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塔

 老刘tdrhg 2021-05-13

塔是一种在中国常见的,有着特定的形式和风格的中国传统建筑。最初是供奉或收藏佛骨、佛像、佛经、僧人遗体等的高耸型点式建筑,称“佛塔”。

1961年3月4日,国务院发布《文物保护暂行条例》,正式规定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自治区、直辖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县(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三级保护管理体制。同日,国务院公布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80处,其中名塔16处。

1.嵩岳寺塔 北魏 河南省郑州市登封市

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塔

嵩岳寺塔,位于河南省郑州市登封市嵩山南麓嵩岳寺内,为北魏时期佛塔,建于北魏正光年间(520-525年)。

嵩岳寺塔为15层的密檐式砖塔,平面呈十二边形,通高37米,由基台、塔身、15层叠涩砖檐和塔刹组成。塔身分上、下两部分。上部东、西、南、北四面各辟一券门通向塔心室。下部上下垂直,外壁没有任何装饰。塔身之上是15层的叠涩密檐,自下而上逐层内收,构成柔和的抛物线。塔刹由基座、覆莲、须弥座、仰莲、相轮、宝珠等组成,塔下有地宫。嵩岳寺塔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砖塔,反映了中外建筑文化交流融合创新的历程,在结构、造型等方面具有很大价值,对后世砖塔建筑有着巨大影响。

2.四门塔 东魏 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

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塔

四门塔,位于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柳埠镇东北方4千米处。塔身通体由巨大的青石砌成,单层,正方形,四面各开辟一个拱门,故而俗称“四门塔”。于隋大业七年(611年)建成,已有1400多年历史。

四门塔是中国现存唯一的隋代石塔,也是中国现存最早、保存最完整的单层亭阁式佛塔,为中国早期石质建筑之典范。有“中国第一石塔”、“华夏第一石塔”之美名。其造型简洁,有中国汉代建筑的道风。它对于研究中国佛教历史和古代建筑建造特色都有着较高的价值,也是中国古代建筑的珍贵遗产之一。整个塔除塔刹部份略有装饰外,其它部份无明显的装饰,整个形体浑厚而朴实,古朴又简洁。在中国建筑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3.大雁塔 唐 陕西省西安市

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塔

大雁塔位于唐长安城晋昌坊(今陕西省西安市南)的大慈恩寺内,又名“慈恩寺塔”。唐永徽三年(652年),玄奘为保存由天竺经丝绸之路带回长安的经卷佛像主持修建了大雁塔,最初五层,后加盖至九层,再后层数和高度又有数次变更,最后固定为所看到的七层塔身,通高64.517米,底层边长25.5米。

大雁塔作为现存最早、规模最大的唐代四方楼阁式砖塔,是佛塔这种古印度佛寺的建筑形式随佛教传入中原地区,并融入华夏文化的典型物证,是凝聚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结晶的标志性建筑。

4.小雁塔 唐 陕西省西安市

小雁塔,位于唐长安城安仁坊(今陕西省西安市南郊)荐福寺内,又称“荐福寺塔”,建于唐景龙年间,与大雁塔同为唐长安城保留至今的重要标志。

小雁塔是中国早期方形密檐式砖塔的典型作品,原有15层,现存13层,高43.4米,塔形秀丽,是唐代佛教建筑艺术遗产,佛教传入中原地区并融入汉族文化的标志性建筑。

5.崇圣寺三塔 唐、五代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

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塔

崇圣寺三塔位于大理古城西北部1.5公里处,西对苍山应乐峰,东对洱海,距山脚约为1500米。南336米处有桃溪向东流过。北76米处有梅溪,东靠滇藏公路。三塔由一大二小三阁组成。大塔又名千寻塔,当地群众称它为“文笔塔”,通高69.13米,底方9.9米,凡16级,为大理地区典型的密檐式空心四方形砖塔。南北小塔均为十级,高42.17米,为八角形密檐式空心砖塔。三座塔鼎足而立,千寻塔居中,二小塔南北拱卫。

