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上将陈锡联:革命年代屡立奇功,被部下当着首长面指责,选择沉默

 快乐老年435 2021-05-14

开国上将陈锡联是湖北红安人,与王建安、谢富治、秦基伟等223位开国将军是老乡,他14岁即参加革命,虽然由于家境贫寒从小没受过什么教育,可他头脑灵敏,在战斗中常能料敌先机、出奇制胜,为革命立下了种种功劳,曾仅靠大刀长矛就打败了敌人的重兵围剿。

在抗战初期,陈锡联带领战士用土枪、手榴弹外加一腔热血一下子报废了日寇二十四架飞机,22岁的他因此威名远扬,并在1938年6月荣升一二九师三八五旅旅长。

一年多后,更加严峻的考验落在了这个年轻旅长的肩头。

上将陈锡联:革命年代屡立奇功,被部下当着首长面指责,选择沉默

△陈锡联上将

一:血战狮垴山,陈锡联不幸中了毒气……

1939年秋天,抗战进入了相持阶段,敌后抗日形势日益严峻,国民党实施消极抗战,不断与共产党的部队产生摩擦,日寇也从正面战场上抽调出大批兵力围剿根据地,企图对华北军民实行“囚笼”政策。为了打破敌人的封锁,彭德怀决定投入一百个团,让敌人的钢铁动脉统统报废。为保证破袭正太路的顺利进行,刘伯承派陈锡联占领战略高地狮垴山,阻截阳泉之敌。

1940年8月20日凌晨4点,在连绵的阴雨中,陈锡联将旅部搬到了狮垴山山巅,表示全体战士将与阵地共存亡。当晚,接着雨雾的掩护总攻开始了,战士们冒着枪林弹雨,踏着潮湿的烂泥,端着土枪土炮,向装备精良的日军发起了冲锋。总部的命令是守住山头,但防守并不与主动进攻相矛盾。与其跟敌人在阵地上硬碰硬,不如主动打乱敌人的部署,在运动中消灭敌人。

陈锡联指挥部队主动出击,割断了日本片山第四旅混成旅团与华北方面军第一司令部的联系。阳泉守军和被军国主义洗脑的日侨(主要是邮局银行的员工和煤矿铁路的技术人员)乱作一团。他们没有料到区区土八路竟然敢主动进攻“皇军”。在慌乱中很多鬼子被打死,眼看着士气一落千丈,总指挥片山省太郎决定拼死一搏。

上将陈锡联:革命年代屡立奇功,被部下当着首长面指责,选择沉默

△百团大战期间的狮垴山战斗

8月21日上午,他派出30人的赶死部队先去试探狮垴山的情况。陈锡联看敌人来的不多,便先按兵不动,当敌人准备渡河时才下令开火。军心随时处在崩溃边缘的鬼子被吓得魂飞魄散,连战友的尸体都没敢收就逃回了阳泉,气的片山省太郎胡乱地挥舞指挥刀,恐吓临阵脱逃的士兵。

下午,在见到八路军火力不足的情况后,敌人决定组织一次稍大规模的进攻,便出动一百五十多人的步、炮兵逼近了我军阵地右侧。炮火炸出来的尘埃甚至阻隔了天上的落雨,强大的火力网一度压得我军抬不起头来。

守卫阵地的一营英勇阻击,眼见前方浓烟滚滚,厮杀声响彻云霄,陈锡联让三营从旁边的山头迂回前来增援。一营得到支援火力大增,没多久便打死近百名日寇,日军的炮兵中队长中岛也一命呜呼,其他人失了指挥,顿时虫鱼鸟散。

片山省太郎心急如焚,见正规士兵数量不足他又强行驱使未经过任何训练的日本侨民上前送死,又派飞机前来轰炸我方阵地。战斗愈发激烈,指挥机枪手的三八五旅政治部主任卢仁灿不幸被流弹击中,被抬了下来。陈锡联明白最后关头已到,置生死与度外把军帽一摔,亲自带人顶了上去。

