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什么样的学生能考上“985大学”?家庭因素很关键,家长别不在意

 我爱你文摘 2021-05-13

距离高考还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了,根据相关统计今年多个省份的高考报名人数持续上涨,例如湖南省2021年高考报名人数就较2020年同期增长3万人,达到56.84万人。

如何能在高考大军中突出重围,成了不少考生和家长关注的问题,在所有高校中有这样一类高校,它们录取分数非常高,但深受学生和家长的欢迎。

什么样的学生能考上“985大学”?家庭因素很关键,家长别不在意

这就是985高校,根据相关了解中国现阶段共有3000多所高校,但985高校却只有39所,说是千里挑一也不过分。

那么什么样的学生能考上这类“重点大学”呢?高三老师透露能考上985大学的学生,无论是学生自己还是学生家庭都不简单。

想考985大学高考需要考多少分?从来没有无缘无故的成功

考上985大学是不少高三生的梦想,那么学生需要在高考的时候考到多少分,才能顺利进入985大学呢?老师表示各地提档线不同,如果你想考985大学,那么在高考的时候分数必须超一本线100分以上。

我们可以拿兰州大学举例,兰大在985高校中高考录取分数并不算高,兰大每年的最低录取分数线都在600分左右。

什么样的学生能考上“985大学”?家庭因素很关键,家长别不在意

2020年兰大在湖南理科的最低录取分数为619分,而湖南当年的一本线为507分,兰大的录取分数线整整比一本线高出了112分。

想考985类大学就意味着学生必须要超出一本线100分,对于一二本合并的省份来说想考985大学高考至少要超本科线200分。

这个分数意味着学生每科的扣分不能超过25分,对于任何一个考生都是一个非常不容易达到的,没有一个学霸是没有无缘无故的成功的。

什么样的学生能考上“985大学”?家庭因素很关键,家长别不在意

能在高考考出600+的学生,本身一定是非常优秀的,不过这与他们的家庭也有一定的联系,根据相关调查发现:这些进入重点大学的学生多数都是出身经济相对宽裕的家庭,其中父母为公务员和教师的比率最高。

什么样的学生能考上“985大学”?家庭因素很关键,家长别不在意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呢?这其实是因为公务员和教师这类家长本身对于学习就非常重视。

他们多数都是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他们享受了教育所带来的红利,所以他们更能明白教育的重要性,这对培养和教育子女是非常重要的。

其次,这类家长有辅导孩子的能力,尤其是教师他们能够帮助孩子学习,并且知道该如何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学习心态。

什么样的学生能考上“985大学”?家庭因素很关键,家长别不在意

最后,这类家庭往往经济情况相对宽裕,这也为他们的学习提供了一定的基础,要知道学习并不是0成本的,无论是学费、补课费还是生活费,都是不小的一笔开支。

以上这3点都是为什么这类家庭更容易培养出学霸的原因,这也是我们普通家庭的父母需要学习的地方。

普通家庭如何培养出“贵子”,父母的态度很关键

提高对学习的重视程度:一个人对于学习的态度很大程度上其实就是取决于他们的父母,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道理相信大家也都懂,家长应该提高对孩子教育的重视程度。

这里的提高重视程度并不是口头上的督促和教训,而是真正的以身作则,用实际行动告诉孩子学习的重要性。

什么样的学生能考上“985大学”?家庭因素很关键,家长别不在意

加大对孩子教育的投入:对教育的投入也很重要,无论是时间的投入、精力的投入还是金钱的投入都要增加,教育是最好的投资。

教师家庭和公务员家庭之所以能成功培养出学霸,就是因为他们舍得为孩子投资,他们把大把的时间和金钱都花在孩子的教育上,这样的孩子又怎么能不优秀。

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最后家长应该帮助孩子养成好的学习习惯,试着让他们自己制定学习计划,并坚持执行。

考不上985大学并不代表失败,大学仅仅是人生的开始

985大学只有39所,能考上这类大学的说到底只占了少数,无论是学生还是家长都应该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我们学习考试的最终目的并不是为了高考,更不是为了考重点大学。

什么样的学生能考上“985大学”?家庭因素很关键,家长别不在意

我们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自己成为更好的人,分数无法评价一个人的好坏,更谈不上什么成功与失败。

即使没有考进重点大学,学生一样还是可以成为优秀的人,人生的路还很长,高考只是其中的一小站,而大学则是一个全新的开始。

进入到大学以后,同学们站在全新的起跑线上,这次跑得快慢完全由你们自己决定。

今日话题:你认为学生成绩好坏和家庭因素有关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