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论叶小鸾《返生香词》

 崆峒樵隐 2021-05-13
作者: 杨静亚

  摘 要:晚明时期的词坛上女性词人词作大量涌现,尤其是吴中地区女性词作兴盛。出生于吴江汾湖叶氏文学世家的女作家叶小鸾在其短暂的十七年生涯中创作了大量的诗词歌赋,数百年来为后人所称道。本文就叶小鸾以其独特的女性视角所创作的词进行分类研究,从中体味其词作中尚情哀怨的情致和灵秀流美的特质,并简要论述天才少女遽然夭亡的原因。
  关键词:晚明 叶小鸾 词
  
  纵观中国女性文学史,在词的领域不乏宋代李清照、朱淑真等女词人“巾帼不让须眉”的成就,但她们只是个别现象。直到明代中后期,一批女词人的大量涌现为女性文学的发展壮大开启了序幕。赵尊岳《惜阴堂汇刻明词记略》云:“女史词在宋之李、朱,昭昭在人耳目。元代即不多,《林下词选》,几难备其家数。而明代订律拈词,闺 彤史,多至数百人,《众香》一集,甄录均详。”①他认为明词的特色之一是女性词人词作的大量涌现。而生活在明中后期的女作家沈宜修、叶小鸾、商景兰等人,取得了较高的艺术成就。尤其吴江叶氏家族的天才少女叶小鸾,其卓越的才情和过早的遽然夭亡使她在后世的影响更为深刻广泛。叶小鸾(1616―1633),字琼章,是晚明名士叶绍袁的第三个女儿,于婚前五日猝死。对于小鸾的死因有诸多说法,其父母认为她化仙而去,给小鸾之死附上了神秘色彩。下面笔者首先简要分析小鸾早逝的原因。
  笔者认为小鸾的早逝有以下原因:首先是晚明社会思潮影响下所出现的社会风尚的转变引起其思想的变化与社会现实之间的矛盾致使她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具体表现有:一是小鸾家贫的现实。小鸾幼时由于家境贫困被送往舅父沈自征家抚养,而自征因“少年裘马,挥斥千金,自负纵横捭阖之才,好游塞外”(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不事生产,又一次遭受贫困的艰辛。天启六年秋,小鸾归家。父亲叶绍袁虽官工部主事,但为官清廉,不善营生,《吴江县志》记载他“自登第而宦,宦而归,田存不及十之二。子女十六人,不免饥寒”(《午梦堂集》)。小鸾出嫁之际,按照风俗,女儿出嫁家里要为之置办嫁妆,可叶家却贫不能支。虽然叶氏夫妇多方筹措,但这对于懂事的小鸾而言却更是增加了心灵的负荷。沉重的心理压力累积在这个少女身上,所以“于归已近,竟成不起之疾”②。其二是释道思想的信奉和接受。沈宜修在《季女琼章传》中说小鸾“性高旷,厌繁华,爱烟霞,通禅理”。她有诸多如“梦里有山堪遁世,醒来无酒可浇愁”(《浣溪沙・送春近作》)之类的话。小鸾面对现实生活中的生离死别,人世艰辛,产生了对现实世界的失望和厌恶。她要避开俗世的烦恼,忘却现实的忧伤,只有道家的“超世绝俗”能够使她获得精神上的慰藉。于是她对道家的成仙之说极为追求:“流光闲去厌繁华,何时骑鹤到仙家。”(《浣溪沙・书怀》)正是现实与其思想的矛盾才使叶小鸾在心理上产生了对生活和婚姻的失望、恐惧,从而造成她的遽然病逝。其次是词人自身的气质个性决定了其敏感、细腻、多愁的心理特征,又加上其周围女性的不幸婚姻经历使她产生惆怅难解的心理隐患,而这所有的郁郁情怀又无所排解,最终使她陷入了对生命的绝望状态。沈宜修说她“其爱清幽恬寂有过人者” (《季女琼章传》),这位敏感而早慧的少女其一生中,周围女性的各种婚姻烦恼她都用旁观者的视角领会过。无论是舅母的寂寞抑郁、母亲的现实生活烦恼,还是姐姐的不幸遭遇,她都深深地体味了婚姻对于女性的不公和戕害。小鸾虽得到父母的钟爱,然而在那个还保留着深厚传统的时代,她的苦闷和恐惧却不能够向周围的人排解,以致小鸾无法排解内心苦闷致使她忧郁而终。因此,小鸾的死是由于长期的心理压力造成的,而夫家对于婚事的紧逼是直接原因。
  叶小鸾一生中创作了大量的诗词歌赋,在她死后,叶氏夫妇收集其诗103首、词36阕、调90首、曲1首、文3篇辑为《返生香》,收入《午梦堂全集》。小鸾以富有才气的文笔取得了在词史上的盛名,诚如其舅沈自炳在序中所言:“笔墨精灵,庶几不朽,亦死后之生。”③清人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五:“闺秀工为词者,前则李易安,后则徐湘 。明末叶小鸾,较胜于朱淑真,可为李、徐之亚。”④观小鸾的词,可谓是精致颖秀,情思空灵脱俗,虽然在内容上仍以闺情春恨为主,诸词或抒闺情、或写景致、或感岁时、或咏物,女性在生活中面对的常景成为她笔下习见的题材。然而其早熟的心智和慧秀的才力展现出了其对自身生存感受的细致摹写和深刻认识,小鸾以女性特有的敏感心理气质感知周围事物,并把对它们的体味诉诸笔端。下面就从咏怀和咏物两个方面来体味小鸾词作中尚情哀怨的情致和灵秀流美的特质。
  
