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世民的手下能人辈出,他是如何做到不杀功臣,还能将群臣震慑住的?

 炫叶楓雪 2021-05-14

唐太宗李世民二十多岁就跟着父亲唐高祖李渊打天下,27岁就当上了皇帝。他的手下人才辈出,文有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武有尉迟敬德、李靖、程咬金这样的人才。

李世民的一生,总共只杀过两位开国功臣。这证明他显然不是靠暴力手段来驾驭人才为己所用,而是有一套独特的“驭人之术”。

宋代大文学家苏辙对李世民用人的水平,做出了极高的评价,认为他“任贤使能,将相莫非其人……自三代以下,未见其比也”。

苏辙的意思就是说:李世民知人善任,用人无不得当。自尧、舜、禹以来,中国皇帝中会用人的,就数他了。

以前经常听到别人说:在民间传奇里面,像李靖这样的人才那么优秀,他们为什么不自己打天下,一定要听命于李世民呢?

其实这就是因为,人才是有很多种类型的。有些人是帝王之才,是管理型的人才,而另外一些就只是将才、帅才了。

李世民出生于关陇贵族世家,自幼熟读兵书。他总结前人的经验,提炼出了一套管理人切实可行的办法,恩威并施,通过物质奖励和精神激励的方式,让别人甘愿为他效忠。

一、李世民对大臣的物质激励手段

李世民从19岁开始,就跟随父亲李渊南征北战了,因此他很早就有夺取天下之志。李家在打江山的同时,他就时刻在准备坐江山。

因此,李世民一直都在拉拢各路文武人才。到了24岁的时候,他自己开了一个“文学馆”。通过这样的方式,广揽四方人才。

在这个文学馆里面,他结识了像杜如晦、房玄龄这样的文人。有他们的在一旁出谋划策,教他去管理手底下的人才,再加上他自己勤学苦读,成效就非同一般了。

《黄石公兵法》有云:军无财,士不来。军无赏,士不往。士兵们为什么要替你打仗呢?那因为这样做可以得到财物;士兵们为什么一往无前呢?因为这样做就会得到赏赐。

所以说:重赏之下,必有勇夫,香饵之下,必有悬鱼。任何人做任何事,都是有一个目标和追求的。

当你知道他们渴望什么,你们给出一个条件,当他们达到条件时,你就满足他们的需求。这样他们就会越干越起劲了。本着这个原则,李世民给手下的人公平地升职、加薪。

到了贞观二年(公元628年)的时候,李世民就对人说:现在五品以上官员的工资已经很高了。他们就算是贪污,也不过只得数万钱,一朝被发现了还要削职获罪,完全不值得贪。

由此可见,李世民给手底下人开出的工资有多高。同时,李世民对物质奖励的重视,还体现在他给优秀人才以特殊奖励上。比如说,他会因为魏征进谏有功,就赏赐他五百匹绢。

当时像这样的布料,是可以充当货币在市场上使用的。由于别人没拿到这种奖励,拿到的这种奖励的魏征,就会觉得自己的待遇很特殊,这也就成了一种变相的精神鼓励了。

除了绢帛,李世民有时也会赏赐金银钱币,或者是现成的房子、用的弓箭、良马、田地,奴仆。这些东西中有一部分还是他自己用过的,拿给大臣们比直接给他们加薪的效果还要好。

二、李世民的“口才”与“花招”

李世民是一个非常有人格魅力的人,他少年时代跟着李渊起兵时,就体现出其远见卓识。并且作战的时候,敢于冲在士兵们的前面,所以臣子们对他很是服气。

再加上他口才很好,他经常对手下人给予口头上的表彰,最善笼络人心。李世民手下有个名将叫薛仁贵,作战非常骁勇。有一次薛仁贵攻取了辽东,李世民就展现了自己的口才。

李世民就开始表扬薛仕贵说:“朕不喜得辽东,喜得卿也。”这简直就和刘备摔孩子,有异曲同工之妙。你可以觉得李世民讲话虚伪,但是这种话听在大臣们的耳朵里面就非常舒服了。

他喜欢打感情牌,动不动就说一些诸如我非你不可的肉麻话,然后臣子听了就感激涕零,毕竟那是皇帝金口玉牙说出来的呀。感激之余,就有人暗中发誓,一定要为他肝脑涂地。

如果你认为李世民除了奖励、激励和“打感情牌”就没其他招数的话,那么你就错了。李世民还有“胡萝卜加大棒”这一招,他对唐朝开国名将尉迟敬德就曾经采用过。

贞观六年(公元632年),尉迟敬德在一次庆功宴上,因为排座次的问题,对另外一名臣子大打出手。李世民的弟弟李道宗去劝他,没想到尉迟敬德连李世民的弟弟一块儿打了。

李世民见状,直接就拂袖而去。尉迟敬德酒醒后非常害怕,不知道自己会怎么样。然后李世民把他叫过去,也不提之前的事,就跟他讲了汉高祖刘邦杀功臣的往事。

李世民啪啦啪啦讲了一大通,最后也没有处理尉迟敬德,就是一直在暗示尉迟敬德:我是可以杀你的,可是我没有杀你,你自己想想这是为什么吧。

几次三番这么暗示下来,尉迟敬德就老实多了。后来到了某一天,李世民忽然又说要把女儿嫁给尉迟敬德,尉迟敬德被吓得不行。

尉迟敬德一琢磨,这事儿不对呀?我都五十好几了,他女儿才二十不到,他怎么会把女儿嫁给我呢?于是他就把头摇得跟拨浪鼓一样。

其实他心里知道,李世民就是想缓和他之间的气氛,并明示他:臣子要有臣子的本分,守不住本分,你就得掉脑袋;守住了本分,你会得到很多很多。

李世民通过这样的方式,轻松震慑住了这位在玄武门帮他杀出重围的名将。从此以后,尉迟敬德就一直安守着自己的本分,不敢再越雷池半步了。

结语

李世民是一位天生的领导者,他的出身决定了他从一开始就得到了最好的教育。他熟读各类兵书、史册,并在作战实践中不断完善自己的管理思想,他其实终生都在研究古代管理学。

当李世民二十四岁时,他就开始有意识组建了“文学馆”,做起了人才储备的工作。无论是花言巧语笼络人心,还是以物质奖励激励大臣,都是他成功的必要手段。

另外,他的口才很好,又和刘备一样擅长打感情牌,并且能做到恩威并施、赏罚分明,这些就是他成功的全部秘诀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