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定义「蕾虎」 | A公司

 新商业情报NBT 2021-05-13

我们内部也在不停地争论,到底LABELHOOD是一个品牌还是一个服务商,还是一个渠道商。当我们想要表达自己语言的时候,像一个品牌。当我们想的是孵化品牌的时候,又变成一个服务商。如果从财务报表上看,大部分收入来自于销售,又是一个零售商。”

作者 | 来舒敏

这是「新商业情报NBT」报道的第671家创公司

服饰最初以满足人类保护自我的基本需求而存在。随着社会发展,人们逐渐建立起一套审美体系,通过有设计感的服饰表达自我,服饰成为人类诉诸情感、展现个性的载体,因此被称为“时装”。

有别于商业服饰品牌,设计师品牌以独特的审美和设计打动了一批追求个性化时装的小众群体。中国独立设计师大量涌现于2005年-2015年这十年。他们有着相似的成长路径,大多毕业于海外时装设计类院校,部分在国际奢侈品牌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吸取了西方制衣工艺后,凭借着个人对服饰审美的理解,以3-5人小作坊的形式开启了中国独立设计之路。

比如毕业于上海中国纺织大学服装设计专业,继而出国深造的王汁在2005年创立品牌UMA WANG;2007年,毕业于圣马丁且在Dior工作过一年的张卉山,创立同名品牌HUISHANZHANG;2014年,因毕业作品《LesNoces婚礼》受到国外媒体关注的陈安琪回国后创立品牌ANGEL CHEN……

部分独立设计师追求自我风格的呈现,有时候会因为设计过于夸张在品牌创立初期经历过“怎么把衣服卖出去”的困境。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买手店是设计师品牌面向消费者的主要渠道。通常买手店的经营者参与时装周或showroom(设计师与买手间的订货会),根据店铺消费者的喜好与设计师预定下一季的货品,继而在买手店售卖。

买手式经营最早是欧洲人开发的商业模式,90年代进入中国后,在2010年左右蓬勃发展。蕾虎前身属于中国最早发展起来的买手店之一。创始人之一刘馨遐(下文称“Tasha”)把蕾虎比喻成一个“养成系的商业机构”。

2009年,从北京五道营胡同一家仅有20平米的买手店开始, 2014年与上海时装周建立“栋梁一日”的合作后,蕾虎的创始团队开启了设计师品牌推广之路,继而在LABELHOOD先锋时装艺术节上完成了孵化管理的发展链路。

2018年,扎根上海的长作栋梁与LABELHOOD正式合并为LABELHOOD蕾虎,资源整合后探索出一个成熟的专门面向中国设计师品牌的集成式商业化模式,包括品牌发掘、营销推广、销售、仓配物流等服务。

这十二年间,蕾虎做的不仅是开买手店那么简单,其商业模式本质上是向市场证明中国有好的设计师品牌,从挖掘、宣传、销售这三个主要方式实现品牌商业化过程。

因此蕾虎跟随中国独立设计师共同成长,逐渐演变成一个有多重角色的品牌孵化管理平台以及先锋时装体验社区,统称为LABELHOOD社区。

整个LABELHOOD社区可分成内容矩阵、零售矩阵和粉丝社区。内容矩阵里有上百个中国设计师品牌,蕾虎作为服务商对品牌进行孵化和集成式商业化管理;零售矩阵代表蕾虎的销售渠道,包括全国4家实体零售店铺、线上天猫店、微信小程序,以及批发业务;粉丝社区代表品牌多年来通过各种时装文化活动集结起来一批中国设计消费。三者相辅相成,共同助力中国时装文化的演进。

十季以来,蕾虎已挖掘出超过300个中国独立原创设计师品牌,延伸出一个年销售额近30亿规模的市场。

下面我们从设计师品牌孵化平台(集成式商业化服务商)、渠道(新零售和批发)、时装先锋社区这三个角度来讲述蕾虎。

01

一个设计师品牌孵化、管理平台:从帮忙吆喝到孵化管理

通常买手店依附于设计师的设计和稳定的供应链,品牌多元化某种程度上能弥补单个设计师的货品不稳定性。因此蕾虎需要不断地从时装设计院校挖掘新设计师,并辅以商业化服务,达成深度绑定合作,加快独立设计师品牌商业化进程。

