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根尘不偶讲药象体会:桂枝、柴胡、茵陈、薄荷、麦芽

 了然3z5ctoaa2w 2021-05-13
今天咱们接着讲木气为病的一些药物,左路木气的药物。上次咱们把当归为主的一组药讲完了,当归是属于木气正常状态的一种代表药物,比较柔润、温和、生发的一个药。今天咱们接着讲,如果木气不能正常地生发了,淤滞住了,需要我们疏通生发的时候,我们用什么药来舒达木气。那么今天讲这些药物。上次我给大家讲的那个多药合一的那个图,里面当归左边的那些药物,今天来讲讲。
第一个药先讲桂枝。桂枝的图片呢,已经发上来了,这是桂枝的饮片。桂枝是个什么药呢?桂枝的原植物呢,就是咱们讲的肉桂,他们是一样的,桂枝就是肉桂的嫩枝。这里顺便把几个名次给大家讲一下,因为我们平时临床上用的这个桂枝、肉桂,这两个药比较常用,另外我们在古籍当中,也会看到好多关于桂枝和肉桂的名词,顺便跟大家解释一下。在《神农百草经》里,谈到'桂'有两种,一个叫牡桂,还有一个叫菌桂。这两种桂呢,牡桂就是我们讲的桂枝。牡和牝是相对的,牡为阳、牝为阴。邹澍的《本经疏证》里面讲,门轴称为门牡。而肉桂呢,就是桂枝的老皮,《神农本草经》里叫菌桂。我们如果买到比较大的菌桂,就是肉桂,它就是一张卷曲的很大的树皮,就跟门轴下面那个窝儿差不多的,所以叫牝,是阴的意思。一个转动,为阳,一个承受,跟门座儿一样,称为'牝'。因为肉桂的皮卷曲,跟这个门座儿相似,为牝;相反呢,就把细细的桂枝比作门轴,为牡桂。菌桂的菌,就是根的意思,肉桂树的树根这部分,这一部分树干上的皮剥下来,就是《本经》里面讲的菌桂。如果把菌桂外面的粗皮去了,只剩下里面的芯,就是桂芯,其实是桂枝皮的芯,不是桂枝的芯。市场上有种叫油桂,就是一种比较好的桂芯,颜色是紫红色的,透着一股油气,新鲜之味非常的冲。好的油桂饮片都切成一小块一小块的,所以大家可能不知道油桂原来是什么样子的了。这是《神农本草经》所讲的桂枝,两个不同的名字,牡桂和菌桂,就是我们讲的桂枝和肉桂。因为我们讲这个药,以《神农本草经》为标准,所以把《神农本草经》里的桂枝给大家介绍一下。那么后世呢,在这个基础上,又演变出好多的名字,有叫官桂、薄桂,很多不同的名称。其中《珍珠囊》这本书,交待的比较清楚一些,下面最厚的叫肉桂,粗皮去掉的肉桂就叫桂芯,树干中间这个部分、稍微薄一点的但也比较厚的叫官桂,再往上比较细的树干上比较薄的皮叫 薄桂,最上面的很细的嫩枝就是我们所说的桂枝。桂树从地下的树干直至最上部的细小树枝,不同的部分有不同的名称。这是我们阅读古籍文献时候可能会遇到的一些名称。
下面开始讲桂枝这个药。临床上用的桂枝,就是桂树比较细、比较嫩的枝条。自己去买药的时候要看一下,这个桂枝是粗还是细,有一些饮片质量不是很好,肉桂枝条很粗,不是嫩枝条了,可能比手指头还粗,这个枝条比较老了,药效就比较差。桂枝的枝条越细越嫩,它的生发之力就越旺盛。最好的桂枝有个叫法是柳桂,跟柳条那么细。
桂枝是《伤寒论》第一方桂枝汤的君药。我们在临床中,桂枝应用的概率还是很高的,它的适应面很广,很多情况下都能用到。为什么张仲景把桂枝汤作为《伤寒论》的第一方呢?古往今来的学者对桂枝汤的论述也是非常的多,认为桂枝汤不仅是治疗伤寒感冒的一个方子,外感疾病、内伤杂病都可以治疗。为什么桂枝汤的适应度这么广呢?这跟桂枝的功效是密不可分的。所以我们就要想想,桂枝的药象有哪些特点,使它具有这么广泛的应用范围,使它有这么好的疗效。
