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妈妈传授给我的生活

 新用户0312kbMj 2021-05-14

蒋勋说他的第一堂美学课是母亲给上的,母亲带他看花,用魔术般的手为他织毛衣绣被子,做很多看似没有意义的事情。

天底下,懂得生活,懂得美的母亲都是相似的。我的第一堂美学课,也是妈妈给我上的。她教会我,什么是美,如何生活。

我一直不曾忘记,她陪伴我度过了多美好的童年:春天,我们去放风筝,挖野菜,玩累了回家,妈妈用新挖的野菜包馄炖煮野菜面;夏天,妈妈总能找到桑叶和我一起喂蚕宝宝,路过荷塘采枝荷花,盛水插瓶放在我床头;秋天,妈妈用灯笼柿子和面煎柿饼,用高压锅炒板栗、做苹果酱;冬天,我们围炉而坐,妈妈把蜡烛一点点融化,滴在乒乓球上成花瓣,攒成梅花粘在冬青枝上,做出一瓶放在窗外。经过一夜,翠绿的冬青叶和粉红的花瓣上盛满了雪,比真的腊梅还美丽。

妈妈买来杂志和童装样板,自己剪裁缝纫给我做衣服。我小时候经常在被人拉住问衣服在哪里买的。家里的很多东西都是妈妈手绣,那真是奢侈的纺织品,我上大学住校时还用着她亲手绣的枕套,经过二十多年,即使绣线有些磨损,花样图案还是无比清晰。

1976年妈妈去密云探望爸爸,正赶上唐山地震。部队把家属们安置在大卡车上(一人一辆)。在近乎幕天席地的条件下,妈妈采来大把的野花,把卡车里装饰成花房。2016年爸妈开始在海南的候鸟生活,40年前把卡车都打扮的漂漂亮亮的妈妈,40年后也把岛上的家布置得温馨舒适,我春节回去几乎认不出来。这些年来,我们搬了几次家,无论房子是自己的还是租的,无论是30平还是130平,无论在海南还是在郑州,妈妈都用那双灵巧的手,让一切干净、整洁、美丽起来。

爸爸经常出差,我从小看着妈妈搞定一切,觉得她好厉害。所以在我的观念中,没有什么女孩子做不了的事情,妈妈能捻针绣花,也能拿螺丝刀修好洗衣机。妈妈教我独立自强,不用耳提面命整天讲,她就是镜子,榜样。

我两三岁时,妈妈买来儿童杂志和画报给我看(相当于现在的儿童绘本),讲故事给我听。我的阅读习惯,是那时养成的。我搬家时,爸妈开车把郑州家里的书带到了北京,有《辞海》、《辞源》、世界名著和中国古典名著,比如八二年出版的《红楼梦》,八三年出版的《唐诗鉴赏辞典》,那些我从七八岁看到现在的书,都是妈妈为我买的。

妈妈总说顺其自然,要让孩子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她自己就不是干一行爱一行(她曾当过会计,数字是她的噩梦),她是爱一行才会干一行。她喜欢布艺手工制作,倾注全部的热情在里面。她的工作室里,整面墙的柜子从天花板到地板放满了整理袋,袋子里全是布。她记得每块布的来历特征。每次她端详着、抚摩着丝线和布时,都好像在和它们说话:你做成这款包好不好?你们这样搭配是不是更合适?同样款式的作品妈妈会做好几个,因为她在不断改进,她最好的作品,总是下一个。

妈妈不开淘宝店,专注做好每一件作品,不花时间精力和顾客打交道;她不接订单,不愿意被呆板的流水线工作束缚;她不卖作品,只送给喜欢布艺制作的亲朋好友。在这个有点浮躁的时代,她安静的,淡定的,从容的,一针一线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按照现在流行的说法,妈妈身上有一种“职人气质”。维基百科上这样定义的:追求自己手艺的进步,并对此持有自信,不因金钱和时间的制约扭曲自己的意志或做出妥协,只做自己能够认可的工作。一旦接手,就算完全弃利益于不顾,也要使出浑身解数完成。

妈妈执着于她的手工制作,教了不少学生。我跟着妈妈只学了布料的一些皮毛知识(买衣服不被坑,不把衣服洗坏熨坏就行),她不强求我学布艺,实际上,妈妈不强迫我做任何事情,她会手风琴,钢琴,月琴,合唱团里唱女高,可我没有继承她的音乐细胞。妈妈曾希望我学钢琴,但是我没有流露出来一点兴趣,她就不再提起。我一旦表现出对什么感兴趣,她就全力以赴支持。她帮我找来拉丁舞老师(我认真学完全部课程,现在已全部忘记);她亲自教我月琴(我只会弹一首《橄榄树》,现在也全部忘记);我自学了陶笛(勉强能吹《天空之城》)和尤克里里(《小星星》都弹得磕磕巴巴),她却很期待与我一起演凑。

年初我去马来西亚考潜水证没跟爸妈说,怕他们担心,也怕自己考不过,直到我通过考试回国,才告诉妈妈:我上周去考潜水证了。妈妈说:不理解啊大概是有代沟吧,你高兴就好。

有些时候,我的选择,我的爱好,我做的事情妈妈不能理解,但是她会支持我。不理解,但支持。这是亲人间最难能可贵的相处方式。有多少父母打着“为你好”的旗帜干涉子女的生活,我很幸运,有个唠叨着“搞不懂你干嘛这么折腾自己”但会全力帮助我的妈妈。

妈妈一直在学习,无论是手工制作,还是新科技。她学完布艺贴画后就留校成了老师,她学会网上购物后我家就开始狂收快递,她学会视频编辑后就反复比较配乐,她今天买了电子缝纫机就开始各种制作……每次妈妈get到新技能完成新产品(比如做的新款包,刚编好的音乐相册,刚安装好新缝纫机),都会发给我,并且有点小得意的跟我说:玩的就是高科技,妈妈不落伍吧。

有时,我会抽离女儿的身份,以旁观者的角度来评价她。这是位有着赤子之心,热爱生活,心灵手巧,偶尔会犯迷糊的女士。她的容貌不再年轻,心态却如少女。她不功利,不盲从;知晓生命之爱,懂得生活之美,无论何时,都对世界饱含热情与好奇。她的孩子,一定能从她那里学到很多很多……

而我,何其有幸,是她的女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