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夜里十点半下晚自习后,学生们开始络绎不绝地涌入办公室。仿佛一汪湖水忽地被搅起满池涟漪,原本沉寂的空间,转瞬就沸腾热闹起来。 “老师老师,你看看认不认识这种虫子?”班里一个男生挤到办公桌前,手心虔诚地捧着一张纸巾。我偏头望去,呵,好家伙,他不知从哪儿弄到了一只飞蛾!“啊呀不是不是,老师,你看看嘛,很好看啊。你看它的翅膀是透明的,还有青色的鳞粉!你说这是啥虫子呢?”他急忙解释,认真地瞪大眼,追问道。我终于绷不住笑起来,机关枪“嘟嘟嘟”般说道:“飞蛾!傻瓜!这是飞蛾!不是什么特别的虫子啦!就是飞蛾!” “哦!对哦!”他恍然大悟,穷追不舍:“但是飞蛾有好多种的,这叫什么名字呢?”“哈哈哈哈你也信!我随便编的啦!”我不忍心骗他,坦白道。“啊那老师你还编得挺顺口的!”他边说边把纸巾小心翼翼地放在桌上,往电脑键盘前走,“老师,我查一下呗,看看有没有啥百度识别虫子之类的。”灯火通明的办公室,学生来来往往,外面走廊的尽头,是漆黑一片的群山。我看着站在电脑旁躬身敲打键盘的男孩,心里突然涌起一股久违的感动。我放下肩包,拿出手机,说:“好吧,我来给你查一查。”他马上兴高采烈地凑过来,“老师,看看浏览器有没有看图识别的!”果然有。于是上传图片,等待分析识别,我俩盯着手机,一动不动。“啊呀,别压到我的飞蛾!”科代表过来交作业,男孩惊呼起来,眼疾手快地把桌上的纸巾移到旁边安全的位置。 “好啦!识别出来了!”我嚷起来,“绿盲蝽、菜粉蝶、美国白蛾、草蛉、翠色狼夜蛾,嗐!都没有我的'青衣蝶’ 好听嘛!” “我看看我看看!”男孩也喊起来,接过我的手机,回到电脑前,在搜索引擎中逐字输入名称,细查相应的图片。 “老师,你们到底在干什么啊?”不明就理的科代表问道。 “学术探讨哈哈哈。”我神秘地一笑,“走啦走啦,我要回去睡啦。”“为什么要睡觉啊老师!你怎么忍心睡觉啊!不多陪陪你的孩子们吗?不好好珍惜为数不多的四百多天时光吗?”科代表开始俏皮地阴阳怪气起来,满脸堆起灿烂的笑。我早已习惯了他的这种玩笑,故意逗他:“你就这样对待你疲惫的班主任吗?”同事扭过头笑:“你们八班的学生怎么说话都这么肉麻啊!” 也许长成大人的我们,太自以为是了,觉得加薪、升职、出人头地才是生活的全部意义。但其实,这个世界还有许多的美好,值得我们去关注。 比如,一只寻常的飞蛾,可能也会有许多好听的名字。哪怕一片云,也可以分为卷积云、卷层云、积雨云……也许这一切,和庞大的生活比起来,都是不足为道的琐屑,但当我们还是孩子的时候,明明从中获得了许多的快乐和慰藉啊。 曾费心费力弄懂过一株狗尾巴草的纹路、为掉下鸟巢的小鸟绑过瘦弱的小脚、下雨前蹲着一两个小时看蚂蚁搬家……也许人生的无趣,就是从一次又一次的不在意堆积起来的——不再在意花的香味、虫的名字、树的颜色——所有的淡漠,其实都是有源可溯、慢慢发酵的。我怀念刚出母腹,第一次和这个时间对视,眼里盛满的好奇;怀念儿时,第一次看到萤火虫满天飞,内心泛滥的惊喜;怀念那些我一无所知的时刻,对这个世界依然保有浓厚的好奇心与探索欲。我也感谢我的学生,在深夜和我分享了一只可爱的小虫子,并且认真地告诉我,它叫什么名字。 他们永远生机勃勃,热气腾腾(希望我的学生能够一直这样较真、可爱下去)。 原来关于热爱生活,从来就不是什么高深莫测的条条框框,它全部的内涵,不过是具体的人、具体的物,和具体的事。要爱具体的人,不要爱抽象的人;要爱生活,不要爱生活的意义。——陀思妥耶夫斯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