那么还是从《四圣心源》的一气周流的角度来讲,人体的一气一直是环合流通,一股温和的土气,一旦流通就是一股木气,就是一股流动、通行之相。所以木气就是一股温辛之气,温润生发。我们上次讲当归的时候,当归的这个药象跟木气的正常状态是相对应的。但是当归只是到了那个正常状态,如果木气发生淤滞的话,当归本身很少刺激木气流通、通达木气、解除淤滞的功效。这时候,桂枝恰好可以做到这一点,可以缓缓疏通开木气的淤滞,恢复到正常的温润流通的状态。或者我们这样理解,桂枝可以把一气周流左路升发的部分恢复到当归的状态。因为木气一旦为病必然是淤滞,一旦淤滞就是走不动了,我们可以用当归去推导一下,去疏导一下。一气是一股阳气,它始终是温和的;而桂枝是肉桂的树枝,生发之气旺盛,跟木气是相对应的;而桂枝这股辛香之气也适合肝气本身这股气息浓郁的特点。上次咱们聊过,肝气本身是由阴出阳,特性是气味比较浓郁,还没有完全由阴化阳的状态。而桂枝这个辛温疏通的效果跟它本身这个气味也是密切相关的,它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疏通药物,它的辛温的气味与其他的疏通肝气的药是不一样的。疏通肝气的药很多呀,柴胡、麦芽、茵陈、薄荷等等,但是桂枝相对来说更浓郁。如果单独桂枝煎汤,是辛香之中带着一股淡淡的辣味。当归呢,非常浓郁,但没有辣味。桂枝的辣味,就是辛散之力、通行之力。当归的味道比桂枝的味道更浓郁一些,更柔润一些。桂枝浓郁的味道主要出自桂枝这薄薄的这层皮,桂枝比较细,所以它的皮也很薄,有的中药饮片晒干以后,这层皮就掉下来了。药店的桂枝饮片,放置时间比较久的话,皮会脱落的,如果买到这样的饮片,桂枝的效果会大打折扣的。没有皮的桂枝,剪成汤的话,比较清淡,没有什么很大的味道;带皮的桂枝熬出来的是深色的汤,有点黑色,味道非常冲。你看官桂、薄桂、肉桂这些,用的都是皮,到了桂枝这个地方,因为枝条太细嫩,不容易剥,就干脆连木头芯子一起带着了。但是桂枝的真正效果在皮而不在芯。我们知道植物的皮是输导水分、营养的一个部位,树剥皮之后很快就枯死了,植物学上讲,树皮里纤维束、导管很多,疏通的效果很好,所以桂枝有疏通的效果。
刚才发的桂枝图片,我们看一下。这个桂枝还可以,大部分比较细,也有个别的皮有脱落的,这个还可以。如果大部分皮都没有了,这个效果就要打折扣了。
刚才讲桂枝,一个是通行的效果,一个是非常温和的,接近人体阳气的特点。这两个特点注定了桂枝的适用范围非常广泛。这个麻黄还不一样,麻黄的辛温、发散的效果非常地峻猛,而桂枝相对麻黄就比较缓和一些。桂枝的药性算是王道之药。人体的土气比较中庸、缓和,一日三餐都是五谷,五谷均属土气,跟人体的本气接近,所以五谷的应用范围最广,除了成为大家的主食,每天都离不开。药物也是一样的道理,越是接近人体正常的一气流动状态的药,它的适用范围就会越广一些。偏性不是很大,用在什么地方都合适;用的量可小可大。所以桂枝不光是适用范围广,药量的范围也是很大的,可少可多自由使用。当然桂枝的药性比较平和,偏性比较小,接近人体正常的木气,只是比正常的木气再偏于疏通一些,更快、通行的力量更大一些,所以才有疏肝的作用。但桂枝的通行之力又不是非常大,因此对于一气淤滞得比较重的疾病就无能无力了,纠正不过来,这时候就需要用其他药物。
我们当时讲木气的时候,有一个图片“诸药合一图”,木气里面我们讲,正常在无形之气的层次上的淤滞上,我们可以用一些走气分的药,像柴胡、桂枝这样的,来通行疏散就可以把问题解决;一旦淤滞的时间长了,有形的淤滞产生了,有郁结出来了,这个时候再用桂枝可能就解决不了问题,就要用一些活血化瘀、破结的、药性更峻猛的药。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桂枝这个药主要是补益的药,就是人体的阳气,尤其是木气,偏虚、走不动引起的淤滞,可以用桂枝来鼓动、辅佐、疏通,达到恢复木气通畅周流的目的。这就是桂枝的作用。所以说桂枝,是疏肝的药物中,具有补益作用的一个药物。《神农本草经》讲桂枝补中益气,其他疏肝的药,没有说有补中益气的作用。《本经》里所有谈到“益气”的药,就说明这个药比较柔和,可以久服,不会是一个很峻猛、偏性很大的药,所以在临床上使用的时候,要把握住这个特点。桂枝是通过补益的效果来达到疏肝的目的、疏肝的作用。所以张仲景的桂枝汤用于中风、脉虚、汗出的情况;苓桂术甘汤用的是阳虚腑气停滞的情况。
