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儿童不良行为矫正
2021-05-13 | 阅:  转:  |  分享 
  
儿童不良行为矫正之爱发脾气篇儿童脾气大易伤脾,而且对儿童的心理健康也会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孩子爱发脾气,父母一定要找出原因,采
取必要的教育策略,保证宝宝身心健康地发展。??儿童发脾气的原因:?一般来说,孩子爱发脾气是后天形成的,其原因很多,大致可以分
为生理原因和心理原因两种,生理原因:比如有些宝宝洗澡时爱发脾气,这是以为内洗澡水的水温不对劲。宝宝的皮肤娇嫩,对水温的感受和大人有
很大的差异。妈妈觉得够热,宝宝就觉得烫了;长牙期间脾气大,把乱七八糟的东西塞进嘴巴,乱咬乱啃,不给他,就大闹。这是因为坚硬的牙齿
顶开柔软的牙龈软组织,慢慢长出来,是件很难受的事,那又痒又痛的感觉让宝宝的脾气变坏等等。?另外,心理原因是宝宝爱发脾气的主要原
因。如家长对孩子的合理要求也是拒绝,使他的欲望总是求而不得,也会使孩子变得脾气暴躁,有时还会产生怀恨心理。溺爱、百依百顺、有求必应
会使孩子脾气越来越暴躁。4个月的孩子变得特别粘人,不报就哭,也是儿童需要心理安抚的一种表达方式。如果父母经常忙工作而忽略自己的孩子
,孩子的脾气有时也会变得很大,以此来引起父母的注意!?所以,当孩子发脾气时,父母一定要保持耐心,找到孩子发脾气的原因,有针对性
地解决。?矫正儿童“爱发脾气”的方法:?1、首先家长应找一找孩子好发脾气的原因,是孩子自我情绪调节能力低,缺乏自我控制能力
,表达能力差,一点小事就发脾气;还是孩子对自己的要求是否合理缺乏判断的能力。?2、家长检查一下大人对孩子的态度是否一致,特别是
当孩子发脾气时,周围的人是一味袒护他,还是教导他?假如一味袒护,就会使他尝到甜头,这实际上是一种负强化,他就会闹得更凶。正确的做法
是家长应该让孩子懂得并记住一个道理:吵闹发脾气是没有用的。这样就可能使孩子明白用“哭闹发脾气当武器”不起作用。经过几次这样的教育,
孩子爱发脾气的毛病就肢有所改变。?3、家长平时要多与孩子沟通,了解孩子的需要,关注孩子同小朋友之间的交往。家长可以多方了解别的
小朋友在玩什么、想什么、要求什么等,当孩子提出自己的要求时,家长就比较能体会孩子的心情了,再加以开导和耐心的说明,是能够消除或减轻
孩子发怒的情绪的。?4、千万不要认为“孩子好发脾气是天生的”,甚至有的父母在孩子发脾气时,也跟着发脾气,用发脾气对发脾气。这种
感情用事的方法,绝对改变不了孩子好发脾气的习惯。有的父母认为孩子好发脾气拗不过他,就把他推给父亲管教,这样就会使孩子产生“妈妈对他
发脾气毫无办法”,以后他会变本回厉地在母亲面前发脾气。?5、注意培养孩子广泛的兴趣和做事的灵活性。孩子的能力发展有“关键期”,
学习绘画宜在3——4岁;学习音乐宜在5——7岁之间。因此,兴趣的培养不要过早,也不宜过晚。孩子的兴趣特别容易转移,不要只根据家长的
意见来决定,而应当听听专业人员和孩子本人的意见。培养孩子做事的灵活性。当孩子玩玩具、吃饭或穿衣服时都不要只“固定”一种方式,方法和
模样,要从小尽量使其“多样化”,任其有挑选的余地。特别是当一种东西、食品、玩具不存在了,就应及时引导孩子转移到别的东西、食品、玩具
上去,这种调节能力越好,其灵活性也就越好。当孩子的兴趣增加了,对困难和问题的处理态度也灵活了,他发脾气的习惯也就会随之减轻。?
