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课瞥到教室书架摆着一本木心的《素履之往》,捧在手心欢喜不已,书主是个腼腆的男孩子,立马笑起来,说,老师,你拿去看呗。我说好啊,今天就读完还过来哦。 木心的散文冷静、自持、通透、零碎、断续、明灭、清丽、干净。没有任何的拖泥带水,像什么呢,就像初冬草地上覆着的一层薄雪。其实,对他的文字并不了解,只熟知那首脍炙人口的《从前慢》,不曾想过,诗人写起随笔来,倒有一种冷静的浪漫。最初在教室里草草翻了两页,被这句“有时,人生真不如一句陶渊明”所惊艳。 跟学生讲Internet(互联网),提到偏远农村,人们不像城市人群一样离不开网络,他们每天主要是吃喝啦撒,可能只是活着——说完又立马道歉,说自己太过狭隘,怎么就能断定,穷乡僻壤没有现代设备的生活,就逊色于声色犬马的城市风光呢?尊重每一种生活方式——Show your respect to all the lifestyles. 其实我骨子里,是非常向往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的。只是我对人间尚存太多贪恋,舍不得眼前的荣华富贵,哪怕明知它们到头来都是一场空,还是不断地捕风,沉溺于虚空。《圣经》传道书说,“已有的事,后必再有;已行的事,后必再行。日光之下,并无新事”。木心并没对这句话作过多注解,但我偏偏喜欢他的这种坦荡和自信——翘着二郎腿,写下这句话,读者,你且自己去品吧。 社会阶层始终存在,总有人站在塔尖,也总有人落在谷底。世人都爱说“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却忘记了“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塔尖的位置,真的不会属于所有人。“狄更斯这样地一写再写,我们不妨那样地一做再做,生活都只是猎与被猎呵。” 木心活得真清醒。世人逐名、逐利、逐情、逐爱,自以为做了猎人,沾沾自喜,却不知,反过来为其所困,也只是猎物而已。某种程度上而言,名、利、情、爱,种种都是圈套。只不过,有人被动入套,有人主动下套。可喜又可恶的是,我们都,乐此不疲。就像旋转木马一样,不断追赶,直到终场音乐响起,全剧终。 也,挺好的,所有体验,都有况味。苦辣甜酸,失望希望,得到失去,都是生活。为了避免枯燥,我情愿猎与被猎。“'死’不是退路,'死’是不归路。不归,就不是路,人的退路是'回到内心’。受苦者回到内心之后,'苦’会徐徐显出意义来,甚至忽然闪出光亮来,所以幸福者也只有回到内心,才能辨知幸福的滋味。这个'内心’便是'宁静海’,人工的宁静海,谁都可以得而恣意徜徉,眼看不到,手摸不着,却是万顷碧波,一片汪洋。唯有这海是你所独占的,别人,即使他是你最宠幸的人,也只能算作海滨的游客。” 回到内心很难,听从内心也很难,但只要想到,还有那么一片宁静海,就觉得受安慰。所谓阅读,也是自己的宁静海,和不同作者的宁静海的会晤。涛声阵阵,头顶有海鸥盘旋,浪花涌起,也把情绪带走——如果你浮躁,就请去读书。四个态度,倘若真的能够践行,大概可以减弱甚至规避,世间大部分烦恼。只可惜,彼佳彼劣,并没有太多客观标准,全凭主观感觉。但人生,不就是一场主观的对话么,和自己,和众生,和宇宙。忙读木心,思绪零碎,感谢繁忙的工作间隙,还有这些宝贵的时间。阅读是提升眼界、胸襟、视野的最便捷方式。要努力成为闪闪发光的人啊。——和大家共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