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华教授的普通人,王健林的小目标,本质是一样的

 五道口的颜学姐 2021-05-13

近期,清华大学政治学系的刘瑜副教授的一篇文章火了:《我的女儿正势不可挡地成为一个普通人》。

刘瑜教授在公众领域比较活跃,有些见解还是颇有见地。不过我前一阵比较忙,没顾得上看这篇文章。今天有空看了一下,觉得刘瑜教授这篇文章有失水准,或者说太不接地气,甚至可以说是不够真诚。

刘瑜教授的文章主要论点就是指,现在的教育是恶性竞争,是军备竞赛模式,因此她呼吁大家要发现自我,要有失败的勇气,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并且高调宣称自己的女儿正势不可挡地成为一个普通人。

在跟大家聊刘瑜教授这篇文章之前,我先说个说明。

01

刘瑜教授是清华大学的老师,她的孩子能上清华大学附属小学和初中,高中的话,如果成绩不是太差,大概率也是能上的。大家可以上网搜一下,清华附小和清华附中的情况。清华附小和清华附中在全国都是能排得上号的学校。北京高考又稍微容易一些,在清华附中,只要不是太差,考个211大学应该问题不大。

假定211大学考不上,很多清华老师都是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国外大学去读书。国外大学都是申请制,这对于大学教授来讲,非常熟门熟路,念不了最顶尖的名校,念个普通名校问题都不大。

所以,这是刘瑜教授女儿作为普通人的最有可能的结果。这个普通人应该是刘瑜教授按照自己的条件来说,刘瑜教授是人大的本科、硕士,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博士。

所以,大家听别人讲话,第一件事要搞清楚别人说的真正的含义。比如,对于王健林来说,小目标就是1个亿。这对于绝大部分人来说,1个亿几代人都赚不来。所以,你不应该记住小目标,而是应该记住1个亿。

刘瑜教授说的,大家应该记住,这讲的是女儿可能上不了人大或者同层次的大学,而不是记住当普通人。

大家看看,你家孩子能轻松达到这个普通人的要求吗?

不过,对于普通家庭来说,即便孩子考上清华,很大概率还是普通人。大家看看清北毕业生就知道了,虽然当年高考碾压了99.9%的同龄人,但大部分人还是普通人,能出类拔萃的人在清华里面也是凤毛麟角的,当然如果有家庭助力,成为非普通人的概率会大不少。

02

不过,我并不是吐槽刘瑜教授对普通人的定义,而是她的通篇文章都是自相矛盾。

刘瑜的文章其实是她的一个演讲视频,原名叫《不确定的时代,教育的价值》,但在网络上发布之后,名字全部改为了《我的女儿正势不可挡地成为一个普通人》。这个名字跟演讲的真实内容,或者说刘瑜内心所追求的东西是矛盾的。

刘瑜一方面说,不要追求成功,不要军备竞赛,但从文章的细节中,可以看出来,刘瑜一直想着要女儿成功。她想的只是更巧妙的方式,在差异化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比如,她不让她女儿学钢琴,理由不是女儿不喜欢,而是北京有300万孩子在弹琴,很难出类拔萃。

还有,她说以后让女儿开个奶茶店,结果家长群里一片要开奶茶店。刘瑜说,看来奶茶店的竞争很激烈,以后开煎饼店得了。

还有,学钢琴不行,就学古希腊罗马史。

刘瑜在文章里面还讲到,如果一个人因为补习或者其他取巧的方式上了一流大学,在里面当凤尾,这对他的成长并不利。

大家看看,这几段是让孩子做普通人吗?这只是寻找更好的机会而已。

我觉得如果刘瑜教授的题目改为,《不确定的时代,让我们开阔思路,寻找不一样的教育和道路》或者《认识自我,接纳自我》也可以。这题目是切合她的本意的,而且也是真诚的。

现在,刘瑜教授内心想着如何让自己的女儿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嘴里说着各种军备竞赛的坏处。比如,这种恶性竞争是对女性的伤害;对家庭关系的伤害;对教育公平的伤害。

前两个伤害虽然牵强,但还是有脉络可循,能理解。虽然我不承认这两个结论。对于不会教育的家庭来说,确实对家庭关系有伤害,但这个不是百分百。对女性的伤害的说法就太夸大其词了,因为对大部分人来说,小时候的养育更费时间和精力,到学校阶段,大部分妈妈的任务应该会减轻一些。

第三个伤害就非常莫名其妙。父母文化水平高,有钱,难道是原罪?如果这样,是不是刘瑜教授的女儿上清华附小也是教育不公平?应该去云南或者贵州某个山村小学上学?

更何况,如果一个孩子不能上好的学校,父母也不懂教育,如果不军备竞赛,这个孩子拿什么跟教授的孩子竞争?拿自己的天赋吗?刘瑜教授在搞笑吗?

所以,不知道刘瑜教授的呼吁是怎么出来的。难免让人想入非非。

尤其很糟糕的是,刘瑜教授在文中还说了,懒汉对社会也是有贡献的,他们大大降低了社会竞争的烈度。如果每个人都是拼命三郎,那我们得累成什么样?

呵呵,大家想想,你有足够的资本让孩子不参与竞争吗?

真诚点,对大家都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