6、孩子发脾气时不予理睬或转移目标:对正在发脾气的孩子,不能强行制止,而应先转移目标,例如孩子哭时擦眼泪,就说“灰尘怎么到眼睛里了
?”或是不予理睬,使其目的不能得逞,久而久之能得以纠正。?7、寻求家园合作矫正宝宝“坏脾气”。如果孩子已经上了幼儿园,要积极
跟老师沟通,交流教育经验,共同来矫正宝宝的不良行为。家园共育的效果会比较好。?8、通过故事让宝宝明白发脾气的坏处。单纯的说教可
能会遭到宝宝的厌烦,通过故事的方式让宝宝明白发脾气的坏处是最合适的,故事中生动形象的人物会给宝宝留下很深的印象,下次,当宝宝发脾气
时就可以把“他们”搬出来了。幼儿不良行为矫正之睡懒觉篇爱睡懒觉宝宝,晚上不睡觉,早上不想起,是让家长头疼的一个问题,之所以形成
此不良行为,是因为孩子没有明确的时间概念,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其实,只要方法得当,这个不良行为是完全可以纠正过来的。?宝宝睡懒觉
坏处多?一、睡懒觉会打乱人生物钟节律。正常的人体的内分泌及各种脏器的活动,有一定的昼夜规律。这种生物规律调节着人本身的各种生理
活动,使人在白天精力充沛,夜里睡眠安稳。如果平时生活较规律而到假期睡懒觉,会扰乱体内生物钟节律,使内分泌激素出现异常。长时间如此,
则会精神不振,情绪低落。?二、睡懒觉会影响胃肠道功能。一般早饭在7点钟左右,此时晚饭的食物已基本消化完,胃肠会因饥饿而引起收缩
。爱睡懒觉的人宁愿肚子饿也不愿早起吃早饭,时间长了,易发生慢性胃炎、溃疡病等,也容易发生消化不良。?三、睡懒觉可影响肌肉的兴奋
性。经过一夜的休息,早晨肌肉较放松。醒后立即起床活动,可使肌肉血液循环加剧,血液供应增加,从而有利于肌肉纤维的增粗。而赖床的人肌肉
组织长时间处于松缓关态,肌肉修复差,代谢物未及时排除,起床后会感到腿酸软无力,腰部不适。?四、总睡懒觉的宝宝在上学以后还可影响
其记忆力,降低学习效率。因此,“黎明即起”是一种良好的生活习惯,即使是节假日也要保持正常的生活规律,按时睡觉,按时起床。?矫正
的方法?1、从小就培养按时睡觉,按时起床的习惯。家长要制定孩子的睡眠时间,无论什么情况都不要打乱。不要因节日、假日、家中来客人
、看电视或文艺节目等而改变睡眠习惯。另外,培养训练孩子良好的睡眠习惯,不要抱着睡或拍打、摇床睡,不要口含乳头或吸吮手指睡等也很重要
。?2、叫醒孩子要选择恰当的时机。人的睡眠分几个阶段,早晨多处于做梦阶段。判断的方法是:当你仔细观察会发现孩子在睡眠中睫毛颤动
,此时家长最好不要叫醒孩子,不然孩子醒后会情绪不好,身体不舒服,家长无论让做什么,孩子当然也就不会愉快地配合。?3、及时鼓励。
不要在孩子起床后大声训斥,这样孩子会产生逆反情绪,以后更不愿意起床或起床后不愉快。家长应该耐心地对待孩子,起床时多给他一些鼓励的话
,亲切的动作,悦耳的音乐,可口的早点,让孩子高兴起来。对孩子的行为要以鼓励为主,尤其在孩子有好的表现,更要及时表扬,慢慢孩子就会自
觉地这样做。?4、适当的处罚。学龄前孩子起床常需要家长督促帮助,这是正常现象,但在7-8岁之后仍然不能自己按时起床,甚至早是醒
了也不起床,就需要一定的惩罚了。?处罚前,要给孩子制定是时间表,让孩子明白,如果达不到规定的时间目标会受到怎样的处罚。处罚应该
是公平合理的,不可过重,也不可说了不算。例如:因起床晚不能按时吃早点,就没有早饭吃。要让孩子这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不要只家长着急,
孩子一点也不着急,家长帮他做这做那,一旦照顾不到,孩子则手足无措。要让孩子适当吃些“苦头”,避免将来栽大跟头。?另外,需要注意
