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贾府有元妃撑腰,为何还要对一个太监奴颜婢膝?

 枫馨斋 2021-05-13



红楼梦贾元春的地位如日中天的时候是什么样的?

书中第二十八回有云:除夕之夜,元妃思念家人不得相见,随打发了夏太监出来,送了一百二十两银子,让荣国府在清虚观连打三天的平安谯,唱三天大戏,祈求家人平安。

贾元春的地位日益愈下的时候是什么样的?

第七十二回有云:夏太监让小太监来荣国府借银两,张嘴就是二百两,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不算这一次,之前拢共借了一千二百两了。


夏太监是元妃手下当差的,元妃知情吗?怕是不知道吧,下人都敢瞒着主子做这些事了。或许即便她知道了也无济于事。

而且从第五十回往后看,宫里当差的太监们经常来骚扰贾府。名义上是打着借钱的幌子,实际上每一次都是赤裸裸的敲诈。

贾母在过八十大寿,如今的荣国府已经已经入不敷出了,说的难听点财政危机已经见红了。即便如此,贾母的寿诞依然办的风光无限。
王熙凤是最清楚家里的情况的,眼见着连日常开支都无法应付了,迫于无奈拿出了自己的嫁妆典当了,补进了库房。然而偌大的贾府,每天的花销跟流水一样,典当的钱顶多能熬个五六天,就花了个干干净净。


鸳鸯管理着贾母的私房钱,书中就写到了贾琏向鸳鸯借钱,他在老太太的私人财务上动起了注意。最后鸳鸯偷偷拿了些贾母平时用不到的古董玉器卖了,换了两千两银子给了贾琏。谁知道还让邢夫人知道了,最是贪婪不过的她硬生生用贾母威胁贾琏,敲诈了二百两银子。就是在这样的窘境下,夏太监他们好似闻着味儿的猫一样上门了。

王熙凤让下人去库房支钱,下人道拿不出来,就连中秋节需要置办东西的钱都没有了。凤姐无奈,只好再次典当嫁妆。用一对金项圈换了四百两,一半给了夏太监,一半留着过中秋节。

这个时候的贾府,已经失去了往日的气焰。盛世繁华的时候,高朋满座,那些皇亲国戚、王国大臣,哪个不上赶着来巴结。如今是举步维艰、内外交困,别人都躲得远远的,唯恐避之不及。

从夏太监三番两次的来荣国府索要银两看,贾元春一次都不知道吗?她为何对此不管不问?是谁给了太监这么大的胆子,以至于荣国府有贤德妃这个靠山,还要惧怕一个小小的太监。


王熙凤是怎么应对太监借银两的,且往下看。那小太监说了:“我家爷爷(夏太监)看上了一栋房子,还差二百两,如今找舅奶奶借上一借。上几次借的一千二百两还没还,下次连这次借的一并奉上。”

王熙凤向来是睚眦必报,嘴巴不饶人。在荣国府的时候她除了贾母,给过谁好脸色?如今就要对着小太监低眉顺眼了,她说:

“你夏爷爷好小气,这也值得记在心上。我说一句话,不怕他多心,若都这样记清了还我们,不知还了多少了。只怕没有,若有,只管拿去。”

王熙凤的意思,前半句完全是在客套,后半句就真的是出于无奈了。从得势不饶人的凤姐对小太监的态度就可以看出来,元妃不是不知道,她已经管不了了。按照当时的说法就是,贤德妃失宠了。


宫里的太监,哪一个不是攀高富贵、阿谀奉承的人,即便夏太监是元妃跟前的人,但是主子一旦失宠,太监们是立马要见风转舵的。何况宫里的竞争这么激烈,失宠的妃子就代表了她的余生都要在受人折磨、欺辱中度过,跟着这样的主子,太监们的日子也不好过。

所以夏太监这样的行为,肯定有人在背后指使。那些明哲保身、攀高枝儿的太监们,也很乐意去做这落井下石的事。


元妃得宠的时候,一句话,无人敢欺负贾府。元妃失宠了,连带着贾府的地位也是一落千丈。贤德妃都不敢阻拦,更何况还没有胆子敢和宫里得宠的妃子争斗的贾府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