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想哪儿说哪儿---首先做给孩子看

 马教授的店 2021-05-13


     

   有一种感觉,一直想诉诸笔端。这种感觉,反映的是一种传统,一种美德,一种老生常谈。泛泛而论,俯拾即是,说的,就是一个“孝”字。

   孝之于国人,有明确的内涵。古时私塾所列科目,必有《三字经》,《三字经》中关于孝,塾师必详加解析。后汉史家班超辑《列女传》,亦有列女至孝、鲜血淋漓的故事。新社会办教育,开《伦理学》,或思想品德课,也没忘讲赡养老人的要义,按说自古至今一以贯之的孝,该不会成为问题,也无议这论那的必要。

   可能当下我们尚未进入“小康”,养家糊口、繁衍子息还是生活的第一目标,总觉得时人对孝,理解上有偏差,行动上有误区,对“不孝有三,无后为大”,颇重视,很有“不生儿子,绝不收兵”的刚性和韧劲,不然我们的计生工作干嘛那么难!

   坚强的“香火”观念,冲淡了孝的其他内涵。全世界最爱张扬孝的理念的中国人,孝的眼光,是向后看;孝的措施,也是向后看。大有集全家、全族、全社会之力,齐向后看的倾向,这可真难为已入暮年、日渐丧失劳动能力,或退休、下岗,或病退、赋闲的老人们。

   中国老人是最慈祥的老人,为了儿辈、孙辈,甚至曾孙辈,他们甘愿节俭、清贫,只要孩子们有前途,有希望,有可能成龙变凤,任何艰难困苦,他们都能熬,都能忍,且绝不叹息,绝不抱怨,以免分了他们上进的心。这种体认,或称关怀,就是近期以来,频频萦绕我心头的那种感觉。

   除却孝的其他内涵,我只看重两点,一,爱孩子;二,疼父母及老人。孩子,尚无自主能力,不劳心费神不行;父母及老人,也曾这么无私无畏疼爱我们,更何况有一天我们也会老。所以,孝之大,更在其二。

   这种心思,是我1984年上大学之后突然想明白的。人到40,怀旧更切,儿时的一幕幕恍如昨日,对父母及老人的惦念及关爱更是日深一日。

   民间有句“老小孩”的说法,道理很简单,说的就是老人似顽童,所思所想,不再理性,随意所至,颇类撒娇。待老人,不妨就似待儿童,不顶不撞,宠着哄着。老人不易,辛苦一生,有生之年享受点“童趣”亦无不可。身为晚辈何乐不为?况一来一往,真情充溢,其乐融融。家庭温情盎然,也是人生一大乐事。

   我十分赞赏两则电视广告的场景。其一,头发花白,满脸笑意的母亲,在清澈见底、游鱼可数的溪边,迎来了日思夜想的娇女。女儿弯下腰身,端起溪边待洗的衣物。镜头所至,是一个全自动高档洗衣机---女儿给妈妈买的大件!

   其二,在充满温馨的音乐及色调中,年轻少妇正为老母洗脚,母亲的脸上写满幸福和满足。镜头一转,一个男孩儿端一盆清水,一步三摇走向妈妈:“妈妈,我也要给你洗脚”。母亲挥手擦去溅在额上的水珠儿,眼中充满惊喜。

   这两则广告播出前后相差近20年,但每次看到小男孩儿跌跌撞撞走向妈妈,我就会把这两个电视画面联系在一起,心中热热的,眼中潮潮的,画面中两位老人的面孔就象我的父亲母亲。

   怎样延续孝的传统,怎样发扬孝的美德,关键就是“从我做起”。父母老了,需要我们抚慰、疼爱。有一天我们也会老,我们同样期待我们的孩子知冷知热。那就先做给孩子看,自己做好了,孩子肯定也做不差。

     2007-12-13 20:04 于镂月裁云轩

想哪儿说哪儿---重新审视连环画的作用

想哪儿说哪儿---别放弃“灌输”

想哪儿说哪儿---“变通”很重要

想哪儿说哪儿---自己不逼自己

想哪儿说哪儿---別排斥稀罕玩意儿

想哪儿说哪儿---特殊作品的特殊讲究

想哪儿说哪儿---"江郎才尽”或许是个冤案

想哪儿说哪儿---画自己想画的

想哪儿说哪儿---做人还是简单点

想哪儿说哪儿---水汪汪的境界

想哪儿说哪儿---为石开先生情怀点赞

想哪儿说哪儿---震撼人心的一幅画

想哪儿说哪儿---还是随性玩的好!

想哪儿说哪儿---重提收藏的“正能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