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131 摄于深圳福田 下楼取快递,才发现小区已经挂满了火红火红的灯笼,热辣辣的灯罩,红彤彤的灯火,流苏飘扬,煞是好看。想起昨天才收货的春联,心里高兴。人啊,有时候,活的就是一股精气神,明明是庸常如旧的日子,却因着一些不寻常的外物,变得特别起来。在篮球场边的长椅上坐了好一会儿,今晚月色清朗,小彩灯沿着挂了一路,衬着深蓝的夜色,烟火般好看。跳广场舞的阿姨,自由摇摆;遛狗的男男女女,脚步闲散。这一幕,以往只在广州留意过,没想到快节奏的深圳,也有。原来,欲求低一点,生活,也是可以慢下来的。钱这个东西,真的赚不完。 走回楼下的时候,不经意抬头,看到我住的那间小小的房间,透着亮亮的光,米黄色窗帘一过滤,光也变得暖黄暖黄的。 那一刻,心里就像寒冬的夜里,皮肤上被花洒淋上温热的水。去年母亲刚走的时候,我常在晚自习后半段,绕着操场一圈一圈地跑,望着四周点点的灯火,哭到力竭。那种独在异乡为异客的飘零感,终于在这个清冷的夜里,灰飞烟灭。 原来对我而言,在深圳,归属感的来源,从来不是“来了就是深圳人”的热血口号;不是夜以继日的辛勤工作;甚至也不是三两好友的推杯换盏与肝胆相照。 人间很多道理,说复杂,比最绕的迷宫还复杂;说简单,也不过是一盏灯。 在超市提回了好多吃的:水果、蛋糕、饺子、汤圆、酸奶、蔬菜、猪肉——是在同事的怂恿下买的大冰箱,我说我就一个人周末住住,要冰箱干嘛,她极力劝说,哎呀,几百块钱的事,一定有用的。真的有用!不知从何时开始,塞满食物的冰箱,竟会带给我如此大的安全感。说来奇怪,从来不是活在一个食物匮乏的时代,但商场橱柜里的食物,一旦放进家里冷气扑面的冰箱,竟像万花筒一般,打开就能感到冷嗖嗖的欢喜。新买的冰箱罩到啦,挑了好久,我喜欢活在抬眼闭眼就是鸡汤的能量场里。 之前一直嚷着要满屋盖起星星灯,到货后,倒是只插上电瞄了一眼,就匆匆放回抽屉里。朋友说干嘛呀,不挂起来?我说要到特别的日子才要挂起来,比如圣诞节。日子本来都是千篇一律的,恰恰是这些单独预留出来的装饰,让那一天,与众不同。 去市场买牛蛙的时候,特意跟老板娘叮嘱:等我走了再杀蛙,我过一会儿来取。只因儿时看过一次杀蛙,留下了巨大的心理阴影。但这也丝毫不影响我把蛙做熟了大快朵颐啊。 金针菇肥牛是照菜谱依葫芦画瓢的,结果豆瓣酱放多了,咋着舌头嚷:好咸好咸!但我还是好棒啊!起码撒上的白芝麻熟了嘿嘿! 她在手机那头“咯咯”的笑,“不会死,不会死的,茉莉是喜欢阳光和水的呀,你把它拿到阳台上嘛。” 好奇妙哦,我一直都是顾城笔下那个害怕种花的人,不知不觉,竟也开始热烈地摆弄这些瓶瓶罐罐,虽然老是不记得浇水,但起码,能够接受它们的生老病死了。你不愿意种花 你说 “我不愿意看见它 一点点凋落” 是的 为了避免结束 你避免了一切开始 ——顾城《避免》 最近常常想起汪曾祺老先生写的:家人闲坐,灯火可亲。过几日,爸爸应该会来深圳。虽然原生家庭一家三口的日子,我这辈子都没办法再次体验了,但心里,还是会柔柔地涌起很多温暖的感觉。应该是亦舒女士写过的这句:“当我四十岁时,身体健康,略有积蓄,丈夫体贴,孩子听话,有一份真正喜欢的工作,这就是成功,不必成名,也不必发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