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玉杰:读《菜根谭》之清香

 宋玉环图文 2021-05-13

从小到大我都在以一意孤行的偏执来定义着人间的悲喜,这么绝对的特立独行一直在我成长的过程中被反反复复的洗练着,疼痛中的我这才学会用一种谦卑的姿态,一点点地剥离着无知的局限,渐渐地穿破岁月的迷雾,渐渐地发现真实的自己,渐渐在自己的山高水远中沉淀出光阴的细沙,有的或许玉蚌成珠,有的早已随风而逝,年少轻狂能承载的东西总是稀薄得没有章法,而自己却在懵懂不知世事中一路狂奔,一切都是这么无意地刹那而过,一切又都必然的倏忽远去,风一样的命运,能够留下的痕迹少之又少,为了让风铃响彻生命的乐章,为了让柳枝摇曳出婀娜的舞蹈,为了让青莲静守于红尘深处,草芥般的我,低眉信手在学海无涯中,拼命地吮吸着阳光雨露,用来认知也用来成长!

偶得《菜根谭》闲翻几页,就已经欣喜若狂,爱不释手,大有一种“得之我幸,不得我命”感怀。好书如朋友,所谓益友难求,知音难觅,而这部旷古稀世的宝训,不但是人们在有生之年用来安身立命的精神读物,也必将成为青少年们终身受益的导师,它教人怎样待人处事,怎样修炼身心。它把儒、释、道的精华融为一体,从中烘培出万千朵莲花,来点化人间万事。作者洪应明,字:自诚,是明末的一位隐士。记忆中的作者他像一位与山水为伴,与竹鹤为朋的智者。面对政治昏暗,人心浮动,道德沦丧的世事,洪应明在波涛汹涌的浊浪中体验了一番冷暖之后,就退守红尘,埋首于洞彻世情、参透生死的著述中,做了一个绝尘遗世的雅客。然在论述中,他不但主张积极入世,恩泽天下,还宣扬亲近山水,独善其身,同时也倡导悲天悯人,普度众生的意境深远。一位人间萍客,在尝遍了细水流年之后,才会用入世的心,参悟人生百味;才会以出世的境,寻得不系之舟;才会用如流的笔,直指人心。

初读“登山耐侧路,踏雪耐危桥”便体会到一个“耐”字并不是让你消极的忍辱负重,而是鼓励那些进取的人们在攀登高峰、寻觅远方的时候,一定要经得住艰难险阻的考验,一定要把一些负面的寒凉转化为正能量,然后用一种不断被深化了的独立自主的意志,来迎接明天的万点梅花处处香。正所谓没有轻而易举的得到,也没有一帆风顺的抵达,挫折坎坷点缀了平淡的生活,沧海桑田灵动了流年的苍翠。

总有些相遇冥冥之中自有安排,总有一些邂逅无需刻意寻找,在沉浮有定的机缘中,只要你嗜好读书,总能幸会一些与你心意相通的良师益友。深夜月垂轩畔,手执一本空灵无际的《菜根谭》悠然之中,自会从大雅中品得菜根的清香,氤氲在一片清净淡然的意境中反观自照,可以看见自己的足与不足。“径路窄处,留一步与人行;滋味浓时,减三分让人尝”这是处世之精妙。“不可太浓艳,不宜太枯寂”似乎在告诫人们既不要过度的沦陷某种境遇,又不能用坚硬来抗衡生活。恰如人生,梦幻空花,太执着了容易伤及人的本性,太冷漠了反而辜负了如花的绽放。一草一木,本分地呼吸,自然地生长,既可以在缤纷的世界里悠然自得,也会在风雨中淡定若兰。这便是应了那句“静中念虚澄澈,闲中气象从容”。

读至[古德云:“竹影扫阶沉不动,月轮穿沼水无痕” 吾儒云:“水流任急境常静,花落随频意自闲”人常持此意,以应事接物,身心何等自在,]恍惚中,如醍醐灌顶。竹子的影子虽然在台阶上掠过,可是地上的尘土并不因此而飞过;月亮的圆轮穿过池水映在水中,却不会在水面上留下痕迹。卢梭说过“我们的悲伤,我们的忧虑和我们的痛苦吗,都是由我们自己所引起的啊!

放下《菜根谭》,抽离了现实的喧嚣,净化了杂乱的心绪,一切顺其自然像是舞蝶与飞花共适;一切随缘素味,若似满月偕盆水同圆。书海之中,自有知音为你弹奏无琴弦的梵音,自有挚友为你点亮前行的灯盏。幸会,幸会!   


         黄玉杰女,黑龙江省巴彦县人。网名:芥子。文字的偷渡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