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京山北郊访“烟村”

 鄂中京山 2021-05-13

慢车向好烟村去

李金彪


夏风缱绻,此去经年。又是蝉鸣落枝头,草木竞相繁茂,大地满目葱茏。

五月的早晨,阳光正好,微风不燥。好友偷得半日闲,相约踏访“烟村”去。从城中歌舞升平的闹市出发,慢车向好,沿绿林风景大道方向北行,伴随着那列匆匆驰骋山边的火车结束,十分钟左右,“烟村”就出现在眼前。

“烟村”长烟树,长在鄂中京山城郊,恰似人间百味寻常处。村的名字叫白谷洞村。一听到这个名号,就闹得人有点儿紧张,很自然地和《西游记》里三打白骨精里“白骨洞”联想起来。一片荒山,一所破庙,一个洞穴,怪石嶙峋,烟风四起,野拙而狞厉,令人毛骨悚然,紧张的气流顿时侵入血管,传遍全身。它虽近在咫尺,却望而生怯,这个沾有妖气的村名故意和我开了半个多世纪的玩笑,渐行渐远了。

村主人介绍,白谷洞无妖,洞山有故事。相传,哪吒和石矶娘娘在山上打得天昏地暗,黄飞虎前来助威,石矶战败,飞落石坑,后来变成了一只石鸡。封神榜故事里的细节和洞山对应上了。山道上黄飞虎石像不见了,石鸡长在洞山上,石坑还在,深九丈,我去看了,迷雾重重,险象环生。鸟瞰山下,田园风光,柳河弯弯,16座古桥和乌龙河相连,不觉让人精神一振,隐约嗅到了大洪山南麓乡村农家风情的味道。

一   “烟村”有洞藏千古,最美不过白谷洞

洞距城中心也不过4公里。说起村名的由来,原来叫双泉,只因有两条河在村中交汇。沿村路向北,走不到两里地,就到了位于村西北的小谷门。白谷洞坐落于峡谷隘口中,“石径纡盘郁,一线通鸟道",古人入文诗化,倍感文气沛然,再贫陋的所在,也会顿生风光,况且这种原生态的描写,表述了自然最美处,也让洞长了生气。秀谷中有洞若干,因一洞内岩石呈稻黄白色,颗颗饱满,酷似白谷,故而得名,后被用作村名。

白谷洞位于半山崖上。东有蔽空的 “青茑岩”绝壁,为明代书法家董其昌所书。西为飞泉十丈的瀑布。山岩跻攀,翡翠凿石,灵气绦洞,环境清幽。举目四望,山谷间疏林古木,奇山秀水,隐映在晨雾夕烟之中,素有“白谷烟树”之称,历史上为京山八大古景之一。村里把“白谷烟树”制成美景 ,壁画于溪边农家庭院照壁上,好似农家吹烟袅袅升起,与夕烟遥相呼应,一切都调理得那么文雅,留住了烟树的生气,让人浮想联翩。

白谷烟树接地气,在城里人看来,“白谷烟树”远比“白谷洞”要有意思得多。这并不会影响对白谷洞的认识,她不仅成就了白谷烟树,而且让白谷洞的千古价值依然存在。

白谷洞顶早在明代建有翠微庵,近年又兴修了玉佛禅苑、天王殿、大雄宝殿等建筑群和白骨洞共居一处,分享一角秀色。为结善缘,寺院还从缅甸迎回玉佛三座,让信者寻善而来。乡村化了的宗教,最后皈依于消耗性感官中,山水间,透出一种从善如流的文化自信。

白谷洞玲珑通透,崖壑峭立,一条湍急的泉流直挂前川。空山不歇,飞泉成瀑,积水成潭,似玉带缀珍珠,在皱纹折叠的石缝中曲折穿行。主瀑上有“落杯潭”,下接“孝子潭”,只见潭边花草茂盛,石上苔藓密布,潭水清澈见底,饮之甘甜。明臣李维桢诗云:

洗耳消尘虑,沾襟解宿醺。
高寒飞作雪,积翠漾成云。

孝子潭的美,更在于 她的人文真实。据载,乾隆辛丑5月一日,同村秀才田兰随父游白谷洞,行至崖径,父失足落入深潭,田兰顺瀑布越入潭中救父,同淹而亡。邑生易履泰表碣于潭上,曰“孝子潭”。

凄美的故事演绎出“善事父母为孝”的惊人之举。村人立碑刻字,以敬效尤。为把孝道文化传承于世,树立典型,现已打造孝廉广场,以百孝善为先来教育后人。村民以孝立身,敬老爱老之风尤为盛行。

孝子潭


二   “烟村”有泉水长流,其水源于马刨泉

马刨泉藏于村北深处,两面青山对峙,松柏挺拔苍劲,对节虬枝雁展。相传三国时期蜀汉大将军关羽挥师北上樊城,途经此处,人马饥渴,停留小憩。少顷,有一匹高头白马长啸着直奔山涧,用铁蹄刨出一泓甘泉。关羽军人马畅饮,几日不知饥渴,遂星夜兼程往樊城,大破曹军。马刨泉名由此而来。泉水终年不涸,淙淙流淌,滋润万亩良田,被誉为公德泉。明代时,百姓自发募资立碑,上刻“关公铁蹄马刨泉”七个字,石碑留存至今。