2009年自创立以来,蕾虎与中国设计师属于强绑定的关系。从帮设计师品牌“吆喝”办秀到从头到尾孵化一个品牌,蕾虎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期间上海时装周、成熟的商业渠道以及蕾虎先锋时装艺术节对品牌孵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2013年蕾虎的创始团队应邀带着11位设计师前往伦敦筹办“Design by Shanghai”时装秀,也因此发现了与时装周的合作契机。于是在2014年,他们与上海时装周合作,举办“栋梁一日”的活动,让买手和媒体关注到中国独立设计师,也打开中国设计师品牌的推广之路。

YIRANTIAN是蕾虎在“栋梁一日”时期推出的第一位新设计师。蕾虎与设计师郭一然天的合作可以追溯到2013年的伦敦时装学院研究生时期。Tasha透露,YIRANTIAN服饰风格利落而富有细节,品牌定位精英都市女性,面向更广大的中国消费客群。紧接着,YIRANTIAN在连卡佛创意集结号项目中崭露头角。

经过7-8季showroom订货会的锤炼,YIRANTIAN的产品风格受到一部分精英女性的认可,销售规模较为可观。2018年蕾虎以联营的形式帮助YIRANTIAN开辟天猫旗舰店,将品牌从声量到销量推向一个受众范围更大的平台,也帮助品牌更为全面、专业。今年上海时装周,YIRANTIAN的服饰出现在蕾虎中国设计“琦”袭之夜秀场舞台,以及李佳琦的即看即买直播间。

除了栋梁一日,蕾虎与连卡佛、鄂尔多斯、日本东丽集团一同发起、参与的设计师孵化项目,助推了中国设计师品牌的快速成长。

2015年左右,连卡佛推出新晋设计师Creative Call Out(创意集结号)项目,旨在发掘有潜力的中国设计师,后期连卡佛创意集结号也和蕾虎合作共同挖掘新锐力量。陈安琪个人品牌ANGEL CHEN以高辨识度的设计在首个创意集结号项目中脱颖而出,成为优胜者之一。ANGEL CHEN因此进驻连卡佛,展开6、7个胶囊系列和橱窗陈列的合作。

在这之前,Tasha曾飞到伦敦与陈安琪聊了三天三夜中国市场,让她确定回国发展的意向,并在2014年10月的第二个“栋梁一日”,助其完成一场品牌创立的发布。

如连卡佛般成熟的商业渠道对初出茅庐的设计师品牌无论在产品设计和供应链端都有较高要求,也为品牌在商业拓展和知名度提高上带来较大的帮助。

Tasha向《新商业情报NBT》(微信公众号ID:newbusinesstrend)透露:“2015年左右,ANGEL CHEN、YIRANTIAN还有SHUSHU/TONG的设计师们处于刚毕业归国起步的阶段,连卡佛这样的大型买手渠道对设计师品牌在产品表达、进出口等方面要求非常规范,也对设计师品牌的专业化成长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此类的设计师选拔、品牌孵化合作还有很多,比如蕾虎曾与鄂尔多斯的1436小山羊绒设立创新奖学金,将针织技术开放给设计师们给予供应链端的支持;还与日本东丽公司设立ULTRASUEDE创新奖学金,让设计师了解旗下超纤维的创新面料,以最好的条件去使用相对比较昂贵的面料……

2016年是蕾虎的转折之年,某种程度上明确了蕾虎从买手店到设计师孵化平台的转型之路。

这一年,“栋梁一日”升级为规模更为庞大的LABELHOOD先锋时装艺术节,首次以时装为核心面向公众,兼具时装演示、时装及艺术展览、直播、快闪店、行业对谈、品牌体验空间、LABELHOOD MARKET等多种参与方式。设计师们自发地申请参与先锋时装艺术节,蕾虎需要一支专业的评委团队从中挑选出有发展潜力的品牌加以孵化。

 过往LABELHOOD先锋时装艺术节 

随后一支由蕾虎牵头,连卡佛首席品牌官、天猫服饰部负责人以及国内外专业时尚媒体人士加成的评委团队为每个申请的品牌打分,最后选出20位设计师在先锋时装艺术节上走秀、办静态展,或者给予品牌营销、PR等专业资源,其目的是把品牌推出去。

每一年,蕾虎遴选出1-2位新设计师进行长期合作和孵化。被选拔出来的设计师品牌将进入各大订货会平台,让买手来判断它的商业承接能力。对于第一季showroom的表现,蕾虎会给到完整的反馈信息,具体到产品进入多少家渠道,订单量,商品集中类目,以及可以跟进的类目等。最后当这季产品真正在各个渠道销售时,品牌还需经过消费者的考量,也就是市场反馈,比如是否出现爆款单品,产品类目丰富度,消费者接受度。蕾虎依据以上反馈信息协助设计师梳理品牌产品定位、理念、品牌形象、目标客群、供应链,继而精进第二季的作品。