的是,不让儿童睡懒觉,但是要保证儿童充足的睡眠。根据儿童的生理特点:半岁前婴儿睡眠约需15-20小时;1岁约需15-16小时;2-
3岁约需12-14小时;4-6岁约需11-12小时;7岁以上约需9-10小时。只有了解了儿童的生理需求,确定孩子每天需要多长时间的
睡眠,制定出合理的作息时间,晚上到时间就应督促孩子上床睡觉。幼儿睡眠时间也不能超过晚上10点,因为10-12点是人的生长激素分泌最
旺盛的时间,保证这段时间的睡眠对孩子的发育成长极为有利。幼儿不良行为矫正之偏食篇儿童偏食的现象越来越普遍,面对儿童的偏食,很多
家长束手无策,这对于儿童的生长发育极其不利,偏食会导致儿童营养缺乏、智力下降,延缓儿童的骨骼生长,因此,矫正儿童偏食的不良行为已成
当务之急。?偏食:是指儿童对饮食挑剔或仅吃几种自己喜欢或习惯的食物。偏食,是一种不好的饮食习惯,既不利营养的摄入又不利健康的发育
。由于儿童对食物不感兴趣吃的少,或只挑自己喜欢的的食物,会造成体重下降、面黄肌瘦、皮肤干臊,甚至出现贫血、低血糖、体温下降、脉搏缓
慢、血压下降、营养不良。?儿童偏食原因很多?偏食的原因很复杂,研究发现:孩子偏食、厌食常出现在以下家庭:独生子女家庭;过分
关注孩子饮食和体重的家庭,家长与孩子关系过于依赖和亲密的家庭;家长对孩子期望值过高的家庭;家庭气氛,特别是进食时的气氛也会影响孩子
的饮食习惯,愉快轻松的气氛可促进家庭的食欲,反之则会造成食欲不佳。影响破坏进食气氛的方式有:?(1)命令型——“吃呀,吃呀”。
?(2)恳求型——“女孩子,再吃点吧”。?(3)说教型——“你吃饭要有点规矩”。?(4)催逼型——“快吃,快吃”。?
(5)威胁型——“不吃就不让你玩”。?有的家庭边吃饭边看电视,或边吃边玩,这样会使孩子分散注意力,不能专心吃饭。有的家庭孩子
吃饭时,家长盯着他恐怕他吃不饱,吃不好,慢慢地孩子会把进食当做威胁大人的一种手段,用吃饭慢来换取大人对他的注意和关怀,久而久之形成
的习惯,家长越着急让他吃,他越是不好好吃。?儿童偏食三大危害:?危害之一,儿童偏食厌食会造成营养不良,会导致儿童免疫力下降
、容易引发各种疾病,如感冒发烧,甚至感染肺炎、哮喘等,给健康埋下隐患。?危害之二,大脑发育所需的核心营养物质缺乏,使儿童智力发
育受到阻碍。儿童脑发育在10岁以前完成90%,一旦受阻,将影响最终智力水平和未来成就。?危害之三,儿童时期是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
,需要大量蛋白质、微量元素等各种营养物质。偏食导致营养不均衡使身高、体格发育受到影响。?矫正的方法:?1、吃饭时家长不要
过多关注孩子。平时注意不要给孩子太多的零食,适当增加户外运动,孩子自然就会有食欲。?2、对孩子的管教家长的态度要一致。吃饭时不
要不停的问孩子喜欢吃这个吗?专门把好菜挑出来让孩子自己吃,甚至父母要求孩子不要挑食,爷爷奶奶却说:“这个菜是专门为你做的。”这种说
法本身就会造成孩子挑食、偏食的习惯。?3、对孩子不爱吃饭的行为,家长不要许也不要哄骗、威胁,不然孩子更会将吃饭当做“武器”,用
吃饭不与大人讲条件。对此,可采取“饥饿疗法”,孩子不想吃,就先不让他吃,等他饿了再吃。不必担心,一两次没吃好饭没多大关系,身体内部
需要自动调节。这顿饿没吃好,下顿饿必然会增加。?4、当孩子不好好吃饭时,家长可以冷淡他,不要满足他的其他要求。如果孩子发脾气、
哭闹也不要去哄他,而是走开不理他,使他渐渐明白,这样做得不到大家的喜爱,也不能满足自己的需要。?5、家长做饭尽量注意营养和色香
搭配,以增加食物吸引力。把米、面变着花样给孩子吃,同样是面食,如果把馒头做成“小动物”样的,就会增加孩子们的好奇和食欲,荤素鱼肉也
要搭配得当。在餐桌上成人之间的谈话也很重要,如果大人间谈论这个菜好,那个菜不好也会影响孩子的食欲。有时孩子偏食是大人偏食的延伸。儿