6.房山云居寺塔及石经 隋、唐、辽、金 北京市房山区

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塔

房山云居寺塔及石经,位于北京市房山区大石窝镇水头村云居寺内,是由佛塔和石经组成的一组文化遗存,佛塔最早的建于唐景云二年(711年),是北京市目前最古老的一座唐塔,此外还有四座唐塔和一座辽塔。石经开凿于隋大业年间(605~617年)结束于明代,前后延续1000多年。

通过历代不同书法风格的石经,可以看出中国书法变迁的历程。有些经版上出现的线刻佛、菩萨、天王、胁侍、飞天、花草等艺术形象,生动而丰富地表现了当时幽州地区民间艺术的风格。

7.兴教寺塔 唐 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 包括兴教寺其他建筑

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塔

兴教寺塔位于西安城南约20千米处少陵原畔的兴教寺内,兴教寺又称“大唐护国兴教寺”,建于唐高宗总章二年(664年),是为供奉纪念唐代著名翻译家、旅行家玄奘法师的灵塔所建。后其弟子窥基和圆测也长眠于此,灵塔陪侍左右,兴教寺由此成为唐代樊川八大寺之首,中国佛教八宗法相宗祖庭之一。

兴教寺塔位于兴教寺西跨院内,西跨院又称慈恩塔院,“三塔”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在苍柏翠竹之中,三塔作“品”字形参差耸立。

8.苏州云岩寺塔 五代 江苏省苏州市 包括云岩寺其他建筑

苏州云岩寺塔位于江苏省苏州市虎丘山上,俗称虎丘塔,有“先见虎丘塔,后见苏州城”之说。 苏州云岩寺塔建于五代后周显德六年(959年),落成于北宋建隆二年(961年)。

苏州云岩寺塔是一座八角形仿木结构阁楼式砖身木檐塔,共7层,高48.2米。塔身由外壁、退廊、塔心三部分组成。 苏州云岩寺塔为唐末、五代江南仿木楼阁式多层砖石塔的典型代表,为现存江南仿木楼阁式塔年代较早者,代表了早期仿木砖石塔的形式特征,其样式特征为独特的江南仿木楼阁式塔系样式,是江南楼阁式塔演变过程中的活化石。

9.佑国寺塔(铁塔) 北宋 河南省开封市

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塔

佑国寺塔坐落在河南省开封市内东北角。

铁塔的前身原来是木塔,平面呈八角形,共十三层,高120米,传说是宋代的巨匠喻皓主持建造的。北宋庆历四年(1044年)木塔毁于雷火,皇祐元年(1049年)重新修建,即今之铁塔。因为塔身以褐色的琉璃瓦镶嵌而成,酷似铁色,故而俗称铁塔。清朝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黄河泛滥,水灌开封,寺院夷尽,唯有铁塔安然无恙,独存于世。

铁塔通高55米,八角十三层,是仿木构的楼阁式砖塔,内部用砖砌筑,塔身外部砌筑仿木结构的门窗、柱子、斗拱、额枋、塔檐、平座等形式,整个砖塔都是用28种不同标准型的砖制构件拼砌而成。塔身的外壁镶嵌有色泽晶莹的琉璃雕砖,有飞天、麒麟、游龙、雄狮、坐佛、立僧、伎乐、花草等五十多种图案,内容丰富多彩,动物和人物造型栩栩如生,工艺精巧,是传统砖雕艺术中的精品。塔身飞檐翘角,造型秀丽挺拔。塔内的螺旋式磴道,将塔心柱和外壁紧密地联成一体,形成了坚强的抗震体系。九百多年来,铁塔历经无数次的地震、水患、兵火,至今仍自岿然不动,可以称得上是千古杰作。顺磴道可攀缘到塔顶,凭栏远眺,古都开封的古城风貌尽收眼底,是凝聚了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艺术的结晶。“铁塔行云”也是宋代以来形成的著名汴梁八景之一。

10.定县开元寺塔(料敌塔) 北宋 河北省保定市定州市

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塔

定县开元寺塔,又名料敌塔,因塔建于开元寺内,故通称“开元寺塔”。位于河北省定州市南城门内东侧开元寺内。北宋咸平四年(1001年),宋真宗为了供奉开元寺僧令能从古印度取回的佛经、舍利而下诏建寺筑塔,北宋至和二年(1055年)建成,历时55年。因定州为辽、宋双方接近的军事要地,宋朝为了防御契丹,利用此塔瞭望敌情,故名“料敌塔”(或“瞭敌塔”)。