上将陈锡联:革命年代屡立奇功,被部下当着首长面指责,选择沉默

△ 陆军中将片山省太郎

陈锡联一手拿着盒子枪,一手拿着大刀,日军只要被他稍一瞄准,转瞬便脑袋开花,士兵们见旅长身先士卒,无不发出了怒吼,挥舞着简陋的武器与强壮的日本鬼子拼命。鲜血混着雨水齐涌,炮声和鬼子的惨叫声齐鸣。在不知持续了多长时间的恶战后,日本鬼子药膏旗终于跟泥土搅和在了一起,很快便被八路军战士们践踏在脚下。

阵地守住了,更令人高兴的是,本没了心跳的卢仁灿也奇迹般地幸存了下来,守卫阵地的士兵士气大振,而对面的日军却被打得胆颤心惊。

8月23日,片山省太郎已近乎歇斯底里,他孤注一掷决定全体官兵一起上,然而骄横的日本人早已被打得失了昔日的威风。许多士兵开了小差,丧心病狂的片山亲自枪毙了几名被炮火吓破了胆的日侨。然后带着一千多人发起了“万岁冲锋”。炮火铺天盖地的砸到狮垴山阵地上,八路军战士扒拉扒拉快要掩埋自己身体的泥土,舔了舔快要干裂的嘴唇,继续抗击。

可耻的日军甚至发射了违反国际公约的毒气弹,战斗的最高指挥官,一直活跃在第一线的陈锡联不幸被黄绿色的毒气笼罩……

上将陈锡联:革命年代屡立奇功,被部下当着首长面指责,选择沉默

△在战场上使用毒气场景

不幸中的万幸,这个毒气不是令人闻风丧胆的芥子毒气,只是普通的氯气,在开阔地上杀伤效果并不是十分有效。

陈锡联强忍着恶心感,撑着枪托站立在阵地上,他知道这种关键时刻他不能流露出一丝怯弱感,战士们正在看着他。敌人和战友的鲜血染红了他的衣襟,此时的陈锡联化作了一面血红的战旗。坚强的八路军战士们见陈锡联安然无恙,一个个激动地像下山的老虎,他们用浸了尿的湿毛巾捂住鼻子继续战斗。

毒气只是他们克服的众多困难中的一项。没东西吃,他们就咬几口难以下咽不知道有没有毒的野果。子弹没了,他们就放鬼子靠近,然后跳出工事扬起了大刀;大刀卷刃了,他们就抱着成捆的手榴弹冲向敌人……

七六九团在陈锡联的带领下牢牢钉死在狮垴山上,同时也付出了巨大的伤亡代价,六天后,阳泉到榆次间的铁路被彻底摧毁,师首长命其撤下主峰。在他们身后是四百多具鬼子尸体。

这之后发生了一件小插曲,负责阻截追兵的部队中有一个营没有接到撤退的命令,被丢在了狮垴山上。所幸在营长肖永银(未来的开国少将,个头不高但很精悍)的带领下,这个营安全地撤了下去。

愤怒的肖永银闯进八路军指挥部,当着彭总司令、邓小平政委和刘伯承的面发脾气,怒怼陈锡联,这时的陈只能默默接受了这个小营长的批评。不仅没有责备他,还关切地让他和下属好好休息。人民军队官兵一律平等的优良作风由此可见一斑。

上将陈锡联:革命年代屡立奇功,被部下当着首长面指责,选择沉默

△开国少将肖永银

顺利完成阻击任务后,陈锡联顾不得休息继续活跃在百团大战的战场上。他攻克石匣等日军据点,在关家垴战斗中重创冈崎大队。而且在激烈的战斗中,陈锡联愈发赏识那个不懂礼貌脾气暴躁的“小营长”,多次对他委以重任。

在百团大战第二阶段的战斗中,为了拔除公路据点。三八五旅被分配到了攻取辽县以西各日军阵地的任务。

陈锡联当时在一个山头上,见部队攻取小岭底的战斗不顺利。便使出了激将法,他趴在膝盖上写了一张便条,让人给负责攻击的肖永银送去。上面没有什么批评责备的话,只写着:管头那里早打下来了,你那儿什么情况啊,想必也快了吧。

