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点开,哈哈哈笑起来,觉得这清晨的阳光真是明媚。 是H发的,失联许久,突然发来三大段文字,吐槽房东阿姨没提前打招呼,就拿钥匙自行开门进屋,满屏的控诉,语无伦次,词不达意,啰嗦重复,嗯,是她的风格。 02. 眼前浮现出H挤在广州早高峰的地铁里,无比艰难地给我打下这些话的样子:小巧玲珑的姑娘,梳着马尾,生气时喜欢无奈地笑,笑到一半会习惯性地拿小手去挡。 我想,那一刻的她,也一定是这样的:打字打到一半,挤在面无表情的人堆里,又伸出手捂住了咧开的嘴。 念及此景,我又忍不住哈哈哈哈笑起来。 非为幸灾乐祸,只因和H太熟了,四年同窗搭建起来的默契,早已细细密密地缝进各种细节里。比如,我很早就发现,我们若讨论无伤大雅尤其是开心的事,微信中会互称对方“宝”;如果事情严峻,她就称我单字“帅”,我则称她YS(她的名)。 03. 这次,她开头写的是:“宝,……” 由此我便知,H发这条消息,并不是委屈求安慰,而是单纯的分享吐槽。 果不其然,末了,她又担心地说:“怎么能不打招呼就闯进来呢?万一我喜欢裸奔怎么办?” 我再次哈哈哈地笑起来。 05. 有朋友说我心细如发,记忆力好,经历过的看过的都记得住。 其实不。 越长大我越发现自己,很难对所有事和人一视同仁,由此常常检讨自己,信仰里面讲的“博爱”,我好像真的做不到。 我曾说,我的爱很金贵很金贵,所以要省着用,绝不会把它均分给遇到的每一个人。推而广之,注意力也是,小心思也是,记忆力更是,我好像只愿意,把大把大把的时间和精力,还有我很珍惜很珍惜的喜欢喝爱,投注给我真正在乎的人与事。 比如我在推文里常引用看过的一些名言,只是因为那些文字曾经和我的心形成了共振,于是记忆的天平,会不自觉地倾斜。 比如我收到H无关痛痒的日常琐屑,会很开心;听到她很累很烦的消息,会很难过,哪怕没有任何外显表示。 06. “在乎”这种东西,在我这里,好像自动设置了一个开关。人事太杂了,我真的没有那么多的精力,去和所有人同喜同忧,因所有事或哭或笑。 试着去控制自己的情绪。幼时向往范仲淹说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长大后觉得这种境界要么很出世,要么很冷血,和我简直格格不入。 我希望我遇到的陌生人,认为Shine是比较热情的;而我的朋友,认为Shine是非常热情的;至于我的好闺蜜,我希望她们会说,嗨,那个帅疯子。 骨子里最热烈的火,只燃给最在乎的人看。 07. 很幸运,一路都会遇到很合拍的好友。一直信,真正的好朋友,不是在一起无话不谈,而是在一起不说话也不会觉得尴尬。 这一点,从微信消息记录可以窥见一斑。偶尔睡前发现了什么搞笑的表情包,会随手发给H一个,不期望回复,她也常常不回,但我从不担心,只按下“发送”键便沉沉睡去。 人世间,有一种关系,是不需要回复的,因为彼此有着充分的安全感和适当的期望值,我发给你,只是分享,你回,我开心;不回,我也安心。 (以上,个人认为只适用于友情,大家不要乱用,后果自负~) 08. 始终觉得,人与人之间,存在着一个很微妙的契合度。我甚至一度认为,人是有气味的,气味相投,才能走得长久,所以失联再聚也不会觉得尴尬,因为相同的气味一直在。 另一方面,不可否认,随着时间的推移,气味会淡,人会散。过去,我会感念曾经无话不谈的好友,怎么就成了微信列表里的哑巴,再也无话可谈。直到有一天,突然明白,那些曾经长久闪烁的聊天窗口,其实从来没有消失,只是时光,偷偷为你替换了另外的对话者。 09. 很小的时候,读过一句,说,如果有什么人要靠近,那么必定有人要离开。 以前我是不信的,但后来也渐渐相信了,非为薄情,只是人心太有限,我常疑心,心脏只有拳头大小,怎么能装得下那么多人呢,所以,曾经陪过你后来又不知不觉失散在天涯的朋友,谢谢他们,与其缅怀,倒不如好好珍惜,此刻陪在你身边的人。 生活是一场长途旅行,总有人会中途到站下车。 10. 我妈偶尔会问起H,因为她见过,也常听我絮叨。有次她很担心,说现在我和H面对不同的圈子,H工作,我读研,日后联系还会多么? 那一刻,我着实是心里颤了一下的。好惭愧,Shine常常在文字里勉励自己洒脱,但面对真实的生活,却常常拉拉扯扯,拖泥带水。 大概是,因为在乎。 11. H,我终究无法断言,未来如何如何,但这个深夜,我还是贪心地希望,多年过后,我还是那个,你想要吐槽时,滑动手机好友列表,第一个选中的人。 我也希望自己,多年过后,也许垂垂老矣,也还是那个,看到好玩有趣的事,下意识就分享给你,然后沉沉睡去的人。 还是那句俗话,友谊地久天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