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中学语文课本有篇夏衍先生1935年创作的报告文学《包身工》,叙述上海等地女工遭遇的种种非人待遇,那时我看得悲切,自此深信,最最打动人心的文字,是对事实的陈述,对真相的呈现——这些在Navotas贫民窟写下的文字,便是基于这样的愿景。 我愿在异域用这些方块字,还原部分事实和真相。 补充一点说明:关于照片,凡是涉及人物的照片,均征求过主人的同意,哪怕是完全不懂英语的小朋友,举起手机前也有示意。其实路边有很多流浪者,摊睡在垫子上,可能更有震撼人心的力量,但我始终没有按下快门,不忍心,也觉得大不敬。 真的,对视时的那一眼,浑浊泛黄的眼白,黝黑的皮肤,发黄缺口的牙齿,让我心惊,继而重重地沉下去。 我始终相信,生而为人,都有尊严,所以尽量收起泛滥的同情和悲悯,对着那些总是笑着的陌生面孔,致以来自中国最真切的问候,而不是猎奇般的打量和拍摄。 谁都有故事。 以上。 爱情,应该是什么样子? 昨晚十点多,听到楼下搬桌子的声音,我们推窗,看到巷子里摆起排排椅子。妈妈说,邻居要办婚宴,明晚会在这里宴请亲戚,下午会去City Hall(Navotas市政府)登记结婚,市长亲自证婚。我笑起来,掀起帘子跟他们say hi,赤膊的菲律宾汉子,扬起手朝我笑,说Chinese, ha, Kung Fu! 边说边比划功夫的模样。 昨晚婚礼准备现场 新娘小腹已经明显隆起,妈妈说,这是他们的第三个宝宝。 为什么现在才办婚礼呢? “Because they have money now!”(因为他们现在有钱了!)妈妈满脸漾着笑。 我了解到,在菲律宾结婚,最正式的仪式是在教堂举办,但是需缴纳7000比索(合人民币约900元),还要算上其他费用,一般家庭很难负担。去市政府登记结婚,需缴纳400比索服务费(合人民币约50元),随之而来的,是举办晚宴,花费很多,所以很多年轻夫妇都是先住在一起,生了几个小孩条件改善后才去登记结婚。 妈妈说,还有一个原因,便是在天主教国家,法律不允许离婚,所以一旦决定结婚,真的就是木心的从前慢,一生一世只够爱一个人。所以,年轻的男男女女们,会先同居,互相了解,确定可以彼此托付终身了,再拖儿带女地去结婚。 择一人而居,遇一人白头。 我的心颤起来。 今晚婚礼现场的点唱机,Taylor的《love story》唱得动人 And that’s all, I love you. 一直认为,男生给女生最好的礼物,是婚姻和家;而女生给男生最好的礼物,是心甘情愿为他生孩子。 爱是一场冒险,等闲变却故人心,就问你敢不敢? 敢不敢为和他一起窝在废墟深处,相互依偎一点一点往光亮处爬?敢不敢先不考虑任何法律保障,等一场不知何时到来的婚礼?敢不敢一次又一次地凸起肚子,从女孩变成许多孩子的母亲? 我不敢。 婚礼现场,新郎深情唱起《Having you near me》 晚上从Day Care中心回来,新娘新郎邀请我们参加晚宴。 昏暗的灯光里,新娘挺着肚子羞涩地扑向新郎,羞涩地笑,我看着他们身后的房子,那是我们的家,简陋的屋檐挂起衣物,人群说着我听不懂的语言,尽情地欢乐、唱歌,那一刻,我的泪突然就落下来了。 哪怕直到这一刻,耳里塞着耳机单曲循环宋冬野的《董小姐》,楼下响起收棚的声音,打下这些文字,我的泪还是止不住往上涌。 董小姐/ 你熄灭了烟说起从前/ 你说就这样吧/ 还有明天/ 所以那些可能都不是真的/ 董小姐/ 你才不是一个没有故事的女同学/ 爱上一匹野马/ 可我家里没有草原/ 我想和你一样/ 不顾那些所以 所以,年轻的妈妈,你终于等到这一天了。 他娶你了,在亲朋好友的见证下,在市长的见证下,在三个来自中国大陆和台湾的姑娘的见证下,他娶你了。 我们三个姑娘下午换了教学班次,和妈妈坐吉普尼去了市政府,见到了市长证婚的全过程 在市长办公室,年轻的市长说着我们完全听不懂的塔加洛语,新郎新娘交换戒指,相互拥吻。 我跟S说,我们真幸运,有幸和市长见面合影,还见证了一场婚礼。 更深层次的意义还有,我才发现,爱情还有其他的模样。 市长办公室外等候结婚登记市长证婚的人们 进市长办公室前,看到门外凳子上坐满了成对成对不同年龄段的男女,我们以为都是新婚夫妇的亲属,后来才知他们都是过来排队登记结婚的。 所以,你到了暮年,白发苍苍之时,紧握着年少时爱着的那个人,你牵起Ta的手,看了一眼身后的孩子、孙子,跟Ta说,我们去登记吧。 我不知道,这世间,还有什么比这样更浪漫和勇敢的爱情。 婚礼晚宴现场 新郎是政府工作人员,新娘是教师,这是当地中产阶级水平 对比国内民政局结婚9块钱的办证费,有多少男子,一纸婚书到手,一句荒诞的:“你终于是我的了”过后,便不再如当时追她时如履薄冰?