定县开元寺塔为八角形楼阁建筑,是中国现存较高的古砖塔,造型端庄威武,塔身十一级,从下至上按比例逐层收缩。塔内结构为外塔体环抱内塔体,楼梯从内塔体穿心盘旋到达塔身顶部。塔身由内外层衔接,形成塔内藏塔的奇特结构。定县开元寺塔是一座集建筑艺术、佛教文化、书法绘画艺术于一体的佛塔,在中国古代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11.佛宫寺释迦塔(应县木塔) 辽 山西省朔州市应县

释迦塔全称佛宫寺释迦塔,位于山西省朔州市应县城西北佛宫寺内,俗称应县木塔。建于辽清宁二年(宋至和三年,公元1056年),金明昌六年(南宋庆元一年公元1195年)增修完毕,是中国现存最高最古的且唯一一座木构塔式建筑。佛宫寺释迦塔与意大利比萨斜塔、巴黎埃菲尔铁塔并称“世界三大奇塔”。 2016年,释迦塔获吉尼斯世界纪录认定,为世界最高的木塔。

释迦塔塔高67.31米,底层直径30.27米,呈平面八角形。全塔耗材红松木料3000立方米,2600多吨,纯木结构、无钉无铆。塔内供奉着两颗释迦牟尼佛牙舍利。

12.六和塔 南宋 浙江省杭州市

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塔

六和塔,取佛教“六和敬”之义,命名为六和塔,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之江路16号。始建于宋开宝三年(970年),塔基原址系吴越王钱弘俶的南果园。钱弘俶舍园建塔原为镇压江潮 。

六和塔占地890平方米,塔外各层檐角挂有104只铁铃 。六和塔塔高59.89米,内部塔芯为砖石结构,分七层;外部木结构,楼阁式檐廊,为八面十三层。每级廊道两侧有壶门,塔内由螺旋阶梯相连。第三级须弥座上雕刻有花卉、飞禽、走兽、仙子等各式图案。清朝乾隆皇帝曾为六和塔每层题字 。

13.广惠寺华塔 金 河北省石家庄市正定县

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塔

广惠寺华塔,又名多宝塔,坐落于河北正定县城内生民街路东高阜之上原来的广惠寺内。

广惠寺华塔为八角楼阁式花塔,塔身由两部分组成。主塔为四层,耸立正中,塔高约40.5米,底层四隅各建一六角形亭状小塔,将主塔一至二层环抱,高低错落,主次偎依。这个造型又有金刚宝座塔的意味,给人感觉整个塔造型富于变化。主塔身最上部是整座塔的精华所在,花束型塔身占了大约整体的1/3左右,其上按八面八角垂直线刻塑出狮、象、佛、菩萨、兽头、大天王力士等形象,各种刻塑参差错落、变化有致。

从造型上来说,广惠寺华塔属于花塔类型,重要特征就是在塔身上半部分装饰有各种繁复的花饰,看上去好像巨大的花束。广惠寺华塔是现存为数不多的华塔中造型最奇特、装饰最华美的一座。

如今广惠寺华塔伫立在正定古城古色古香的历史文化街区,掩映在参差错落的民居中,婀娜多姿,亭亭玉立,沧桑之至而又华美至极,宛若一首立体诗歌,诠释着亘古岁月的从容和精致,又抒写着历史文化街区今世。

14.妙应寺白塔 元 北京市西城区

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塔

妙应寺白塔,又称“释迦舍利灵通之塔”,也称“灵通万寿宝塔”、“释迦舍利灵通宝塔”,因通体白色,故俗称“白塔”,元时有“金城玉塔”之美誉。位于北京市西城区阜城门内大街路北的妙应寺内。始建于元至元八年(1271年),由元世祖忽必烈亲自勘察选址,元朝国师亦怜真与尼波罗国(今尼泊尔)工艺家阿尼哥分别负责装藏和建造事宜,并迎释迦佛舍利藏于塔中。元至元十六年(1279年)建成。

