的育儿方法,虽然和现代营养学不同,但这是古人靠实践摸索出来的,是实用的。家长们,对照自己孩子做起来吧。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