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诸葛亮木牛流马是否存在?考古揭开了真相,没有失传只是换了名字

 皇家书库319 2021-05-13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科技有了长远的发展,但是哪怕到了如今,古代人依然有着不少让人感到匪夷所思的发明,比如张衡的地动仪,再比如诸葛亮的木牛流马...

张衡的地动仪,从20世纪开始就有着大量争议,考古学家对其功效尤其怀疑,至于木牛流马,则是是否存在的问题了。


按照《三国演义》当中的记载,诸葛亮和司马懿在前线对阵的时候,为了满足军粮需求,因此下令士兵打造这样的设备,可以自动运输粮食,“人行六步,牛行四方”,不需要任何的消耗,听上去宛如天书一般神奇,如果这样的木牛流马真的存在,那不就成为物理学界的永动机了吗?

至于正史,当然没有小说当中那么传神,首先是陈寿在《三国志》介绍诸葛亮发明的时候曾经提到:“亮性长于巧思,损益连弩,木牛流马,皆出其意。”

而在北伐中原的时候,又有如下片段:“建兴九年,亮复出祁山,以木牛运,粮尽退军;十二年春,亮悉大众由斜谷出,以流马运,据武功五丈原,与司马宣王对于渭南”。


而在裴松之引用《诸葛亮集》中,记载了关于木牛流马的详细制作方法:“木牛者方腹曲头,一脚四足,头入颔中,舌著於腹载多而行少···流马尺寸之数肋长三尺五寸,广三寸,厚二寸二分,左右同···”这样的一段话,也同样被罗贯中所引用。

实际上,后世不少人,试图在这一图纸上,复制出不需要助力的运粮工具,却并没有成功,考古学家分析,从当时书写常用材料和文字排列形式看,原文应该是写在竹简之上的,除去文字以外还有一张附图,期间附图丧失,部分文字经过三番五次的传抄,也有所谬误,以至于失去了真实的数据。


但至少可以证明,木牛流马是真实存在的,只不过没有书上说得那么玄乎。

有科学家推断,其中的“流马”。很有可能指的水上运输工具,比如小船,因为出斜谷的路线,本来就依靠江河而行,中途经过嘉陵江、渭水还有斜谷水等等,中途完全可以借助水力,就如同夷陵之战刘备顺长江攻击东吴一般,而在川人的叫法中,也曾经将小船称之为“快马子”,而“流马”的“流”本来也和水运相关,因此认为两者有着深刻的联系,也就不难理解了。


而一处考古发现,更是揭开了木牛的真相,没有失传,不过是换了名字,它便是在四川成都新都区出土的陶三轮马车,根据考证,这正是在汉末到三国出土的产品,古代出土的马车,大部分是两轮车,而陶三轮马车却额外配备了一个轮子,并且安装了叉形转向装置和扶手,这样一来,能够极大的增加负重量,同时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蜀道艰难、山路行驶的不便。

诸葛亮的木牛流马,必须满足几个重要条件,首先是方便打造,才能在全军推广,第二便是符合当时生产力的实际。


因此诸葛亮所改进的产品,应该也是在马车独轮车等运输工具之上,因此宋代发明学家陈师道提出“蜀中有小车,独推载八石,前如牛头;又有大车,用四人推,载十石,盖木牛流马也。”宋朝的科学书籍《事物纪原》也赞同了这种观点:“木牛即今小车之有前辕者;流马即今独推者。”“车,独轮料土,兼载稗编。蜀相诸葛亮出征,始造木牛流马,以运粮饷。今之土车独推,犹存诸葛遗制。”


至于现代所发明的那些作品,多少有些将诸葛亮的设计想象得太过于复杂,放到古代也是根本无法量产的产品,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诸葛亮作为北伐统帅,固然知道这个道理,粮食的运输成为了至关重要的部分,而蜀中地形复杂,有发达的运输技术也就不足为奇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