这一招果然奏效,肖永银红着脸拼上了全部家底,亲自拿枪发起了冲锋。终于拿下了敌人的碉堡。此战过后陈锡联给他升了副团长。

二:给年轻部下传授恋爱经验

一天傍晚,陈锡联和将士们用窝窝头和玉米芯草草解决了晚餐。根据地条件艰苦,后勤拿不出其它丰盛的粮食。不过战士们的抗日激情十分高涨,想出了各种法子来缓解饥饿感。

而精神食粮解决肚中饥饿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但子弹都缺的根据地又能有几本书呢?所以一般这个时候,年轻的战士们总喜欢围在陈锡联身边央求他讲故事解闷,他可是老革命了,肚子里的传奇故事用麻筐都装不完。

上将陈锡联:革命年代屡立奇功,被部下当着首长面指责,选择沉默

△陈锡联(右)与毛远新

如果清闲的话,陈锡联是会满足战士们急需的精神需求的。不过这天,陈锡联一改常态,没有讲打仗身先士卒的故事英勇事迹,而是另辟战场,讲起了“恋爱经”,毕竟比起这群小年轻们,年长的陈锡联在感情上的“战斗经验”也是十分丰富的。

“将来和平了,你们几个毛头小子肯定要找对象的嘛。”围坐在陈锡联身旁的战士们纷纷挤眉弄眼笑作一团。陈锡联挥挥手:“不要笑,不要笑。食色性也,自然规律嘛。在这时我这个老前辈可要给你们好好说道说道了。”像往常听故事一样,部下们顺势递上了一根自卷的香烟。

陈锡联就这样一边抽烟,一边笑盈盈地说:“爱人一定要找好,尤其在热恋中不能昏了头脑。就跟你们平时打鬼子一样,要注意观察。看看这个女的是真的这么好呢,还是自己忽略了她的众多不足呢。情人眼里出的西施,没准是个一身臭毛病的丑八怪,别笑别笑,认真听认真学。”顿了一下,陈锡联吐出几个烟圈。

“还有一点我要好好告诉你们,这是我血的教训总结出来的。找另一半要么非常有文化,要么人家道理比你懂得多,你总认为她说得有道理。要么找个朴实一点的,没文化不要紧,听丈夫的话就足够了。千万不要找那种自认为喝了点墨水,就一天到晚自命不凡的那种。

上将陈锡联:革命年代屡立奇功,被部下当着首长面指责,选择沉默

△陈锡联将军全家福

哎呀,你们不知道整天跟她在家里吵嘴,还全是鸡毛蒜皮的小事,可烦人啦……”说到这,陈锡联还心虚地朝身后瞄了几眼,战士们被陈锡联的神态逗得哈哈大笑,有的干脆假装通风报信,说一定在陈锡联夫人面前要告上一状。

在谈笑间,战士们肚中的饥饿也抛到九霄云外了,陈锡联瞧着这些小伙子的精神劲头,暗自笑道:要不是给你们提提精神,谁愿意把自家老底都抖落出来啊。虽然大部分的谈话内容是以玩笑的方式讲出的,但他的部下都默默将陈锡联的教导谨记在心,以肖永银为例,他跟伉俪高豪一直琴瑟和鸣,没有动过“改组”的念头。

1943年,经过上级决定,组织派他到中央党校这一被战士们视作圣地的地方学习,成了为将来各项政治工作做储备的人才干部。陈锡联几乎没上过学,因此十分珍惜这一来之不易的机会,他白天走路时背书,晚上点着菜油灯学习,不仅没有局限在只学几个难认的字,还花功夫大大提升了自己的思想理论水平,深刻钻研了古今中外的经典战例,对于一些战术也能用专业术语成系统地讲述出了。

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之后,他感慨道:来之前以为上学是件多难得的事情呢,没想到不过是将我早就会的东西,换个洋气点的名字念出来。

三:出任炮兵司令,为炮兵发展呕心沥血

在抗战和解放战争的战场上,陈锡联心疼众多英勇战士倒在了敌人的强大炮火下,痛定思痛的他立志要提升我军的装备水平。

1950年4月25日,经过中央的协商讨论,毛主席任命陈锡联为炮兵司令员,新官上任的陈锡联还没坐热屁股,美帝国主义就纠集了所谓的“联合国军”,无视我方的警告和抗议悍然跨过三八线。一时间东北重工业基地岌岌可危,沿海城市也遭到美军的扫射。