张仲景用桂枝,可以说是出神入化。咱们比较熟悉的方子,小建中汤、桂枝加桂汤,大部分都是虚症。尤其是桂枝加桂汤,从一次服用量来讲,在《伤寒论》里面一次服用桂枝的量最多的,就是桂枝加桂汤,用了桂枝5两。桂枝加桂汤主治奔豚,奔豚从中医角度来讲就是肾虚,肾中之气不能安固于下,这股气冲动而上,是一种虚动。那么虚动,如果从相的角度来讲,桂枝是往外发的,本身就是因为虚而放出来、跑出来了,你再往外散,不是加剧病情了吗?还重用桂枝,用了5两,为什么还能把这个病很好地治好?原因就在于这个桂枝的补益作用。为什么张仲景不用桂枝加麻黄,而是桂枝加桂呢?就是桂枝的辛温通散之力与人体的正常阳气比较接近。这个药进来之后,能够增强人体阳气的通行状态、力量。它是过来帮你一把。麻黄呢?麻黄好比是你跑不动了,带着你往前跑,是百米冲刺的一个高手,不管你有劲没劲、能不能跑动,带着你就跑。你要是身体很虚的话,也许就被拖垮了。桂枝就不是这样,来的比较柔和,它的结构跟人体的正常结构是比较接近的,相对来说显得比较体贴一些。所以桂枝就可以把人体一气周流的阳气在一个比较正常的范围之内给你一个很好的加强作用。这是我们从药相的角度去理解,《神农本草经》也没有这么讲。这样桂枝就可以用很大的量,5两桂枝把因虚而动的阳气帮了一把,这时候它心里就有底了,就好比一个人心理强大了,反而就镇静了、不慌了。如果从一气周流的角度来讲,阳气强盛了之后,通行的道路自然通畅了。奔豚之气往上冲的这种相、症状,实际上是气虚、升动无力的表现,想上也上不去,就不停地往上冲。
我们对桂枝的理解不要仅仅停留在疏肝气这一点上,要认识到它的补益的作用,这是非常关键的。这也是桂枝和其他的疏肝药的主要区别点。所以我们如果把桂枝和当归再比较一下的话,可以把当归理解为体,桂枝理解为用,体用结合么。木气之体、根本,就是当归的状态;木气的作用,就相当于桂枝的状态。
桂枝的用量,要根据临床的用量、根据病情的虚实,来决定。如果一气很虚的时候,一些老人或小孩,中焦很弱,运转不动,我们就用少量的桂枝汤,桂枝的用量很少,小孩两三克,大人五六克,就有很好的运转中焦、运转一气的效果。用的就是桂枝的温补、疏通之力。气虚得比较厉害的,像伤寒中风、气虚汗出的时候,我们可以把桂枝的用量加大,用3两,相当于现在的四五十克;如果肾气都虚了,发生奔豚了,我们可以用到五两,七八十克的样子。用量范围变化很大,从几克到几十克,甚至可以用到上百克。我在临床上用的最多的大概是九十克左右。只要是虚证,就可以根据虚的程度来选一个合适的药量,效果很好。有的朋友跟我讲,用桂枝来疏肝,用上之后,不但没有效果,反而觉也睡不着了,症状越来越差。这种情况下,病人就不是单纯的一个虚证,往往伴随着有形的结滞。因为我们讲桂枝本身破结除滞的效果不是很明显的,主要是补虚比较明显。如果木气淤滞时间长了,郁结很多的时候,虽然也有木淤,从一气周流的角度看,也是左路升不上去了,木气淤滞于中,脉象也是弦紧、弦滑、弦而有力,都是这样的脉象,如果强行用桂枝疏通,反而让一气在里面更加焦躁,因为它根本走不动啊、过不去。所以用桂枝主要是用于虚证,效果相对更好一些;或者是这个淤滞有了有形的结滞,但是还没有完全淤滞住,还可以流通。只要是可以流通的情况下,就可以用桂枝,如果本身流通性很差了,你用桂枝,有时候就可能会适得其反。
最后我们来看一下《神农本草经》对桂枝的描述。《神农本草经》讲桂枝,味辛,温。主治上气咳逆,结气,喉痹,吐吸,利关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