  一、咏怀词
  
  由于生活环境的闭锁和妇德闺训的束缚,小鸾和众多明代闺阁小姐一样幽居深闺,很少有外出的机会。在漫长平淡的岁月中,她凭借敏感而细腻的少女之心感受着春花秋月的美丽和春归秋暮的惆怅。因此《返生香词》中抒闺情闲愁闲恨和感岁时节令的词较多,根据内容的不同可分为抒闺情词和感岁时词。第一种抒闺情词中对于春、秋两季的抒怀最多,约有五十余首,如《生查子・送春》《浣溪沙・春闺》《浪淘沙・秋怀》《碧芙蓉・秋思》等等大量以“春”、“秋”为主题的词。如:
  
  几日东风倚画楼,碧天清霭半空浮,韶光多半杏梢头。垂柳有情留夕照,飞花无计却春愁,单凭天气困人休。――《浣溪沙・春闺》
  蛩声泣罢夜初阑,香润彩笼残。多情明月相映,一似伴人闲。灯蕊细,漏声单,透轻寒。萧萧瑟瑟,恻恻凄凄,落叶声干。――《诉衷情・秋夜》
  
  其词中除抒发少女春日的闲愁和秋夜凄然寂寞之外,更多的是流露出一种超出常人的生命悲剧感。第一首词中女词人独倚栏杆的落寞和飞花飘飞的场景相映照,传达出她对于春事阑珊的怅然和芳华流逝的慨叹。而第二首词更是在深秋迟暮的秋夜令她敏感地体味到生命零落的悲哀和无所依靠的凄凉空虚之恨,以此来寓意自身对生命迁逝的悲感,这是对时光的流逝,对人情世故乃至对生命终将逝去的超前体认。诚如黄媛介在《读叶琼章遗集》里云:“词则情深藻艳,宛约凝修,字字叙其真愁,章章浣其天趣……但讶彼正桃李之年,何为言俱逼霜露?惜花太甚,遂成刻露飘零,咏鹊未期,竟兆惨离情事。”
  第二种感岁时词。如果说季节的变化能够带给词人伤春悲秋之感,那么一年中的诸多岁时节令更给词人增添了一笔适时适地的情感表达。如:
  
  风雨帘前初动,早又黄昏催送。明日总然来,一岁空怜如梦。如梦,如梦,惟有一宵相共。
  ――《如梦令・辛未除夕》
  桥畔,莺扇。星钿霞钏,暂撇残机,步移。思量去年今夕时。凄其,来期先惨离。借得嫦娥初月镜。窥瘦影,拂拭翠眉整。驾云 ,河汉西,凄迷,只愁鸡暗啼。
  ――《河传・七夕》
  无论是除夕还是七夕,小鸾的心境始终是悲伤和哀愁并存。小鸾的这种与自己年龄不符的心态让人费解,就连其父也慨叹“俱此等语,真不解何故”⑤。由于小鸾的遽然夭亡令其父空自悲酸,不解所以,因此增添了对女儿情感世界的困惑和猜测。如在《如梦令・辛未除夕》中注曰:“'别岁’亦别辛未之岁也。讵知壬申除夕已无此人乎!岂非谶语。”青春少女本该是天真烂漫的,然而从小习染骚怨传统的小鸾,却养成了敏感而又多愁的性格。她的敏感使她虽没有深刻的人生经历,但借助早熟的心智领悟出对人生的深刻认识并表达在词作中。妗母张倩倩的人生遭际以及大姐叶纨纨的婚姻不幸都使她对即将到来的婚姻产生莫名的愁绪和恐惧。一方面是对自由爱情的呼唤,一方面是封建礼教的束缚,这种矛盾心情造成叶小鸾对未来命运的不安,从而导致其诗中有着挥之不去的哀感。
  以上对小鸾词的解析,可以发现她对中国传统女子命运的无奈有着深刻的理解。其词往往由春花秋月意象来构成词境,不仅触景生情,又寄托了她对女性现实处境的无奈和否定,因此在词情上显示出浓厚的哀怨情味。诚如邓红梅在《女性词史》中所说“朦胧体验到的成年女性所永驻的常规生活情景乃至情感方式,则令十七岁自赏自慧的少女有挫折感和失望情绪,所以还没有开始成人化的女性生活,她就对进入此境有些厌倦了”⑥,因此这类词中的感情多是哀怨的。
  