又有多少男子,当谈恋爱时自己捧在手心的女孩子成了“孩子他妈”,便开始嫌弃她黄脸婆头发长见识短? 我始终不明白这种令人诧异的婚前婚后的反差。一个女生,愿意把下辈子交给你,冒着生命危险、身材走样的风险为你生孩子,她在年轻貌美时,心甘情愿拒绝其他男孩的好意,独独爱你恋你,难道不配得婚后的宠爱吗? 婚礼晚宴,我们吃得很开心 贫民窟的爱情,让我看到,爱情还有一种模样,是始终如一。相比铺张浪费令人咂舌的古堡婚礼、巴厘岛婚礼,更令人艳羡的是,生了许多孩子过后,还会说,我想娶你,我想嫁给你。 “遇见你之前,我从没想过结婚;遇见你之后,我没想过别人。”——钱钟书与杨绛 祝福他们,在从来不会下雪的热带,慢慢就白了头。 仪式感,不可割舍 菲律宾是一个很有仪式感的国家。在这里,一些人们的物质条件也许不太好,但对生活的敬畏、热爱和长在血管深处的乐观,丝毫不逊于富有的家庭。 必须要指出的一点是,因为身处贫民窟,所以目睹的大多居民,都生活困窘,但这并不是说,这里没有富人。贫富差距在任何地方都如此让人心惊,一墙之隔的差别: 通过上面大图的门,上到二楼便是我们的家,水泥栏旁,是正在装修的房子,小图为内景 贫富差距让人心痛,但仪式感,从来不分贫富。很多细节,你都可以看到当地人们对生活的热爱,这种热爱,便是我在《我从未想过我将去马尼拉》里提过的罗曼罗兰的英雄主义:看清生活的本质后,依然热爱生活。 电线杆上挂满五颜六色的星星,妈妈说,这是庆祝圣诞时挂的 当地一小学内悬挂的横幅 路边挂起市长的相片 路边实拍 希望我写的这些文字,不会给大家造成对贫穷的任何误解。我想强调的是,也许当地许多人们的经济状况实在恶劣,但他们的精神,比大多数的我们富足得多——这是最让我感动的地方。 你见过路边臭水沟上用剪开的可乐瓶子装上泥土种上花吗?你见过教室里用瓶子做成的装饰品吗?你见过随处可见的感谢上帝的话语吗? 这是一个真正活在信仰里的民族。他们似乎什么都缺,却又什么都不缺。 教室角落悬挂的装饰 门牌上都印着God is Great To God Be The Glory 困境中对上帝的赞美,最动人心
门上贴着 上帝与我们同在 我于是深深地相信,这是一个与上帝同在的国家,不然无法在这样的生活状况下,还能如此积极向上地生活。 来菲律宾之前,很多朋友关切地嘱咐我,贫民窟治安不好,要多加小心。来这里四天,我发自内心地觉得,也许我们对贫民们有太多不公平的偏见,我所遇到的人们,都无比善良、友好、淳朴,还有令人惊叹的慷慨。 中国有句俗话,“越有的越悭”,意思是贬斥富人的吝啬。并不知这句话的真假,却在马尼拉,深深体会到这句话的反面——越没有的,越乐意给予。 在垃圾堆上玩的孩子,舍得大大方方热情和你打招呼,用结结巴巴的英语说welcome to Philippines! 昨天给我糖的女孩子,在我经过时探出头叫我Shine! 这是一个慷慨的国家,把仪式感活成了一种态度。无论是信仰、还是为人处世,或者说生活方式,从不因物质的匮乏,而削减对生活的敬畏和热爱。 路边礼物店买给夫妇的新婚礼物,店主人耐心地包好 路边的花草随处可见,你看,羊城立交桥上怒放的三角梅,在这个贫穷的角落依然自顾自美丽。 我殷切地希望,这些文字,不会让读者害怕贫民窟的贫穷破败,不,不要这样,这里的一切,都是美好的,最美的,是人心,是对生活的敬畏与热爱。 《小王子》里面有一段话:
孩子们每天上课前当地老师都会带着一起做祷告,右手放在肩上,感谢圣母圣子 挤在教室门口的其他孩子,笑得天真烂漫 如此敬虔的宗教信仰,如此乐观的英雄主义,我实在没有理由不爱这个国家,不爱这里的人们,实在没有理由不相信他们的未来,可以更美好。 一个有信仰、而且热爱生活、重视仪式感的人,没有什么能够打败Ta. 仪式感真的是一件很重要的东西,无论何种境遇,都不能失了对美好的向往,对现有的感恩。 住宿家庭妈妈、Shine、S(左起) 贫民窟路边的文艺 这是赴菲第一天,不知不觉已4天 贫民窟第四天,思考爱情,坚守仪式感,追寻在困窘中对生活的热爱与赤诚。 在这里的每时每刻,我从未如此感恩过生活。 感谢上帝给予的一切。 睡在另一边的地板上的妈妈刚刚醒了,借着屏幕的光,我看到她吻了睡在身边的小狗咪卡。感谢在陌生的国度,萍水相逢的她,给了我们最好最珍贵的呵护与爱。 谢谢你读到这里。 原谅我语无伦次,思维混乱。 遥祝在祖国读这些闲散记录的亲爱的你,晚安。 历史文章:(点击蓝字跳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