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微湖渔夫 2021-05-13

像牛一样的父亲

文|梁振义

一晃,父亲驾鹤西游有二十四年了。

看到群里众多关于缅怀亲人的文章,读后深受感动之余,我也禁不住活动手指,在手机上涂鸦文字。

在我童年的时候,父亲分别在老家一个名为清风及李家庄的村子驻村办理信贷业务,并不是每天都能回家,但每次回家都会带点好吃的回来。

那个年代,饼干、点心、糖果等在孩子眼里就是好东西。

我记得有一次他带几个西瓜回家,我迫不及待地用小刀在西瓜皮上刻上记号,在土炕上滚来滚去,想尽快享用。

父亲笑着赶紧把西瓜割成几小块,全家一起食用,教育我不能吃“独食”。

如今看来,这是对我幼年时期的一个“分享教育。”

在我读初中时,有一次,课堂上老师让我起来回答问题,我没有听到,还是同桌告诉我的。回家告诉父亲,他用自行车带我去漳河医院检查,结果从耳洞里掏出来黑色的大块耳垢后,听力立马恢复,甚至开始时声音太大反而有些不适应。

有一年冬天,为了节省费用,父亲和我用地排车去高崖买取暖用的煤。

返回时有个长下坡路,他在前边驾车,我在后边用绳子拽着,防止速度过快不好控制。平路上,我则用绳子在前边拉着地排车,父亲用两手驾着,肩上还挂着绳袢。

这副场景经常在我的脑海里浮现,就如同一头老牛与一头小牛,为了生活,脚踏实地,任劳任怨,不用扬鞭自奋蹄。

当我遇到困惑时,这总会给我奋进的力量。

为了犒劳我们父子俩,母亲提前说好在家要炒几个小菜。

另外,父亲从镇上买了点熟猪头肉,用荷叶包裹着。一路上,一股香气诱惑着我的味蕾。

“快到家,快到家,好有猪头肉吃!”我在心里默念。在物质匮乏的年代,那时的猪肉吃起来可比如今的香得多。

晚年的父亲嗜酒如命,有了“酒精依赖”,每天都要喝一瓶酒,每天都要抽烟,而且脾气越来越差,导致身体越来越差,这直接埋下了病魔侵入的种子。

他经常喝醉酒和母亲吵架,好在母亲能隐忍,不和他计较,大不了出门去散散心。

等回家时,父亲呼呼大睡,母亲慢慢收拾餐桌。

对于父母的吵架,我早已习惯了,但我实在看不下去时,就把他没喝完的酒瓶一下子扔到院子外面,结果更是火上浇油。事后,母亲也和我说过不应该给父亲摔酒瓶。

那时候,我由于高考落榜,心情落入低谷,又不想去复读,在家里闲着晃悠了一年。

父亲有意让我留在家里安心务农,我不干,毅然地报名参军离开了家,去了大西北的新疆,想从头再来。

可从头再来,那又谈何容易!

如今回过头来想想,年轻人的叛逆、冲动与逃离,谁都曾经有过,只是一定要注意把握分寸,不要伤害了父母的心。

我当初给父亲扔酒瓶就不是正确的方式,完全可以耐心做工作,从身体健康的角度来劝慰他,效果一定会更好。

父亲曾托探亲回家的包庄战友给我捎带过一件暖色衬衣,还有他亲手制作的“花生粘”等。尽管那件衬衣我几乎没穿过(军队里统一穿制式衬衣),但我不会忘记他的老牛舐犊之情。

另一方面说,父亲还一直把我当作孩子看,当作上学的学生看。

记得那时我从新疆打回长途电话,由于村里就一部电话,父母往往要到村支书家里去接。一般要麻烦支书家大娘提前去我家叫。

尽管父母都去接电话,总是与母亲说的多,而与父亲说的都是些客套话,即使父亲先接,没说几句,也是“让你娘和你说吧”结束。

父爱如山,母爱如水。父亲没有母亲情感来得细腻直接,父亲的爱来得厚重内敛。

清明难得晴。此刻,窗外春雨绵绵。

由于单位节日未放假,我不能亲身回老家给父亲上坟,只能用拙劣的文字,怀念像老牛一样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的天国的父亲。

【作者简介】梁振义,山东潍坊昌乐人,文学爱好者,工作之余喜欢读书写作,在各类报刊、杂志等媒体发表作品近百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