  二、咏物词
  
  女性除了把季节的变化作为自身抒写感情的题材外,还往往把视角投向和自己有着一样明艳外貌的各类花卉树木上,透过它们的品性特征来描写自己的志趣。于是咏物词也成了许多女性选择的词作题材。叶小鸾笔下的咏物词多是“典雅精致”的,主要是咏花卉的题材,词人多选取曼妙精致、清幽高洁的事物,如梅花、梨花、海棠花、紫薇花、兰花等物,人与花相默契,同时把自身之感寄予花中,意丝幽怨。如:
  
  嫩寒初放枝头雪,倚窗深夜窥花月。晓起卷帘看,飘零满花栏。飞残千点白,点破苍苔碧。风雨几时休,巡檐索共愁。――《菩萨蛮・小窗前梅花》
  泪鱼琼姿娇半吐,又一夜风摇鬟雾。绣陌啼莺,画梁归燕,莫便催春去。脉脉柔情慵未足,叹寂寞玉容难赋。今夜黄昏,明朝庭院,空锁重门暮。
  ――《雨中花・梨花》
  
  中国历代女性向来有以花自况的传统,以上两首咏花词即可看出词人自身特质的影射。不管是梅花或是梨花都会在凄冷的“风雨”中默默凋零,就如同词人如花的美貌和易逝的年华一样。在百无聊赖的岁月中蹉跎、消逝,惜花亦是惜己。另外,沈宜修在《季女琼章传》记述“其爱清幽恬寂有过人者,又最不喜拘检,能饮酒,善言笑,潇洒多致,高情旷达,夷然不屑也”。由此可看出小鸾的性格又有沉静而洒脱的一面,再加上其父母的钟爱,使她有着自由的兴趣爱好和闲情逸致。因此她的词中既有哀怨雅致的一面,又有高洁清幽的一面。这在其咏物词中也有所反映,如:
  
  碧玉裁成琼作蕊,馥郁清香,长向风前倚。楚畹当年思帝子,紫茎绿叶娟娟美。自道全无脂粉气,笑杀春风,红白匀桃李。幽谷芳菲谁得比,猗猗独寄琴声里。 ――《蝶恋花・兰花》
  
  小鸾除了咏花卉题材的词作之外,还有一首咏残灯的词作:
  
  深深一点红光小,薄缕微微袅。银屏斜背汉宫中,曾照阿娇金屋泪痕浓。朦胧穗落轻烟散,顾影浑无伴。怆然一夜漫凝思,恰似去年秋夜雨窗时。
  ――《虞美人・残灯》
  
  词人以夜静更深中一盏微光袅袅的残灯自喻,并以汉武帝金屋藏娇及陈皇后长门失宠之事穿插描写,抒写了词人内心窥视自我的渺小以及对于女性生存状态的思考。无论多么出色的女性,都得进入婚姻的规范中,这就注定了其不幸的结局。晚明时期,个性解放思潮的出现和推动,在不同程度上唤醒了少数女性的自我意识,但在现实中她们的生存处境却没有根本的改变,由此她们的内心女性意识的滋长与现实生活的困扰之间产生了矛盾。小鸾的离奇死亡似乎与其所面对的自我女性意识的增长和社会现实之间的矛盾所产生的对于婚姻的逃避态度有关。她看到了两性不平等的婚姻制度本身对女性的束缚和戕害,并且自己身边耳闻目睹的生活现实,使她产生了朦胧的抗拒意识。
  总之,叶小鸾的咏物词多体现为自身生活环境里的事物,她细致地观察它们的形态、色泽、习性等等,并把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和人生的体察寄予在这些事物身上,表达出少女内心的独白。同时,也正是由于这些事物的某些特性迎合了作者内心的感受,从而与她一起阐述了对于自然和人事的理解。通过分析叶小鸾的咏物词可以看出一颗敏感细腻和灵秀聪慧的少女之心。
  以上是对晚明女性词人叶小鸾《返生香词》的分类分析,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她复杂多面的性格特征以及其独特的词人气质。在整体上看,叶小鸾的词与以往女性词人的词作相比,在所摹写的对象上没有太大差异,往往是描摹女性身边的环境和四季春花秋月来进行情绪表达,但是小鸾又具有自己的独特的气质。首先在选词上纤细娇艳,却显纤美而不轻佻,哀怨而不凄恻,显示出了其独特的精神感受。其次,在情思深度上,小鸾由于缺少亲身经历,其词与其母和姐姐的词作相比也缺少了现实深度,然而她那厌弃人间的哲思和颖悟却高出她们,这不得不说是天才少女聪慧颖秀之处。最后,在词作的风格上,小鸾坚持了哀与艳相济的一贯风格。其词内容上抒写了少女哀怨无端的情思,语言上辞藻娇艳,气质上灵秀流美,正是她尚情哀怨的情致和灵秀流美的特质的具体体现。总之,在明末的词坛上,小鸾以具有尚情哀怨的情致和灵秀流美特质的词作,赢得了后人充分的肯定。可惜小鸾的芳年早逝致使她未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这不仅是她自身的不幸,也是中国女性词史上的不幸。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