童不良行为矫正之厌食篇相对于儿童偏食,儿童厌食的危害性更大,对孩子的生长发育更不利。小儿厌食症多发于1~6岁儿童,尤以城市独
生子女多见。厌食长期得不到改善,可导致严重的营养不良,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身体健康,造成免疫功能下降,甚至会并发其它病症。在我国,
该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儿童厌食的原因:?厌食:儿童厌食症是指由生理原因和心理因素引起的饮食障碍。生理原因,如体内缺乏某些元
素、胃酸分泌减少以及各种疾病等。但的相当部分是由心理因素引起的,如失去母爱、受到惊吓,生活环境突然变化,家长教育方式不得当等。这种
心理因素引起的饮食障碍,也被称为神经性厌食。?儿童神经性厌食主要表现这对食物不兴趣,吃的很少,并且经常回避或拒绝进食,如果强迫
喂食,则可引起呕吐。由于长期营养不良,孩子体质很差,常表现为体重骤减、面黄肌瘦、皮肤干燥、贫血、体温下降、低血糖、乏力不好动、水肿
、精神萎靡等。?儿童神经性厌食的原因很复杂,常易出现在以下类型的家庭中:父母离异、家庭破裂;家长过分关注体重或相貌;母亲不接受
自己的形象和家庭角色;孩子对家长过分依赖等。同时,孩子的人格、自卑、虚荣、敏感多疑、好幻想、追求完美、过分注重外貌和体形、过分注意
别人的评价,年龄趣大的孩子,性格因素的作用就越大。?矫正的方法:?1.首先分析造成厌食的原因,找出解决的办法。假如是家庭的
原因,要进行亲子关系和创造良好心理环境的教育。?2.做必要的人格测查,针对人特征和人格缺陷。通过“行动改变性格”的理论帮助孩子
培养健康的人格。?3.要多鼓励和带领孩子参加游戏和活动,运动可以促进消化,消化能力好才能有食欲,吃饭才香。所以要鼓励孩子多参加
体力活动。最好能在活动之后与小朋友一起进餐。?4.儿童进食之后,可进行“放松训练”。如听放松的音乐、讲故事或生物反馈训练。让患
儿取坐位或仰卧位,要求按指示语重复做从头部到下肢的肌肉放松,让其充分体验放松的意念,消除紧张焦虑和厌食的不良情绪,这种家庭训练可每
天一次,每次20分钟。?5.神经性厌食症,可以请心理医生制定治疗计划,配合家庭训练共同治疗。儿童不良行为矫正之不讲个人卫生篇
让孩子认识到不讲究个人卫生的害处,感受刷牙、洗脸的乐趣,相信孩子就会愉快地刷牙了。?学龄前的小孩子不明白为什么要洗脸、刷牙的道
理,在他心目中只觉得模仿大人的行为好玩。孩子4岁半后才能把脸洗干净;6岁左右才会洗澡。因此,家长应在孩子对洗脸、刷牙充满好奇心的初
期,就开始引导、帮助他洗脸、刷牙并且一定要有耐心。注意不要逼迫孩子这样做,不然就会使孩子产生受惩罚的体验,会对洗脸、刷牙不感兴趣,
慢慢就会养成不爱洗脸、刷牙的习惯。?矫正的方法:?1.从小培养孩子每天洗脸、刷牙的好习惯。当孩子第一次看到大人刷牙时先不让
他刷,一定等他特别盼望时再给他一条小毛巾、一个小牙刷让他试着玩。这样从小培养爱清洁的习惯,长大后就不费心了。?2.大人和孩子一
起洗脸,刷牙。孩子观察大人的行为后,不仅增加兴趣而且能学会正确的洗脸、刷牙程序,洗漱完毕互相检查对方是否洗干净了。?3.及时奖
励。当孩子已学会独立洗漱之后,可以在墙上贴一张图表,每次洗漱完后,在表上画一个小红星,积累一定数量后,要给予奖励。奖励的方法,可以
让孩子挑选自己喜爱的毛巾、牙膏等物品,养成习惯后,可逐渐减少奖励。?4.对不肯认真完成洗脸、刷牙的孩子,要每天监督其完成。如果
仍不见效果,可以带他去访问医生,参加防治牙病的展览。使他对不洗脸,不刷牙的危害性有感性认识。?5、通过寓言故事教育孩子。通过故