 过往LABELHOOD先锋时装艺术节 

除了先锋时装艺术节,蕾虎还会在每年2月前往纽约,6月前往伦敦的各大时装设计院校,与未毕业的学生设计师交流,询问他们的发展意向,进行跟踪、记录,对有天赋的学生予以一年一次的评估,从中挖掘出有潜力且有回国意愿的设计人才,帮助他们了解中国市场,提供归国发展指南。当这些学生想要创立设计师品牌时,蕾虎会鼓励他们报名参加上海时装周旗下的LABELHOOD先锋时装艺术节。

对于这些初出茅庐的设计师品牌,Tasha采取“养成”的孵化方式,认为品牌参与的每一季showroom,都是一次成长和反思,设计师品牌必须完整地经历过一个阶段,从市场反馈中不断修正品牌定位、扩充品类,才能走得长远且坚实。

“我们不希望一个品牌一夜成名,而是希望它至少在前面3-4季可以稳步前进,部分品牌经历5-6季后才成为每一个人都在期待的品牌,”Tasha说道。

事实上,设计师品牌在任何一个阶段都处于不断完善的过程。以已经出圈的SHUSHU/TONG为例,2018年蕾虎与SHUSHU/TONG通过联营合作的方式建立品牌天猫旗舰店。在面向群众基数更大的线上渠道时,SHUSHU/TONG不仅在后端供应链上有实时跟进,还不断地扩充品类,从服饰拓展至配饰、鞋袜等。

蕾虎在发展过程中,挖掘年轻设计师的渠道也变得更多元化。自2018年起,蕾虎收购学生自发组织的时尚平台无界,成立了第一个汇集了高中生、大学生等时尚爱好者的时装艺术平台——“LABELHOOD Youtopia(蕾虎呦桃)”。

去年疫情Tasha无法出国实地挖掘设计师,LABELHOOD Youtopia发挥了非常大的作用。蕾虎与Youtopia保持云的链接,从中挖掘出多个仍未毕业的新锐设计师。今年的先锋时装艺术节上,蕾虎专门设立了“YOUTOPIA呦桃日”,将FIVE KOH® 、Sorgenti.泉、Toile白胚、Momonary、Anno Mundi这五个品牌以走秀的形式介绍给更多人,帮助他们在初创起步时期奠定品牌基础。

对于不同阶段的设计师品牌,蕾虎也会评估并给出相应的合作方式。例如品牌WMWM在品牌创立初期的人群较为小众,蕾虎与其建立单纯的买卖合作,后来发现品牌过于小众增长不明显便暂停了合作。经过几年的沉淀,该品牌调整了定位和目标受众,蕾虎又与WMWM签订联营合作的合同,其天猫旗舰店也将在7月正式开业,助其打开线上渠道。

整个合作过程中,蕾虎根据他们目前在商业化进程中面临的需求予以多元零售、批发、线上经营、品牌营销集成式服务。

Tasha表示:“蕾虎始终坚持服务于中国设计师品牌,用打包运营的逻辑做好品牌商业化的工作,帮助设计师从繁复的商业运营环境中解脱出来,专注到设计和生产上。”

02

一个买手式渠道:从单一渠道到新零售、批发

12年的发展让一家买手店养成为一个品牌孵化管理平台,归根结底,蕾虎仍旧是靠卖一件件衣服来维持日常运营,零售仍旧是蕾虎的主要收入来源,占总收入的2/3。

除了前期品牌营销推广所形成的长尾效应之外,蕾虎还在12年间不断探索线下和线上渠道,开辟出4家零售店铺、蕾虎天猫旗舰店、微信蕾虎百货小程序,也跟连卡佛、SKP、老佛爷百货等100多家买手百货及渠道合作建立批发体系。

继2009年成立于北京,“栋梁”南下,分别于2011年和2015年在上海富民路和长乐路上陆续开出两家买手店,前者作为Labelhood蕾虎旗舰,后者属于by Labelhood体系,以中国设计师品牌和部分国外设计师品牌共同打造出一个A Surname by Labelhood买手店。近几年,蕾虎又在南京、广州两个城市分别开设了A Pebble by Labelhood和A Brick by Labelhood实体店。

