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灵兽与林泉

 木蘭猫不睡 2021-05-13

图片

山林灵气

山以水为脉,故山得水而活;水以山为面,故水得山而媚。

郭熙的《林泉高致》,不仅记录了他的创作经验和艺术见解,也展示了北宋人最为朴真的自然观:他们将自然比做真实的人,其观念里,山与水是活生生的,也是有生命的。

图片

早春图 北宋 郭熙

鲜活的林泉,古人多有向往。

不过,事务缠身的士大夫虽心有所向,却常常身不能至,而将山水的形与神,落于纸卷和绢布上,恰可以解决他们因身居朝堂而不能去到山林之间的矛盾。

于是宋人主张,画中的造景要可行、可望,还要可游、可居,大意是观者仅是读画就能够清晰理出山的结构、水的走向和房舍的居处,跟随笔墨,便可在山中游赏,身临其境,以致坐观泉壑。

图片

山泉

山水聚日月之精华而灵气生。古人之所以去到山中或游赏画里,是要体悟山水蕴含的哲学思想,亦是体味山林之灵气。

奇诡丰富的《山海经》,是记录山野灵气最为经典的古籍。与现代不同,它记载的内容被古人视作真实历史,司马迁甚至在《史记》中写道:至《禹本经》《山海经》所有怪物,余不敢言之也。

神奇人物、地理山水和花草植物,于《山海经》里时有出现,而这位西汉史学家未曾评述的灵兽,受山野精华滋养,也是极为重要的部分。

图片

《山海百灵图》局部(明摹本) 五代 胡瓌

五代后唐人胡瓌( guī )曾依此书作《山海百灵图》,描绘的大多是我们不曾一见的灵兽——

其《南山经》中写,广东有一座基山,山中有兽,形如羊,长有九条尾巴、四只耳朵,眼睛生在背上,名为猼訑( bó yí )。胡瓌深谙古籍文字,将它画下,其笔下的猼訑生动形象,正欲俯身食草,悠闲自得。

《中山经》里也有记载,岷山山系绵延 3500 里,共有高山 16 座,居于其中的灵兽形态均是马身龙首,神态十足。胡瓌将其置于各类生灵中,或行或坐,相处和谐。

图片

图片

猼訑与马身龙首神

除去以上想象中的怪异生命,《山海经》内也有我们相对熟悉的灵兽。

如湘粤交界处的堂庭山中,生长着许多棪木,也生活着许多白猿。白猿并非学名,它可能是古人眼中白化的长臂猿,又可能是部分长臂猿中的浅色雌性。无论如何,古人喜画猿,大致是受到了《山海经》的影响。因猿类生活在高山深谷,啸声孤旷,有隐士清幽之风,道家更是认为这种动物“寿同灵鹤”,所以在历代传承中,猿也便具有了更深的文化象征意味。

图片

白猿

实际上,所谓的“灵兽”,并不遥远,今天依然存在。

就像《山海百灵图》中的虎,在今天的长白山中仍可见到——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东北虎。而长白山,亦在《山海经》中有所记载:大荒之中,有山名不咸,有肃慎氏之国。

长白山冰雪覆盖期长达 270 天,积雪厚度最高达 2 米,观其貌,“似盐之略白”,尝其味,“没有盐的咸”,因此得名不咸山。又因众多神话故事发生于此,所以长白山也被称作“有神之山”。

图片

从先秦传说至现代实景,长白山依然保存着最初的山林灵气。

这里是我国最早建立的自然保护区之一,森林覆盖率达 98% 以上,在此处繁衍栖息的已知“灵兽”多达 1588 种。而这一切,都得益于长白山的雪。

在长白山,雪是一切生命的起源。长白雪融化后,渗入布满气孔和缝隙的火山玄武岩,在岩层中经历 30 - 60 年的深层溶滤、矿化,最终在高温、高压和岩石的挤压下,涌出地表,形成自涌泉。这是天然净化、过滤和灭菌的过程,由此涌出的泉水,为众多生命提供了宝贵的养分。

图片

山泉与灵兽

自涌泉水,是长白山自然生态圈天然的生命屏障。也是因为它的存在,长白山中的“灵兽”才如此之多。幸运的是,农夫山泉为我们提供了便利,我们端坐家中,即可享用到来自“有神之山”的自涌矿泉——

农夫山泉长白雪·天然雪山矿泉水,正源自长白山无人区的原始森林,距离天池小于 60 公里的自涌冷泉。它主张“什么样的水源孕育什么样的生命”,坚持“只有位于健康森林生态系统里的水源,才是具有生命力的水”。

从雪花到涌泉,长白雪经过玄武岩缝隙孔洞,将富含珍贵矿物元素的泉水送出。由于长白山地区的地热较深,二氧化碳与地下水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形成吸热反应,这里形成了极其少见的珍贵低温冷矿泉,且常年保持在 7 摄氏度

所以,我们喝到的农夫山泉长白雪·天然雪山矿泉水,是长白山松软雪花的味道,更清冽、轻盈、微甜。

历经千年,众多“灵兽”仍是生活在这里。这样的选择,已是透露出了长白山 270 天冰雪覆盖期下奔腾着的汩汩生机,同时也蕴含着滋养了万物的山林灵气。而出于此处的长白雪,当然值得一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