事中人物的行为来说明不洗脸、不刷牙等不讲究卫生的习惯的害处,幼儿更容易接受,而且印象也比较深刻。?6、把洗脸、刷牙等作为一个游
戏,而不是任务,幼儿会比较积极。其实,宝宝都喜欢玩水,常常把洗手洗脸当作玩水。妈妈可让宝宝在玩水过程中,培养他自己洗手洗脸的能力和
习惯。儿歌也是一个好帮手,边唱边洗,边念边玩。洗手洗脸歌:卷卷袖子,湿湿手,小毛巾,手中拿,擦擦肥皂,搓搓手;擦擦脸,擦擦嘴
,手心搓,手背搓,擦擦耳,擦擦脖,用水冲,冲干净,我的小脸洗干净。再用毛巾擦干手。总之,要让孩子感到洗脸的乐趣.这样的效果才会
更好.?附故事:不刷牙的害处?从前,有一对松鼠。松鼠松鼠姐姐小灰特别爱刷牙、漱口,而且饭后、吃糖后,都要刷牙,从来都不用牙
签。所以它的牙齿是森林里最白最漂亮的。而妹妹小黄看见小灰每天在刷牙,就对姐姐小灰说:“刷牙多麻烦啊!”“虽然麻烦,但可以清除牙上的
细菌。”小灰反驳道。小黄没理会小灰,只顾自己吃松果。?日子一天一天的过去了。突然有一天,小黄的牙疼了起来,而且越来越疼了,两腮
肿得像苹果那么大,那么红。小灰急忙带小黄到小猴牙医那儿,“你看看你,当初为什么不听我的话呢?你听我的话,牙就不会这样疼了!”小灰说
道。到了小猴诊所后,小灰着急地喊道:“小猴,你看看我家小黄,现在牙疼成这样了!”小猴挥挥手说道:“虽然疼成这样了,但是现在还不晚,
只要你以后坚持刷牙,牙就不疼了,也许就会像你姐姐小灰一样白了。”?回到家后,小黄每天早晚都坚持刷牙。后来,牙不再疼了。牙齿也果
然像小猴说的那样,像姐姐小灰的牙那样白了。儿童不良行为矫正之偷拿东西篇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总会这样那样的过失行为,这些过失行为往
往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偶然性、试探性和好奇性。偷拿东西也是一种过失行为,但是在学龄前的儿童不具有“偷”的概念。例如有时孩子玩饿了,找
不到东西吃,或者看见别的小朋友有“一种玩具”,自己没有,就会拿抽屉的钱去买食品或玩具。家长应理智地去分析,找出其原因,不可粗暴地都
把这种行为叫做“偷”,不要用成人的是非标准来衡量未成年人。矫正的方法:1、当第一次发现孩子有偷拿东西的行为时,家长应及时向
孩子讲道理、摆事实,提出今后的要求,避免打骂。孩子分辨是非的能力和行为规则,必须通过生动形象的事情来获得,家长应通过讲故事,做游戏
的方法把抽象的道理渗透到生活中去,使孩子明白应该怎样做,为什么要这样做。2、当孩子经过批评仍有偷拿东西的行为时,这时应引起家长的警惕,加强启发教育的作用。特别是要注意发现孩子闪光的东西和表现,循循善诱、因势利导。告诉孩子:做了错事没关系,敢于承认,改了仍然是好孩子,鼓励孩子讲实话,凡是讲实话就应给予表扬奖励。3、孩子偷拿东西在年龄小时是无意识行为,但到上学之后,就会发展成拿别人东西的行为。因此,家长应尽可能在早期帮助孩子形成“所有权”的概念:借别人的东西一定要先向人家打招呼,并得到允许;孩子拿家长的东西也要向家长打招呼。当孩子不这样做时,就应让他尝尝“拿别东西的感觉”,发现这类事情后,要严肃地告诉他“这是不好的行为!”并带着他把东西还给主人,并向主人道歉。同时应给予惩罚,如:不给买东西吃,不给零用钱等。4、在纠正孩子的错误时,要注意维护孩子的自尊心。告诉孩子这种行为改正不再犯,是可以原谅的,如果重犯就要受惩罚。批评和惩罚都是针对孩子的行为的,而不是他的价格,所以不能让大家瞧不起他,这就需要家长、教师科学地、有分寸地来帮助孩子克服不良行为。
献花(0)
+1
(本文系金鑫康复堂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