 富民路LABELHOOD旗舰店 

 左:南京A Pebble by LABELHOOD  

 右:广州A Brick by LABELHOOD  

记者曾多次探访过蕾虎位于富民路、长乐路以及广州东山口的店铺。这些店铺都以独立洋房别墅的形式坐落于城市老城区,创始人兼设计师南朗以温暖的木头材质为店铺整体基调,为五颜六色的设计师品牌做气氛烘托,给予消费者温厚、包容的格局。

虽然每家店铺展陈的设计师品牌大体相同,但不同地区的门店装饰多少带有当地特色,比如广州东山口的店铺保留了当地特有的花砖地面,将复古和时尚结合得刚刚好。

据Tasha描述,线下店铺曾经历过一些列的探索和变革,最后发现买手店需要很强的内容属性,才能吸引消费者不断前去探店。

以长乐路店为例,蕾虎曾尝试过为设计师做单独的房间展陈,却发现货品更换频率太慢,消费者很快失去新鲜感。于是,团队又转变思路,将之设计成一家男装买手店,未曾料想到男装客户群体过窄,且产品设计过于前卫,货品与消费者不匹配再次失败。近几年,长乐路店终于探索出by LABELHOOD体系,在中国设计师基础上加入了一部分同风格的国外设计师品牌,以定期展陈的方式吸引消费者。

经过一系列探索,团队意识到买手店实际上是个人风格的体现,需要专门的主理人打理店铺,不仅负责上游的货品挑选,还要实时与消费者互动,了解他们的需求。因此,蕾虎在团队内部建立人才培养体系,鼓励年轻员工去其他城市当店长,与蕾虎共同联营by LABELHOOD店。

“我们那家店(长乐路店)也有一些国外的品牌,跟中国设计师是一个相互辉映的状况。但它也并不影响我们主营还是去推荐致力于做中国设计师品牌,”Tasha补充道:“从最初很艰难从三、四十万一个月,爬升到七、八十万,到现在可以单店做到大概150万以上。这个过程当中,员工的信心被极大地建立,也鼓舞其他同事。” 2021年3/4月,蕾虎线下店铺销量均超过500万。

2017年,蕾虎收到天猫邀约,开辟线上渠道,加快其线上线下一体的新零售之路。届时天猫正如火如荼地拓展时尚设计师板块,希望设计师们在天猫开店。一位阿里高层跟Tasha探讨新零售的本质时说道:“新零售最重要的是新供给,就是商品端是否真的给到市场新的东西。中国设计师品牌正在以创造性的设计满足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也即是新零售的核心。”

蕾虎天猫店的开辟让Tasha看到设计师品牌在渠道端新的发展可能。于是,2018年蕾虎与YIRANTIAN联合运营,将品牌带上天猫,开独立的品牌旗舰店。一年后,deepmoss、SHUSHU/TONG、motuoguo陆续加入天猫设计师品牌阵营。蕾虎线上零售联合运营的服务应运而生。其本质上是蕾虎与品牌共同承担生产成本上的风险,一起探索线上线下的新零售商业环境。

天猫旗舰店建成之初,多个旗舰店首季出货量仅千余件,通过蕾虎一年的苦心运营、站内外推广,蕾虎与品牌采用每两周沟通一次的频率来跟进供应链端的货品结构,采取柔性供应链模式将后端生产与前端销售匹配起来,出货量实现了5-10倍的增长,逐步提升设计师单品牌在电商平台的销量。

2020年因为疫情,上海时装周与天猫携手开启云上时装周模式,用直播的方式来展示最新一季的货品,并售卖往季货品。蕾虎带着品牌也加入到直播卖货的大部队中,Tasha认为2020年蕾虎做线上直播卖货,当下产品的销售不是一个极为漂亮的数据,也没有顶流的加持,但是它给大部分人培养了“上天猫、淘宝买设计师品牌”的心智,便于日后销售转化。“去年我们整个蕾虎天猫店的运营,大概有8-10倍的增长。”

今年3月8日,蕾虎与顶流主播李佳琦合作,将设计师品牌带到李佳琦直播间。尝到甜头后,李佳琦再次与蕾虎合作,在4月的上海时装周开启中国设计“琦”袭之夜,用即看即买的形式一边借力把设计师推出去,一边卖货。直播现场,李佳琦售卖了13位设计师的23件服饰,平均客单价在2000元左右。据统计,4月6日当天直播的销售额实为895万元,加上4月7日完成后续付款的销售额106万元,合计销售额达1001万元,销量最好的依旧是UMA WANG芭蕾舞鞋这样的热门单品,部分低客单价的配饰品牌也战绩不菲。

