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Bartlett本硕连读课程第一手分析—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al Design MEng

 LAC_STUDIO 2021-05-14

采访编辑:Xinzs  受访: 七七


编者按:在工程技术和设计软件飞速发展的二十一世纪,设计制造和工程建造之间的界限渐渐变得模糊。近五年乃至十年以来,各建筑学院rapid prototyping快速原型技术的引进以及各种车间设备的更新,使得建筑设计师越来越多得参与到manufacture制造及material and structure材料结构的实物测试中,也引发了新一波的对建筑师设计如何运用电脑软件推进设计,以及建筑师在设计实现和构建中应负担的部分的深思。 越来越多的建筑师开始尝试运用跨专业的资源和技术进行设计,而工程师及施工部门也越来早地介入到项目的发展及推进过程。这种行业内的交融引发了新的思考,建筑设计专业是否应该更有包容性?而工程专业是否应该涉及更多的设计思考。


诺曼福斯特就巴特雷特新课程:工程与建筑设计, 在UCL历史上首次融合建筑和工程的课程发表了以下评论。

Historically, architecture and engineering skills were indivisible –entirely symbiotic. UCL’s new venture at Here East recognizes that what is now commonly regarded as separate disciplines can, in fact, be brought back together, under one roof, within a unified academic course. It ishugely encouraging.

Norman Foster, Founder of Foster + Partners, speaking about our new programme and facilities, which bring together architecture and engineering for the first time in the history of UCL. 

首先来看一下UCL Bartlett School of Architecture, undergraduate programme中更新的官方介绍

Programme Title 课程名称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al Design MEng

工程与建筑设计 (本硕连读)

Bartlett School of Architecture, Built Environment Faculty, 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

About the Programme


课程内容

"We're challenging the ablest students to develop robust knowledge and experience of architectural, environmental and structural design and engineering in buildings. "

这项历时四年的本硕连读课程以培养未来建筑工程行业的领导人物为目标,特别联合业内领衔人物。创造力和设计能力成为工程学教育的中心,这门多学科交融的课程将给学生以独特视角去理解并形成成熟的设计理念,于此同时在利用扎实的工程学只是强化设计落实和解决问题的专业能力。作为本课程的学生,将拥有优越的设计工作空间,其中包括了坐落于伦敦奥林匹克公园的Here East的先进设施与工具,以及坐落于伦敦市中心Bloomsbury的建筑系主校区。 有史以来,建筑设计和工程技术是分来的两个行业。 UCL在”Here East进行的新尝试认为一些普遍被认为想分离的学科事实上应该互相结合交融,成为一个学术研究的整体。


Programme Highlights


课程亮点

  • Develop the skills to discover and grow your unique architectural and engineering vision.

     研习,完善个人独特的建筑与设计视角的技能;

  • Imagine, evolve, simulate and test your designs, both in the Design Studio and the Lab.

      在设计工作室及实验室环境中演绎,变革,模拟,测试设计方案;

  • Learn how to apply advanced virtual tools and physical 3D printing to produce and test prototype designs that transform your ideas into reality.

       学习如何用前进的视觉工具和三维打印技术制造设计原型,将设计理念转化为现实;

  • Master leading software tools used across the globa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al industry.

      掌握工程设计及建筑行业的前沿软件及工具;

  • Develop advanced leadership and communication to prepare you for a successful and rewarding career.

      培养优秀的领导力及沟通能力。


Key staff

主要教职人员 

A world-class teaching team is drawn from The Bartlett School of Architecture, the Institute for Environmental Design and Engineering(IEDE), and the Department of Civil Environmental and Geomatic Engineering(CEGE), as well as leading practitioners from across the globe.

Programme Director and Architectural Design Lead:Luke Olsen.

Structural Design and Engineering Lead: Liora Malki-Epshtein.

Environmental Design and Engineering Lead: Dejan Mumovic.

根据官方所给出的资料,可以看出新课程除了要为本科学生带来丰富充足的建筑设计及工程知识之外,十分重视设计理念的具现化。作为一个本硕连读课程,在基本技能之上,领导力及沟通力也作为一个教学重点。 作为硕士毕业生将具工程师和建筑师的学位,就业方向也趋向于多元化。

自2017年开启的新课程,今年已经迎来了他们第一个建筑学院夏季展。各个设计小组都呈现上了1:1的设计具现化后的实体。我们采访了刚刚完成大一同学,来听一听她是怎么描述这个新兴课程的。

Q:入学前申请流程,时间与其他学科(比如说建筑系)有什么区别吗?