妙应寺白塔是元大都遗存下来的重要标志,是中国现存年代最早、规模最大的喇嘛塔。是北京最早的藏传佛教佛塔,也被认为是北京最古老的标志性建筑,是后世研究元代佛教及其建筑艺术的重要史迹,是汉、蒙、藏民族团结和中-尼两国友好往来的见证,具有较高的历史、文物和艺术价值。

妙应寺白塔由塔基、塔身和塔刹3部分组成,为砖石结构。下有三层台基,台基上覆莲托位平面圆形塔身,再往上为塔脖、十三天、青铜宝盖和宝顶。白塔比例匀称,高50.9米,状如覆钵,其制如盖,通体雪白,如同一个巨大的宝葫芦矗立在密集的北京民居之间。

15.真觉寺金刚宝座(五塔寺塔) 明 北京市海淀区

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塔

真觉寺金刚宝座塔,位于北京市海淀区西直门外白石桥以东的长河北岸。因其形式是在一个高台上建有五座小型石塔,俗称五塔寺塔。

塔所在地真觉寺始建于明永乐年间,清时因避雍正帝胤禛之讳,改名大正觉寺,寺于20世纪初被毁;塔建于明代成化九年(1473),按照印度佛陀迦耶精舍(释迦得道处伽耶山寺所建的纪念塔)形式而建。

整座塔分为塔座和五塔两部分。塔下部为长方形砖砌拱券结构塔座,即金刚宝座。南北长18.6米,东西宽15.73米,高7.7米,总高17米,分为6层,最下一层为须弥座,逐层由下而上往内收进0.5米。每层四壁挑短檐,共挑出五层,短檐下四周均雕有密集排列的佛龛,每个佛龛内刻有坐佛一尊。塔座的南北正中辟券门,正门上有“敕建金刚宝座塔”的匾额。塔的内部用砖砌筑而成,外表以汉白玉石铺设。塔座内部为回廊式塔室,内有四十四级石阶,盘旋而上通往顶部平台。中塔的正南有一座下方上圆两层檐的琉璃罩亭,里面就是阶梯的出口,罩亭顶上有一皇家寺院的标志“蟠龙藻井”。

宝座顶上平台,建有分别为四小一大共五座的石塔。用青石砌成方形密檐式小塔,均由上千块凿刻好的石块拼装筑成。中央大塔十三层,高约八米,四角小塔各十一层,高约七米许,五塔所象征的佛称”五方佛”,五塔下面均有须弥座,檐下四周刻有佛龛及佛像,相传五尊金刚界金佛分别埋在五座石塔之下。

五塔四周绕以高0.66米、厚0.12米的石栏杆。五座塔的顶上均有小型覆钵式塔刹,由仰连、相轮、华盖、宝珠等组成,中间大塔的为铜制,其余四座小塔为石质。

金刚宝座及塔身上遍饰雕刻,整座金刚宝座塔可以称得上是一座大型雕刻艺术品。他是我国现存建筑年代最早、雕刻艺术最精美的金刚宝座式塔,是我国明代建筑艺术和石雕艺术的杰出代表,是中外建筑形式相结合的成功范例。

16.海宝塔 清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

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塔

海宝塔,位于宁夏银川市兴庆区丽景街北塔路北塔村的海宝塔寺内,又称赫宝塔、黑宝塔。因其与银川市西的承天寺塔遥遥相对,俗称北塔。 据考证,海宝塔始建于北朝晚期至隋唐年间。

海宝塔坐落于海宝塔寺中轴线上,坐西朝东,占地368.6平方米(塔基面积),是一座方形九层十一级楼阁式砖塔,由塔基、塔座、塔身、塔刹四部分组成,全部由青砖砌筑,通高53.9米。 塔身内部为上下相通的方形空间,每层向内略有收缩,各层之间以木板相隔,沿梯可至顶层。塔顶为绿色琉璃砖贴面的桃形四角攒尖式塔刹。 海宝塔是汉地佛教与藏传佛教建筑形式相互融合,并吸收当地伊斯兰教传统建筑特色而产生的,是汉、藏、回民族团结的历史见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