 蕾虎与李佳琦合作的中国设计“琦”袭之夜大秀幕后 

天猫店的开辟和运营加上后续的直播卖货让蕾虎关注到货品仓储和物流问题。鉴于每个设计师的货品、产品尺码有各自的标准,仓储和物流统一化管理可以解决货品端标准化的问题。

首席执行官彭耀东解释道,仓储物流首先解决了商品信息标准化的问题,其次它解决了产品标准化的问题,统一每个品牌的质检便于货品在各个渠道销售的时候达到市场标准,甚至在买手店、百货公司实现免检。第三实现了物流化标准,设计师无需操心产品包装和运输问题,统一由蕾虎进行管理。最后还解决了反向退货客服的标准化。

2019年,蕾虎与顺丰签订战略协议,在上海开辟一个与奢侈品牌同规格的2000平米仓库,实现7x24小时不间断运作。

新零售模式建立后,蕾虎发现市场对设计师品牌的需求越来越大,因此他们的货品需要被更高效地渗透到中国各个分层的市场,且快速有效地达成。而且蕾虎合作的品牌越来越多,有各自的优势,市场上的showroom已经不能完全容下所有品牌。

一直致力于C端零售的蕾虎在2019年举办订货会批发渠道——“LABSHOWROOM”,建立了自己的批发体系。基于零售优势,蕾虎通过买手和销售会把零售终端的第一手信息传递给SHOWROOM上的新品牌,通过批发的方式把品牌快速推出去。

目前蕾虎批发端口已有32个品牌,与中国超过100多家将近200家的零售渠道合作,包括连卡佛、SKP、老佛爷等大型买手制百货,以及Net-a-Porter等线上买手平台。此外,蕾虎也为杭州天目里买手店BLOCK提采用shop in shop店中店的零售合作模式,在渠道层面做多元化拓展,今后甚至还会跟商业地产业态有更深入的合作。

Tasha强调:“蕾虎在设计师品牌的供应链环节上,目前是完全不触碰的,我们更像是在后面把需求做大,让设计师自己去完成供给这件事情。”

通过建立新零售和批发渠道,蕾虎希望未来3-5年,能培养出至少10个年销售额1个亿的设计师品牌。对于少于10人的设计师品牌来说,要自己完成一个亿的销售实属困难,蕾虎做的是尽可能解放他们劳动力的情况下,将销售体量放大,让货品进入更多元渠道,继而配合创造出完整且成熟的商业模式。

03

一个消费者为中心的文化社区:从消费者到时尚年轻社群

如果只是作为幕后推手把设计师品牌推出去,恐怕很少人知道蕾虎。而蕾虎之所以能在众多买手店中脱颖而出,成为一个设计师品牌和年轻人的时尚文化社区,最根本的原因是南朗、Justin、Tasha三位创始人一直把蕾虎当做一个品牌在运营,其存在感远远高于店内的任何一个设计师品牌。这样的结果是,消费者去蕾虎买设计师品牌,而不是专门冲着某个设计师品牌去蕾虎消费。

起初蕾虎刚成立时,处于商业模式探索期,仅靠店铺销量难以支撑蕾虎的整体运营,因此需要与商业品牌不断地联名合作来增加收入来源,同时扩大品牌影响力。

自2014年起,LABELHOOD社区累计联合商业品牌跨界设计师品牌达80多次,包括2015年与Airbnb的“以家之名”合作系列、2018年与汽车品牌MINI合作的胶囊系列,还有2020年百威与Private Policy、The Flocks、 Fabric Qorn等品牌共创的红运胶囊系列。随着商业营销联名越来越多,蕾虎通过商业联名的方式一边为设计师品牌发声,一边聚拢一批对独立设计师品牌感兴趣的消费者。

如今蕾虎在中国逐渐建立品牌影响力,商业模式有了稳步发展,收入较为可观,不再需要通过商业联名来维持运营。Tasha向《新商业情报NBT》表示,今后蕾虎将弱化商业品牌与设计师品牌跨界联名的营销合作,更多专注到品牌孵化、管理上。