A: 申请时间和途径和其余课程是一样的,大概是从前一年的圣诞开始准备,通过UCAS申请。

个人陈述是肯定要的,portfolio也是需要的,但是不像申请Part1建筑专业那样需要做task,而是直接带着portfolio面试。因为今年是第一年开设课程,当时录取的具体要求也不是很确定,我们这一届有相当一部分同学是被课程指导从申请建筑的学生里在面试的时候挖过来的,所以大家其实都做过task,拿到面试资格之后了解到的这个课程。面试时间和巴院其他本科专业都是同步的,也就是五到六月份。这些是第一年的情况,课程的负责人也有提到可能会对录取要求做一点改动,所以应会视每年的申请情况而定,具体还是参考课程官网和UCAS吧。

还有一点,虽然这个课程录取要求和纯建筑类似,而且我们这一年是没有对物理之类的成绩有要求(不知道今年是不是有变化),但是毕竟是MEng课程,至少第一年,基础的结构材料土壤课程还是占很大一部分,今年就有一些同学高中没有接触过物理或者是高数所以学起来还是有些吃力,所以建议在申请的时候考虑一下工程的方面。


Q: 开学第一个月的情况紧张吗?

A: 因为是一个“multi-disciplinary”的课程,比起其他院系的标准课程,这个课程的课的确偏多,但是如果纵向比较第一个月应该是最轻松的了。第一学期主要是工程的专业基础课和一个建筑历史与理论,每个礼拜三门课,课程的讲师带我们在伦敦各地走。


Q: 与高中学习相比,大学学习最不习惯的是什么?有什么要特别注意的地方嘛?

A: 同学里总体来看的话,刚开始主要是反映土木相关专业课程比较困难,但对我个人而言,相较下建筑历史是最不习惯的课,上课讲师会讲很多不同主题,信息量很大,有很多历史相关词汇都不熟悉,即使最后的评分不要求记忆这些零散的知识点,这门课上摘抄笔记和课外阅读必不可少。


Q: 不同专业的导师怎样进行教学?以讲座(lecture)为主还是分设计小组(design studio)学习?

A: 第一学期基本是讲座(lecture)的方式,有些课程会穿插一些workshop和seminar,但都是建立在为讲座(lecture)服务的基础上。

第二学期除了基础课程的lecture外,主要是分组(design unit)的设计和建造,会有几组不同的导师带领,每周两次固定tutorial,其余时间在小组内做项目。第三学期基本就是基础课程的考试和个人作品集portfolio。

Q: 大一有专业偏向吗,是否有自主选课还是所有都是必修?

A: 大一允许分给design的时间和精力不是很多,所以还是偏向engineering,但是与土木工程专业相比,很明显在教学中会注重更多人性化的东西,导师也会更鼓励关注人的主观感受。据课程指导讲,第二年开始会有至少一半以上的时间分给design studio,理论课程也会相对减少。从第一年到第三年在学分内都是必修课,第四年会有选修方向,具体在官网上有一个列表。

Q: 第一年有几个module?Design module是如何进行的,单独还是成组?

A: 七个。一年是四个学分,其中有一个模块涵盖了土木工程的土壤、材料和结构,算作一个学分,其余每个模块是半个学分,包括了数学、历史理论、建筑环境、还有两个design module。Design的其中一个是以小组做的项目小组综合评分,另一个是个人的portfolio单独评分。

Q:  项目小组是如何分组的?

A: 按照姓名首字母分成两大unit,在unit里面第一次开会的时个人用一小时时间做一个初步设计,之后导师根据每个人的兴趣点分成几个小组。


Q: 设计如何选题?

A: 选题只要是在整个module定下的大题目底下完全是自由的,探索的重点,表现方式,小组都有自主选择权

Q:  学习中是否有课外考察时间安排,时间多长?如果有,field trip的感受如何?导师会清晰阐述目标和流程,还是会简单介绍然后让学生自己探索呢?

A:有。前面提到的第一学期每周三讲师带着走伦敦建筑是其中一个,这个基本上是半天到一天,早上在固定地点集合,结束后就直接解散。方式比较像旅游团,百科全书式的讲师会拿个小旗在前面一直讲,可以随时问问题。另一个是开学第二个月去威尔士的一个新能源教育基地一个星期时间,这个trip其实是个团建,学习为辅开趴为主的。总的来讲第一年的field trip都是划水类型,据导师们讲,后续的几年里会有真正意义上的field trip,第一年主要是让大家培养感情。


Q: 在2018夏季建筑年展Summer show中已经展出了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al Design MEng的作品图像资料,它们建造和设计的时长, 分工是如何进行的?

A: 在做项目的时候其实没有考虑summer show,这次展出作品仅仅是我们这个design make模块里的一些成果照片,因为之前没有通知会有展位,当时做设计的时候也没有兼顾到展示效果。这个作品的项目是占了整个第二学期的三个月时间,时间表和进程是通过每周的tutorial和导师谈话推进和制定的。设计和实验会有大概两个月的时间,workshop的预制有大概三周,最终在site上只有一天半。分工是在小组内讨论进行的,实际操作的时候其实很多重大决定还是需要全组会议,分工界限并不是很明确。


总体而言,作为一个新兴课程还有许多教学方法和内容还在慢慢协调之中,但可以看出相对于纯建筑专业或工程专业,工程和建筑设计本硕连读课程更为丰富。作为一个建筑硕士的小编认为若对结构工程特别感兴趣,又对建筑设计情有独钟的未来设计师们可以好好看一下课程的具体介绍。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