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大校长:给孩子最好的学区房,就是书房!

 孙行悟空 2021-05-13

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过眼烟云,不复记忆,其实它们仍是潜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中。

——三毛

近日,随着《小舍得》的热播,“鸡娃”这一话题又开始大热起来,在这里面给猴小吉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由佛转鸡”的南俪夫妇。

他们为了孩子的前程,先是花费了大量的金钱去上培训班,在孩子的学习成绩没有取得明显效果的时候,南俪夫妇就想着要通过学区房的方式来让孩子上一所好的学校。

可以说,他们夫妻二人为了孩子的前程真的是费劲了心思。但是这种“鸡娃”方式,是最容易出问题的。

北大校长王恩哥在上任时说过:人一生应该结交「两个朋友」,其中一个是图书馆,而另一个则是运动场。孩子除了学习课本的知识,如果能主动结交「阅读」和「运动」这两位良师益友,才会成就孩子的一生。

学会阅读,孩子才能获得进取的力量

很多人都不明白,人为什么要学会阅读。

我想这句话是最好的一个回答:孩子看过的字,读过的书,也许不具备即时效果,但从长远的个人发展来看,它会慢慢的修正孩子的认知,提升他的见识,扩展他的思维,看清生活的本质,获得源源不断进取的力量。

当然,阅读习惯的养成也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家长从小培养。

孩子一岁多的时候,可以给她看看幼儿画报、绘本等,满足孩子的求知欲,虽然孩子刚开始可能看不懂,但是父母的陪读和分享,会让孩子慢慢对读书产生很大的兴趣。

图片来自“猴小吉语文”

两三岁的时候,可以尝试让孩子阅读带有简单字词的绘本,培养孩子的专注力,让阅读成为孩子日常生活的一个习惯,在她的生命里留下痕迹。

图片来自“猴小吉语文”

等到孩子逐渐长大,能够读懂书以后,自然就不需要父母提醒,可以主动沉浸在书的世界里了。

其实,阅读的好处远不止于此。

当孩子养成阅读习惯以后,他们的兴趣还会不断的向外延伸,对其他事物产生浓烈的兴趣,从而帮助孩子全面发展。

给孩子最好的学区房,就是家里的书房

阅读能力的培养,听起来很简单,但是要想真正做起来,那可就太难了,而这其中最关键的一个因素就是家庭中是否有一个书房。

如果孩子从小就与书本为伴,感受书本的芬芳,要胜过他上无数个补习班,因为爱阅读的孩子,接触到的都是精华,自然差不到哪里去。

父母养育孩子的方式,决定了孩子的一生。

培养孩子爱阅读的好习惯,就让他们拥有了不断奋斗前行的营养。育儿路上,父母的用心陪伴和大有见地的指引,是孩子茁壮成长的第一土壤。

其实,孩子能否成才,和名师名校、家长的经济基础都没有关系,环境和自身习性才是关键因素。

与其花高价钱,不如在自己的家里给孩子造一个名贵的“学区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