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追询贫民窟(3)

 Shine的沙漏 2021-05-13


在教学点和串门的小学孩子们

生活,存在万千种面貌。你不知道的,也顽强地存在着,生机勃勃,热气腾腾;你知道的,也只是总体中最小的一部分,或许管中窥豹,甚至一叶障目。

我希冀的却是,一叶落而知天下秋。

行的路越远,越发现自己的无知,也就越感恩生活。

此行无憾——虽然此言尚早。

这里是菲律宾马尼拉纳沃塔斯贫民窟住户区,以下是Shine看到的另一种生活。


家,不只是房子

我们一行13人,每天两两一组去不同孩子的家庭吃午饭。

今天中午去到的家庭,孩子父母都是小学教师,属于当地中产阶级(本没有阶级划分的概念,这是陪同的老师原话)。

同样坐落在巷落,一楼开着小小的零食铺,房间在二楼,楼道狭窄幽暗。上楼后却像陡然进入另一个天地,四面墙壁和屋顶刷上了明亮的粉红色和艳黄色,阳光透过小窗户透进来,土黄色的木板擦得明亮。

粉色的墙体,手机拍摄到的,几乎就是整个房间的1/2的空间

房间前后大概长五米左右,摆着桌子、椅子,和墙体同宽(两三米)的简易沙发。我看到上网本、复印机,知道这是条件很好的家庭。

五个人围着桌子吃饭,空间还是很局促,举箸开食时要小心翼翼,避免妨碍旁边的人吃饭。

回来时问陪同的老师,刚刚那一家睡在哪里。老师答,就是我们吃饭的房间呀?

收起椅子,把折叠的沙发放下来,就是床。

还是忍不住震惊,再次跟她确认:真的?住一家三口?老师回:对呀,可是他们家人少啊,才三个人。

想起国内常常说的“我的婚房才90平”,实在震惊。那天S说,在海边垃圾堆上建起的房子,很多房子(或者根本称不上房子)空间局促,住户难以伸直脚。

当然,我也知道,中国很多偏远地区居民住户面积也不大,比如之前看到关于香港“棺材房”的推送,贫苦的人们簇居在一格一格的笼子里,腿都伸不直。

贫穷,从来都是个没有国界的普遍现象。

记得那时看香港“棺材房”的推送,只感叹居住在这样的空间里,生而为人还有什么尊严可言?但那时,也只是看看那些令人难以置信的照片,唏嘘一阵也就忘了,毕竟这种困窘,似乎离我们的生活很遥远。

可是,如果,你真的亲眼所见呢?

教学点楼下景观

尽管一直赞叹中国汉字博大精深,但我还是找不到准确的词汇形容此刻的感受。就像亲爱的读者,你现在读到的这些文字,纵使我再怎么竭力保存原有的真相,也难以避免不同程度的失真。

只想感叹一句,感恩和珍惜现有的生活,住在几十平单元楼里的我们,不要再抱怨为什么不能住进洋楼别墅。

我信只要一个人勤勉、乐观,日子一定会越过越好,房子可以由小换到大,但这其中的过程,请时刻保持一颗敬虔的心。

我们住宿家庭的洗手间兼浴室。当地的马桶都是这样的,因为这种马桶最便宜。洗澡是用瓜瓢舀桶里的冷水来洗,木门是坏的,没有门栓,洗澡时只能用一个桶抵着。而且桶要足够高,因为木门下面的木坏掉了,都是空的,否则门还是抵不住。回想自己刚到中大南校,抱怨洗手间的花洒没有珠海校区新装的花洒好,现在想想自己真的不懂事。

寄宿家庭洗手间

这个世界,从来都是公平又不公平的,资源分配如此不均,惭愧的是,已经拥有很多的我们,还是人心不足。

我是一个家庭观念极重的人。无论何种境况,家庭永远在我人生列表的第一位。提到家,首先想到的是遮风避雨的房子,坦白说,我也无数次想象过自己今后组建的家庭,它不用很大,但一定要是整洁温馨的。就像今天中午造访的房子,虽然逼仄,但你知道,这是家,不单单是房子。

我们住宿的家庭,虽然条件不太好,但妈妈总是把地板打扫得干干净净,咪卡整天到处跑,但家里看不到一根狗毛,洗好的衣服,妈妈总是叠得干干净净的。柜子上面摆满了耶稣和圣母的像,虽然搬家时耶稣的胳膊被摔断了,妈妈还是很珍惜。

这便是家,让我依恋,让我在每一天从Day Care中心结束课程后,都希望能够早点回来,和妈妈一起坐在地上,咪卡躺在身边,我们一起摆盘子吃饭。

地板是倾斜的,坏了地方新加一块木板用钉子补上,我们睡在地板上,风从海边吹来,我们觉得很幸福。

家里的衣柜是破旧的,上面摆满了耶稣和圣母的像,打开柜子,妈妈把衣服叠得整整齐齐。

厕所门是坏的,洗澡时很难转身,马桶永远是洁白如新的。

条件确实不太好,那又怎么样。

因为这是家啊。

中国有俗语说,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话糙理不糙。

遥想我在国内的家,从来都不是富有的,小时候更是常年和母亲在外辗转,吃过不少苦。但那时候,住的房子再差,哪怕外面下大雨,屋里下小雨,还是觉得很幸福,因为小时候的我,就知道,home不单单是house。有妈妈的地方,就是家。

