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1从心理学角度看自杀
2021-05-14 | 阅:  转:  |  分享 
  
从心理学角度看自杀

三分之二的忧郁症患者有自杀的意念,而大约百分之十的忧郁症病患会自杀成功。一旦忧郁到一个程度,对“死“这意念,会想得愈来愈多。再进一步就会想到自杀及自杀的方法。但是最严重的忧郁症患者反而没有意志力及体力来实施自杀的计划,却是意志力及体力恢复到一个程度后,才把自杀计划实行,这个我们称为“不合常理的自杀“。?

约有三分之一的大众在一生中曾有过自杀的意念;女性比较容易有自杀企图,而男性则较容易自杀成功:高龄男性的自杀率最高;就中国大陆地区而言,自杀方法以吊死、勒死及窒息占最多,服毒居次;超过90%以上。自杀成功者在死亡时有精神疾病诊断,特别是忧郁症、酒瘾、药瘾、情感性精神疾病及精神分裂症等。身体疾病以及其他如鳏寡、独居、经济困难或无业、生活困境等因子会增加自杀危险性。多数忧郁自杀的人在事前多会发出一些“求救”的讯息,若周遭亲友多加注意很可能就可以防止悲剧的发生。?

除社会学或心理学观点来解释人为何会采取自杀的行动。事实上,自杀也会受一些生理因素的影响。自杀有家族遗传的倾向。精神科医师在诊查忧郁症病患时,都会问到自杀方面的问题,家属常常会不高兴,当场抗议说我们在提示病患自杀。其实由病患的自杀念头及计划的内容,我们可以判断他们的忧郁程度,而且帮助他们将“心中秘密“公开,讲出来也会减轻自杀的可能性。?

一般而言,被怀疑有自杀企图的个案被问及是否有自杀意念时,常坦然承认,但接下来的反应则可能表现拒绝接受协助或不愿再深谈。个案的自杀危险性高低必须加以评估,以决定进一步处理的紧急程度;若个案强烈表达死的意愿、有确实的计划以及打算使用致命性高的方法、出现要求个案去死的听幻觉、表达极度的绝望和对未来的悲观等,表示必须尽速加以处理否则会有立即的危险。另外,若个案有忧郁症、焦虑、酒瘾、过去自杀病史及家族史等,需考虑短期内的自杀可能性会提高。?

如果经过评估,发现某人的自杀危险性相当高,应尽量协助其住院接受治疗,在等待住院期间需有人随时陪伴他以防不测,必要时需强迫拒绝治疗的个人就医。若他的自杀危险性高但不致于相当急迫,首先应尝试让与他较亲近的亲友接触,提醒亲友要提高警觉并采取共同面对问题的方式与之接触;其次,设法了解个人可能使用的自杀方式并尽可能令其无法取得自杀工具;同时,通知他的辅导人员,辅导人员会尽量多与之保持连系并表达协助的意愿,透过此点,有时能有效降低他的自杀意念。

献花(0)
+1
(本文系绘诗意人生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