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林慧俊:近在身边的当代艺术

 窗前有树905 2021-05-13

林慧俊:近在身边的当代艺术

当代艺术是一种怀疑精神,是一种论证,是一种探索。

本报记者包建永文/摄

从一片菜地的小径上,穿过由废弃木板搭起来的凯旋门和染红的铁架子,左转,登上几级台阶,眼前是一个3米多高的红色铁桶,上面插了一个无臂的白色塑料模特和八九条“断腿”;右转,是两排砖木结构的旧矮房,里面便是室内展览空间——尼龙袋、自行车、水泥方块、斗笠、洒水壶、碎玻璃等寻常之物,在这里都成了作品的材料,表达的载体。

4月18日至5月8日,台州初级中学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后院,举办了一场以《last first》为主题的当代艺术展。菜地、砖房、围墙、庭院,无处不是展览的舞台。

这是临海艺术家林慧俊(回井)自2000年以后,举办的第二次个人艺术展。这也是一次当代艺术展。他说,当代艺术重在表达,他的作品,就是他思想的外化。

“当代艺术”是一个相当广泛的概念,社会各界理解的差异很大,有人视之为新思潮,有人视之为垃圾艺术。当代人该如何看待当代艺术?如何欣赏当代艺术作品?我们不如从这次展览切入,听听艺术家怎么说。

表达

林慧俊是圈内小有名气的艺术家,从2011年开始,已连续策划了9届“台州10+1艺术展”。这次个展,是他艺术思想的一次集中体现。

初看他的展览,很像是一场“物”的行为艺术。这些物体,通过艺术家之手,呈现出特定的姿态和结构,传递某种观念和想法。展览结束,作品拆散,不再承载表达的功能。

这样的理解,与林慧俊一再强调的“表达自我”,倒是契合。

他是艺术院校毕业生,原本是个画家。但他觉得自己画的都是别人的东西,并不是自己想要的,因此一直在寻找艺术突围。“这很痛苦,从1999年参加工作开始,一直在找出路。直到2010年后,才慢慢懂了,悟明白。”

他悟到的,就是当代艺术的表达形式和核心思想。“当代艺术是一种观念艺术,它强调个体意识,强调艺术是为'我’服务的。它不注重技法,彻底解放了颜料和材料。”比如一组由几十个小小的正方体水泥墩堆积起来的长方体,林慧俊说,他想表现的就是立方体、长方体的形状,而不是“水泥”的材质。再比如,挂在屋梁上的两辆自行车:两辆车,三个车轮。他希望观展者首先看到的是三个大大的圆圈,三个圆圈,悬在空中。其次,中间那个轮胎,既是前车的后轮,也是后车的前轮,前与后的微妙关系,他希望能带给观赏者某种思考和启发。

当许多人质疑当代艺术的时候,林慧俊肯定地说:“当代艺术是一种怀疑精神,是一种论证,是一种探索。”有一幅由尼龙垃圾袋拼接起来的“画”,色彩绚丽。他说这是对垃圾袋的强烈“怀疑”,在这幅作品里,“垃圾袋”不再是垃圾袋,这就是一幅画,一件作品。

在展览的作品中,有些表达非常尖锐。铁桶里模特的腿,尽情嘲讽了对美与丑、垃圾与艺术的固化思维;一组以《皇帝的新装》命名的铁丝包裹的“生物”,诉说着荒诞的无处不在;几十把座椅叠起来的冲天之势,蕴藏着一股下坐与飞升的张力……

林慧俊的作品,所使用的材料俯拾皆是,许多还是废物利用。因为重在表达,林慧俊不但对材料“不甚讲究”,而且绝大部分作品都是由工人完成的。“作品由谁来做不重要,重要的是通过这个作品,我表达了,你看到了。”他如是说。

林慧俊对后现代主义艺术家约瑟夫·博伊斯(Joseph Beuys)推崇备至,后者曾说过:“人人都是艺术家。”林慧俊也说:“人人把自己喜欢的事情做到极致,就是艺术家。”

坚持表达自我的创新精神,应该是这些艺术家共同的特征。

超越

在谈到如何解读当代艺术作品时,林慧俊说的一句话,初听起来,让人觉得很傲慢。

“艺术本身就是语言,懂的人自然懂,不懂的人讲了也不懂。”

实际上,从“人人都是艺术家”的角度来说,这个艺术家既是创作者,也是解读者;既能创作独具个性的作品,也能读懂他人的作品。

之所以许多人表示看不懂当代艺术作品,是因为他们被各种概念和陈规束缚住了。因此,林慧俊说,“我们要改变观察习惯,回到原点,回到最简单的状态,以赤子之心观看艺术作品”。他相信,以这种状态来观展,就容易懂了;以这种状态来看待当代艺术,便会发现,艺术就在身边。

在追求艺术的道路上,林慧俊经历的一段上下求索的过程,是很好的例子。他的经验是,一方面走出去,打开眼界和心胸,博览世界,从观察、对照中,突破自我,找到自我。另一方面,始终坚持自我,表达自我,不在世界艺术之林里迷失自我。

有些艺术家,眼界开了,却被太多的大师吓怕了,自叹不如,反而丧失了创造力。他们不知,艺术即自我,艺术即个性。

面对大师,林慧俊坦然得很。“我记性不好,大师的作品,看过即忘。创作的时候,满脑子都是自己。”他不屑于模仿谁,学谁。齐白石说:“学我者生,似我者死。”他对这句话的理解是,齐白石告诫后人学他的形(模仿他的画)没有出路,只有学他的创新精神,才会开辟出一片自己的艺术天地。

艺术应当是超前的,走在时代的前列。优秀的艺术家在不断否定中创新艺术形式。“毕加索的伟大之处,就在于坚决否定自我。一般艺术家一生中否定自我一次就很厉害了,他否定了自我三四次。因此,他的作品,远远超越了同时代。”

表达自我、创新精神、否定自我——在这条艺术道路上,林慧俊说,这辈子都走不到尽头,他将不断创新作品,不断探索前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