我是一个吃过苦的小孩,但来到Navotas之后,才知自己所谓的吃过苦,而这里的许多小朋友相比,根本不足一提。

我曾说过,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小孩,不配谈乐观。虽然我也知,富人也有富人的烦恼和忧扰,但我更加钦佩的是,在物质极度匮乏的情况下,对生活依然不减分毫的热爱。

在贫民窟的很多间根本算不上房子,但确实是家的家里,我找到了这种热爱。

有爸爸,有妈妈,房子小点破点没有关系,这是家,不是房产中介明码标价的商品。

水果,也是奢侈品

当地很少吃水果。最常吃的,是香蕉,因为最便宜。

之前看《贫穷的本质》,里面就提到穷人从来没有营养均衡的概念,反而常吃不健康的食品。也是啊,如果你食不果腹,好不容易有点钱,难道不会用来买肉么?——当地会觉得买水果和蔬菜不划算。

中午吃饭时,孩子妈妈跟我说,最贵的是葡萄,200比索一公斤(合人民币约13元一斤),她嘟起嘴,笑起来:“啊,这太贵啦,根本吃不起呀!”

发现越是贫困家庭的小孩,越是吃很多廉价的零食,或者说垃圾食品。我和S分配的教学点,一个在贫穷巷落,条件非常差,另一个在 Day Care中心,条件明显好很多。我发现,前者,小孩子们一下课都拿出夹心饼干、饮料来喝,一看就是廉价的高热量食物,所以孩子们的牙齿都有很多蛀牙。

反观今天中午去到的中产家庭,小男孩带的点心是饭菜,他的爸爸妈妈很少给他吃零食,所以我注意到他的牙齿,罕见的完好无缺,洁白如贝壳,在一排孩子中对比特别明显。

饭后吃冰淇淋,妈妈问孩子吃不吃,三岁的小男孩,没有任何迟疑地摇头。

我不禁想起在更贫困街区的小孩,妈妈们一旦拿出小零食,就眼睛发光地扑过来拽着放在嘴边用参差不齐的牙齿去咬。

可见,物质的相对充足,真的会增强年幼一代抗诱惑的能力。所以,我是支持“女孩要富养,男孩要穷养”的,前者避免她在长大后经不住诱惑,才能成为一个经济精神双重的独立;后者锻炼他坚韧顽强的意志,才能预备撑起家庭的脊梁。

当地常见的交通工具-tricycle

回程老师带我们坐当地的Tricycle,我坐在车里,看着皮肤黝黑的当地汉子——年轻或年老的面孔,都有,这是当地人民的主要营生方式。

根据路程远近定价,起价15p(人民币约2元),最贵的也不超过50p(人民币约7元),大热天里他们弓着腰,站起身,奋力地往前踩。

我突然有些悲伤,想到这样踩6次,才能买回一斤葡萄——难怪大家舍不得买。

想想自己作为水果的重度爱好者,常常七八斤地往宿舍提水果,有段时间最爱吃葡萄,每天一盒,大快朵颐。

你习以为常的拥有,在很多人眼里都是奢侈品。

真的要珍惜。

生活不好,生活态度很好

这里的人民虽然肤色大多暗黑或者朱古力色,但喜欢穿白衣,永远是干干净净的。来上学的孩子,男孩子的白衬衣特别白,女孩子的粉裙子特别鲜艳(PPF组织为孩子们准备了校服),孩子们的手,黑黑的,但指甲缝都是干干净净的,身上永远有股特有的洗衣粉味道,特别好闻——巷子里常常挂着刚洗好的衣服,热带地区,人们常常洗澡。

我喜欢且钦佩这种热爱整洁的生活态度。

当然,路边巷子里没有上学的孩子,还是会有脏脏的。

孩子白衬衫洁白,粉裙子鲜艳

刚跟妈妈说,我来这,是寻找一种英雄主义的(罗曼罗兰: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便是看透生活的本质后,依然热爱生活),我说,你们都是英雄。

寄宿妈妈腼腆地笑,说thank you.

我说的,是肺腑之言。

在此特别强调一点,我们所有人,虽然以志愿者身份来到异域,但从未把自己当作所谓的施助者。

也恳请亲爱的读者们不要误会,也无需过多的溢美之词。我真切地爱这个世界,本能地希望探索不同的生活,如果还能够借此做点什么,能够由此更加积极向上地生活,何乐而不为?

我们一行13人并不是过来做善事,这个项目的全程叫作“菲律宾国际伙伴学习方案”,我们十几个来自不同家庭背景的年轻人跋山涉水聚在一起,是为了互相学习,来感受一种我们没有经历的生活。我们把当地居民当家人,把自己当作一份子,而不是游客。

因为游客,从来看不到贫民窟的荒凉和温情。

而我一直相信,这世上,本就没有绝对的施助与受助,我一直相信,任何志愿工作,在空间、时间、程度等诸多方面都是有限的。当初报名这个项目,宣传单上说的一句:“我们不始终认为我们没有能力去给别人多少服务,并非服务不好,只是我们的能力有限”。

我喜欢这句话。

来这边,我觉得自己才是真正的最大受益者。因为Shine找到了自己一直切慕的英雄主义,并且备受鼓舞,相信回国以后,也更加有力量去面对自己生活的难处。

Everyone has his own worries.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烦恼。

我希望的是,这些照片记录的,不是所谓的公益证据,而是来自不同国家、有着不同肤色和信仰的人们之间的真情。

感谢感恩。

S和孩子们

Shine和孩子们

20180201 22:49于Navotas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