 蕾虎与百威的联名营销合作海报 

蕾虎自创立以来便接触C端消费者,明白用什么样的设计语言与消费者沟通。而2016年起举办的LABELHOOD先锋时装艺术节作为全球第一个面向公众的时尚狂欢节,是一个非常好的让消费者认识蕾虎,了解蕾虎的平台。

据了解,每个在时装艺术节上展示品牌需要做两场秀,第一场面向专业买手和媒体人士,第二场则专门开放给年轻的普通观众。经过6年发展,蕾虎逐渐建立起一个稳定的对中国独立时装设计有共鸣的消费社群。

Tasha说:“对于蕾虎来说,最有价值的就是与消费者产生直接关联的那部分。今天时装艺术节做到第十一季,店开了十多年,店内每两周都有做活动,这个过程中用户不是跟某个品牌产生连接,而是蕾虎本身。因此当蕾虎呈现新品牌的时候,消费者是很认可的。”

除了每两周店内布置展陈活动,蕾虎还会每年举办两次创意驱动的大型campaign。2020年蕾虎第十季时,团队发起了“蕾虎黄河”的主题策划,邀请超模雎晓雯身着Uma Wang与Marchen共同合作的系列服装,以华夏民族的源头——黄河为灵感,探索中国本土设计力量及其文化之间的无限可能。此后,团队还策划了“蕾虎全家福”主题campaign,在大片中引入家、国、河山的品牌内核。

“我们想把中国设计赋予精神内核,会把家、国、河山的情怀融入到传播中,将蕾虎的美学从店铺延伸到精神内核上。”

 蕾虎全家福Campaign 

近几年,90后、00后这批年轻消费群体逐渐产生出一种民族自豪感,对中国设计师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极高认可度。Youtopia合并入蕾虎后,使得蕾虎破圈,打造出一个千禧一代的创意聚拢社区,吸引了一批年轻消费者的加入。2019年,蕾虎联手Harrods举办了第一届“LABELHOOD MEET蕾虎邂逅”,为青年设计师和时尚顾问提供面对面的交流平台,进一步丰富千禧社区形态。

经过各方面的品牌耕耘,蕾虎消费群体变得越来越年轻化,其主要消费群体从原先25-30岁以上的都市精英白领,变成18-24岁的年轻人。他们愿意将生活分享在社交媒体上,成为一个个influencer在社交媒体上自发地宣传中国设计师品牌。蕾虎消费群体的复购率和忠诚度颇高,春夏时节客单价位于2000元左右,秋冬季相对高一些,3000-4000元。

也正是有了一群稳定且集中的消费客群,像Roarlingwild、Attempt等DTC潮流品牌愿意与蕾虎合作,在LABELHOOD先锋时装艺术节上办秀、办展或者与蕾虎展开联名合作。

Attempt创始人梁栋也表示蕾虎的消费群体与ATTEMPT较为接近,因此今年将秀场安排在LABELHOOD先锋时装艺术节的秀场上。HIDEMI也是一个DTC品牌,以极简设计著称,之前它一直处于私域运营状态。与蕾虎进行联名合作和线下展陈活动后,HIDEMI被更多人知晓,继而开辟天猫店。

随着中国消费者对中国设计师品牌的关注度和接受程度越来越高,设计师品牌正经历最好的时代。据智研咨询发布的《2018-2024年中国设计师品牌市场研究与前景趋势报告》,设计师品牌的复合增长率预计能达到26.6%,高于奢侈品牌(11.4%),快时尚品牌(17.0%)和商业品牌(13.8%)。

在国外买手店纷纷水土不服退出中国,国内买手又快速铺开之际,蕾虎做的早已超出一家买手店的业务范畴,其优势在于它既能与设计们平等地对话,又能帮助设计师完成商业化探索。蕾虎预估今年整体收入在2亿多人民币左右。

又因为蕾虎all in在中国设计师品牌上,它不能像连卡佛、I.T等大型买手制百货那样随意更换合作国外的合作品牌,来弥补中国设计师品牌商业化的不足。这种强绑定的关系跟随时间的推移在不断地深入,其他买手店或买手平台无法在短时间内进行业务模式的复刻。

未来,作为品牌的桥梁,蕾虎也会考虑深入供应链端,为设计师提供最优质的供应链。“我们的愿景是当供应链端看到单款可以做到千件甚至更多的时候,便能心满意足地和这些设计师合作。”

©新商业情报NBT原创内容 转载请联系授权

转载/入群】加微信号:d3shengjun

商务合作】加微信号:sansheng_kefu

 爆料或寻求报道加微信号:Hoffman3056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