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从教学楼去操场的时候,无意间回头,一眼瞥到二楼窗边,好几个小小的身影,趴在蓝色窗帘旁,朝楼下使劲挥手、做鬼脸,胸前的红领巾鲜艳如火。是初一的孩子,十二三岁的年龄,如鲜嫩的葱花一般郁郁葱葱。我也忍不住笑起来,朝他们挥手,哪怕很快确认,他们打招呼的对象,应该是我身后另一群初一学生。心情也就好像透明的肥皂泡一样,轻飘飘浮起来。满满的幸福的气流,在四周窜着,我想我一定笑得如水波轻晃。 去看班里的篮球赛,正好抓拍到这张照片,瘦瘦小小的初一弟弟们,抱着篮球倚靠柱子,望着健壮高大的高二哥哥们傻笑。——生命的成长、成熟,如此生动而有趣。班里那群十六七岁的少男少女,刚入学时,也曾瘦弱、幼稚,陪着他们一起成长、试错、直至成熟。 我什么都不说,只静静地陪伴,在你们进步时欣喜;你们退步时黯然。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欢迎你们,来到多灾多难、但也同样有滋有味的成年人世界。不得不承认,那些好似刚开瓶的橘子味汽水般的蓬勃朝气,真的只存在于特定的年龄段。 比如初中生,真的就是会更可爱——他们认认真真地保留了孩童时期的那种赤诚与热烈——喜欢就是喜欢,讨厌就是讨厌,蓬勃的生命力。 所以中午经过操场看到平常不苟言笑的体育老师,围在一堆小孩子中教他们运球,孩子们仰着花一样的脸,满脸崇拜与敬仰地望向他,体育老师也在笑,阳光洒下来,哇,那个瞬间好温柔。尽管小朋友天真无邪,但我在求职的时候,还是毫不犹豫就把高中教学作为了我的不二选择。
高中生也有自己的可爱——这段躁动的、骄傲的、敏感的、又黄金的过渡时期。他们渐渐构建起对这世界的看法、修葺起自己抵御外界的城池。帮助一些小大人,成为成熟、乐观、上进、勤勉的大人,同时一起去积累,生命里那些温柔到发光的瞬间。 当班主任越久,就越珍惜那些更多陪伴的时间。与其说我陪伴学生 ,倒不如说,彼此相依为命。——十几岁的陪伴,花一般的年纪,实在是奢侈的馈赠。在自习课给他们放我喜欢的up主高考逆袭的视频——最近时刻都在琢磨怎么激发他们的内驱力,中午逛B站休闲娱乐时,也希望能够借花献佛(小崽子们看得可认真了,果然美女就是吸引力)。“老师现在逼着你们学习,是因为人生是有阶段性的,有些事,错过了就再也没有机会了,我实在是不忍心,看着你们以后后悔。”比如开完家长会后,了解到班里很多男生正处于叛逆期,和母亲的亲子沟通存在很大问题。于是我跟他们说,你们觉得过于强势、天天限制你们玩手机的妈妈们啊,从心理学上来看,本质不过是儿子大了,不再是以前那个可以抱在手里的小男孩了,于是感觉自己作为母亲的权威受到了挑战。她叨叨叨只是因为没有安全感啊,你们就放下手机游戏哄一哄嘛。以后长大谈女朋友了也要哄是不是,提前演习一下 他们立马阴阳怪气地笑,问怎么哄?我说,主动上交手机,然后说,宝贝那我不玩了,我去学习了。当然了,你妈还是你妈,别叫宝贝,道理都是一样的。妈妈开心,全家开心。我趁热打铁:以后忍不住想要和妈妈吵架的时候,老师教你们一个动作。故意停顿了几秒,全班亮晶晶的眼睛,齐刷刷地盯着我。他们一脸疑惑。然后有个男孩嚷起来:哦老师我只知道了,脐带!对的,那是你刚来这个世界的时候,你和妈妈相连的地方呀,十几年前,你一个人也不认识,这根脐带,就是你与世界的唯一联结,想想那个时候,你多信任妈妈呀。 教室瞬间安静下来。我于是说:不好意思,老师又煽情了,情商高的可以鼓掌了。如今的生活,真的充满了许许多多这样的瞬间,它们温暖、柔软、蓬松,如同刚出炉的蛋糕,热气腾腾。外表上,我并不是一个温柔的人,但每天都被这些好温柔的瞬间浸泡着,心脏也悄悄地温温柔柔下去。比如高高瘦瘦的女孩子,站在花坛边扯着喉咙大喊“八班加油”的瞬间;比如性格内敛的男孩子,在接到爷爷病危的消息匆匆往家赶,脸上落寞的瞬间;比如接连被几位老师批评脆弱的男孩子,一个人躲在教室外让我走开的瞬间…… 关于凝聚力、关于生死、关于荣辱与孤独,这些抽象的东西,也弥漫在那些温温柔柔的缝隙里。当然了,也曾手足无措,也曾深夜崩溃,也曾气到泪奔,但最终的最终,还是被一个笑收买马上就缴械投降。大概教师,是天底下最容易原谅、也最容易满足的职业之一罢。要回班看看那些正在自习的调皮孩子们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