上将陈锡联:革命年代屡立奇功,被部下当着首长面指责,选择沉默

△朝鲜战场的炮火

陈锡联深感责任重大,要想对抗强大的美军,必须尽快升级我军落后的装备。他马不停蹄地制定了发展地面炮兵(对付敌人陆军)和高射炮兵(对付敌人空军和空中侦察力量)的规划,同时他重视在各参战部队原有炮兵的基础上,发展一大批经过初步训练的预备炮兵来填补空缺,在有条不紊的安排下即将踏入朝鲜战场的军队得到了充实。

炮手数量的问题得到了初步的解决,可还有一个严峻的问题在压迫着陈锡联的神经,那就是装备问题。虽然在艰苦的革命年代,部队里流传着这么一句话:没有枪没有炮自有那敌人给咱造。可老依赖这些层次不齐的万国造,也实在难以面对美军强大的火力网。

当时的炮兵装备复杂到什么程度呢?抗战缴获的日本山炮、解放战争缴获的美国重炮、还有兵工厂生产出来的土炮和仿造炮……林林总总加起来有70多种型号20多种口径。

大炮一响后勤直骂娘,每当有大规模的消耗时,后勤管理部还要事先弄清楚今天打的是什么炮弹,再分门别类地送上去各种弹药。指战员也是被搞得头昏脑胀,本来已经勘测好的炮兵阵地很可能因为换了一门炮上来就统统作废。

短时间研制出自己的大炮有点不现实,而且美国佬也不可能给新生的共和国这么长时间,陈锡联只好在徐向前的帮助下大力引进苏联火炮,为此徐帅还差点在出使苏联时冻感冒。

在跟傲慢的苏联人一番艰苦的谈判后,谈判代表用灌满伏特加的胃征服了苏联人,苏式装备终于引进了,另一方面国内的各个研究机构也在苏联专家指导和自己的摸索下生产了一批火箭筒和大炮。装备的统一由此拉开了序幕。

上将陈锡联:革命年代屡立奇功,被部下当着首长面指责,选择沉默

△喀秋莎火箭炮

陈锡联花大代价引进的苏联武器很快发挥了作用,秦基伟将军就是用引进的“喀秋莎”,在上甘岭战役中狠狠教训了美国佬。陈锡联的爱将肖永银也在上甘岭战斗中大显身手。

因家境贫寒陈锡联从小就没接受过什么正规教育,所以他明白文化知识的重要性。他一手推动了炮兵学校建设,不仅在原有基础上新增了八所院校、三所技术学校,还培养了三万五千余名优秀的干部(至1953年)。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美军的各种王牌飞行员殒命于高射炮下,志愿军新生的炮兵也有了一些跟美国重武器叫板的底气,步炮协同作战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尤其值得大书特书的是在金城战役中,志愿军也体会了一把狂轰滥炸的快感,千余门火炮轻松摧毁了南朝鲜军苦心经营许久的防御阵地。毛主席还为此大大嘉奖了炮兵一番。而军委炮兵司令陈锡联,自然是炮火齐鸣的幕后英雄。

上将陈锡联:革命年代屡立奇功,被部下当着首长面指责,选择沉默

△步入人生晚年的陈锡联(右一)

陈锡联虽然在革命期间出生入死,可他依然保持着一名淳朴的共产党员的本色,从不搞特殊。而且离休时一点也不拖泥带水,丝毫没有留恋权力的滋味。

退休后的陈锡联没有再过多关注政治,只是按时观看新闻联播。当然,陈将军可是宝刀未老,只不过将旺盛的精力放在跟鱼儿的斗智斗勇中,各种战术也用到了水面上,什么诱敌深入啦,声东击西啦,围点打援啦,你还别说,这一套下来颇有成效,陈老还拿了某次钓鱼比赛的奖呢。除此之外偶尔他还喜欢熬夜看看球赛,家人经常劝他早点休息,陈锡联只是一笑了之,战争时期他熬的夜还算少吗?遇到战事吃紧三天不合眼也都是常有的事。

陈锡联就在充实的退休生活中度过了自己最后的岁月,1999年6月10日,这样一位功勋卓著而又充满生活情调的老人安然合上了双目,享年85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