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荷 多少年之后,我才有机会亲身体验了一下《荷塘月色》的韵味。 现实中的一切一如文本中当年的场景:一样的季节时令,一样的皎洁月色,一样的时间节点,唯有不同的是我身边多了我的妻子。 沿着蜿蜒曲折的鹅卵石小路,我来到了荷塘边,慢慢地观察着,细细地品味着,与记忆中的印记作着比较,一会儿现实,一会儿当年,打开尘封中的记忆。 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是高一语文的第一课,教我们语文的郭老师那时刚刚结婚,风华正茂,气度翩翩,一表人才,他的朗读抑扬顿挫,饱含深情;他的讲解入情入理,入脑入心,一下子把我们带入文本当中去了。当时我们是一群充满活力的花季少年,带着梦想,考入了全县的最高学府——县一中,对新学校新环境充满神往好奇,对知识学习抱着渴求膜拜。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正处于挤独木桥时期,盼望上大学的心情可想而知。而《荷塘月色》正是契合了同学们当时的心情,那真是心潮澎湃,群情激昂,一颗颗年轻沸腾的心得到了舒展张扬。课文没有背不熟的,标点符号都一点不差,甚至连晚上睡觉说梦话都是荷塘月色的名句美言。可以说是《荷塘月色》开启了三年高中生活的序幕,为三年之后的高考乃至以后的人生奠定了很好的基础。那一年的高考,我班54人考取了45人,在一中的历史上堪称传奇,这么高的升学率至今迄今为止从未被超越。 我的思绪回到了现实版的《荷塘月色》。月色下的荷花,亭亭盖盖,相映成辉,可是我再也找不回当年郭老师释义下的景致了。那醉人的妖娆美色去哪里了?那令人折服的冰清玉洁与我竟感觉麻木?那动听的世界名曲为何再怎么仔细聆听也没有丝毫的悸动?偶尔的几声蛙鸣算是迎合我众多的疑虑。我摇头叹息,妻子嘲笑我说,人家朱自清是散文大家,他的笔下当然是名篇经典;郭老师是语文教育学家,又恰逢新婚燕尔,他的口中自然妙趣横生。你一个平凡的小人物,怎能有他们的才情雅兴? 我对妻子的话未知可否,其实我内心是颇不服气的。难道我的眼中只有无精打采缺少高潮迭起?我又一次来到荷塘,是个清晨,那轮明月已经退去,我一个人独往。走了月色下的朦胧,来了朝霞的映衬。那枝枝荷花,白的,黄的,红的,坚挺着,晃动着,迎接朝霞的幸临,迎接新一天的开始,莫不是对我再相逢的招呼? 近处弯腰,一大滴晶莹的水珠,尚可勉强地蠕动在荷叶的凹处,倏地滚落下去,我心里难免跟着惆怅,心想实在可惜。叶面好像涂了一层油,谁能附着住呢?我向前走着,仔细看着,还真发现了一些颤颤巍巍但总也不会跌落的明珠,我在心中小心翼翼地为它们加油助威,生怕惊扰了它们,也落得个同前者一样的下场。我暗暗佩服它们的执着顽强,好像我也在为我自己的二次来访作些勉强的注脚似的。 我围绕荷塘随意地无意识地走着看着,突然层层叠叠中有一株荷花映入我的眼帘,颜色非白非黄非红,与其它有别,就叫她“紫荷”吧,在荷花家族中显得独一无二,鹤立鸡群,冥冥之中好像期盼我俩彼此恒久的等候,从此我不再是路人,她也不再是孤荷。紫荷,印象中很少见,算是难得的极品吧,你要懂得珍惜自己呀;过往朋友,要注意保护紫荷的芳容。我在想,荷花家族中何以有紫荷的身影,她是紫色的,那她的根是什么颜色呢?再有她所赖以生存的污泥与其它不都是一样的吗? 我有了一探究竟的冲动。我跑向超市来到莲藕柜台,想要厘清藕断丝连的内涵,从中找寻到有关紫荷的蛛丝马迹。这一根那一根,我详细慢慢地翻动着柜台内众多的莲藕,从切开的孔眼中我体会到了“出污泥而不染”的含义,除此之外,彼此之间再没有什么大的区别,我鼓起勇气问服务员关于紫荷的信息,他一脸的茫然。翻阅书籍也没有思路,我借助百度进行搜索,有你很多的图片,不乏对你的美誉,我对紫荷略有眉目,但是对紫荷的成因没有只言片语,我非常失望。 我又一次来到荷塘,已经是秋末冬初了,荷塘早已面目全非,荷花全部凋谢,那还分得出谁谁了。紫荷,紫荷,我的紫荷呢?你被嫉妒你的人摧残了吗?还是如同你的家族一样被连根拔起了呢?或者依旧隐没于淤泥中了呢?荷花姑娘们,谁能告诉我,我的紫荷哪去了? 我恨自己的莽撞笨拙,现在已是寒冷季节,曾经美丽无比的荷花变成了惨不忍睹的残荷,来年春暖花开时,紫荷一定和她的众姐妹重返人间。即便没有了紫荷的形体身影,那她一定化作了荷花家族的一份子。我终于解惑:《荷塘月色》作者朱自清对荷花托物言志,讲者郭老师新婚神清气爽,我心仪紫荷分外妖娆,其实紫荷早已把自己融入了荷花大家族。 紫荷,你的根在淤泥里,你的美在我心中! (刘光吉,男,山东省安丘市大汶河旅游开发区教育管理办公室) 壹点号三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