唯有文化生生不息。有一种美谈叫“马刨泉”,泉之水是生存的希望,是生活的向往,是生命里源源不断的苦与乐、悲欢与离合。

马刨泉流经白谷洞洞顶,飞流直下,缓行出洞,与来自张良山的多股泉水会合,清流滚滚,形似乌龙,称为乌龙河。乌龙河直捣古城西关,与溾水交汇。它是溾水进入古城后接纳的第一大支流,在西关形成一条水巷。历史上京山古城“城为舟形,塔似桅樯”,西关水巷是舟形的一条边。古城通航,时有东、南、西三个水埠头(码头),西埠头建在西关水巷。那时,京山人出行、货运,商贾往来于生意之中,主要依托水埠头和航道。

说起西关水巷,那些曾经的繁华,总和乌龙河紧密地连在一起,人们会对常年流淌的山泉水情感上提升一大截。分享荣光,也要分担痛苦。当乌龙河发怒的时候,雷雨接踵而至,河水猛涨,泛滥成灾,山泉水也会助纣为虐。先人们的世界里,并没有谁比谁更容易。烟村地处低位,倾斜而下的山洪,往往比我们想象的更可怕。

据《光绪县志》载:“天启壬戌(公元1622年),仲夏,淫雨浃旬,一夕,山水聚至,荡城溢廓……遇洪涛怒浪而逝者亦不胜记”。逝者中包含有“烟村”人,他们在苦难中挣扎,究竟是如何度过的,所有付出的一切,甚至生命,现在都看不到了。这种灾难史书上记述不绝于缕,在生活的真实里,乌龙河滔滔不绝的诠释了它的意义。

为变水患为水利,1965年,政府组织“烟村”等地上万名劳力在此垒土修坝,蓄水引渠。水利建设方兴未艾,如火如荼,民工建坝热情高涨。工地上红旗招展,人声鼎沸,打硪号子响彻云霄,山风和泉水的合奏曲在峡谷中交响。靠人挖肩担,苦战一冬一春,马刨泉水库建成。堤长230米,高23米,有效库容230万立方米,彻底解决了“烟村”等地农田灌溉和水患灾害。马刨泉水库生态得以修复,青山绿水,形成小气候。站在堤顶,碧波依偎在群山环抱之中,桀骜不驯的乌龙来水拦截于此,美丽的人工湖,如同柔顺秀美的女子,安详而平静。

时下,过境公路从堤下驶向东西,马刨泉成为城乡工农业及饮用水源地,流域生态平衡。柳林河始于白谷洞,弯弯曲曲,连接乌龙河,成为“烟村”靓丽的风景线。

烟村”白谷洞

三  “烟村”有意显才情,振兴乡村谋发展

这个自然风光优美、充满人文色彩的地方,经历了苦难,经历了抗争,更加期待阳光风雨后的灿烂与温馨。凡办大事,以识为主,凡成大事,人谋一半。

现任村支书刘攀,土生土长的“烟村”人,从小在柳河河边玩耍打闹,做农活,挑菜水,长大后放弃外出工作机会,留村服务村民,一个对山、水、城相融的村庄充满希望的人,莫问情深。2018年正式上接任村支书,仅仅三年多时间,振兴乡村已上层楼。从整治白谷洞村河道脏、乱、差起步,初见成效后,兴建了孝廉广场、民宿农庄、非遗文化美食、庙宇佛苑、都市田园、百家戏楼、电子游戏、柳河游等项目,第二期景致相继竣工。他感恩父老乡亲的厚爱,感恩两位老支书的支持,一个交流通畅、充满能量的人,莫问能力。

年届七旬的老支书,对白谷文化情有独钟,依然深耕着这片土地,“我爱你,柳河弯弯”是他心灵的风景。对现任支书,藏不住自己的喜欢:他有胆识,具有创新意识。末了欣慰地说道,看到了自己当年的模样。前任支书对继任者更是爱护有加,凡是村里的急事难事,都主动出来搭把手,深得信任。

三代村支书心连心,同唱一台戏,共谋“烟村”发展,莫问情怀!“烟村”成了休闲的好去处。

那些定格的美好,吸引着“城里人”的目光,踏青、赏花、采摘……亲民的生态环境,有别往日生活的清新体验。离古城一步之遥,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已演绎成鄂中首屈一指的美丽乡村,春去夏至,红尘滚滚,风情浓浓,她正像一个美丽的姑娘,本来可以靠美貌吃饭,谁知道她还有一身才华!

“烟村”的主打产业是乡村旅游。风水轮流转。对于被政策选中的乡村而言,现在终于获得了发展的机会。“烟村”人不希望把自己的一手好牌打烂了。想象力伴随着长远的目标,也只能作为可持续发展思路来考虑。他们要打造一个不同于城市的休闲社区。这个社区必须是以村民为主体,以及相关的乡土生活,能够让城里人住下来休闲消费,打造具有“烟村”特色的创意性品牌,让村民在乡村旅游发展中受益。为此,“烟村“人拒绝了很多“陷阱”,村民投资乡村旅游的热情高涨,成为投资主体。村里因势而为,统一规划,提升硬件设施,美化宜居环境,真正让民宿火起来。跟着步子走,赶着步子上,去冬今春以来,投资5千余万来发展民宿产业,逐渐实现一体化。

发展乡村旅游,“烟村”已经勇敢迈出脚步。一步不行,还要多走几步。俗话说,车到山前必有路。前提是,你要走到山前才能发现路。

从白谷洞返回民俗山庄的时候,朴素的“烟村”主人执意带我走一条山路,路很难走,却看到了另一番风景。

白谷烟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