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活着的传奇”落幕,她一生为“我们这样的小孩”写作

 和而随 2021-05-14

“永远的雷梦拉”作者的童年故事,你知道吗?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赵世峰

童年时光太短,带你直奔经典。欢迎来到新一期索菲爸爸亲悦读。

3月25日,一位深受孩子们喜爱的童书作家去世了,离她105岁的生日只有18天。她就是美国著名儿童文学作家贝芙莉·克莱瑞。

“活着的传奇”落幕,她一生为“我们这样的小孩”写作

说到她的名字你可能会感到陌生,但一定有人知道“雷梦拉”这个女孩。克莱瑞就是著名的“永远的雷梦拉”童书的作者。

然而,你绝对想不到,刚上一年级的克莱瑞曾经是一名“阅读困难者”,还因此被安排进专门为这类学生设立的“黑鸟”阅读小组。

“活着的传奇”落幕,她一生为“我们这样的小孩”写作

克莱瑞1916年出生于美国的俄勒冈州,是家里的独生女。小时候一家人住在小镇的农场里,镇上连图书馆都没有。于是她的妈妈和州立图书馆协商,将许多图书运到小镇上,这为克莱瑞打下了最初的阅读基础。

6岁的时候一家人离开农庄来到波特兰,城市生活让克莱瑞很不适应。因为对课堂布置的阅读书目不满,又和老师相处得很不愉快,她还经常生病,功课也不达标,因此被安排进“黑鸟”阅读小组,险些退学。

她的一位中学老师、也是学校图书管理员激发了克莱瑞对阅读和写作的热爱,她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说:“克莱瑞长大了,一定会成为儿童文学作家。”

“活着的传奇”落幕,她一生为“我们这样的小孩”写作

克莱瑞的第一份工作是图书馆管理员。她说,“作为图书管理员,总被孩子们央求着找出内容适合'我们这样的小孩’的书。可是那时没有。所以我就坐下来写,我发现自己写的正是这类小孩儿,我过去和他们一起长大。”

1955年,克莱瑞创作出以雷梦拉为主角的第一本书《天生的幻想家》。小读者们问她创作的灵感从何而来,她说:“这些故事都源于我的亲身经历和我周围生活中的人和事。”

妈妈告诉她,最好的文章要通俗易懂而且有幽默感;中学老师告诉她,写作要重视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经历。这些写作的理念,她都在获得纽伯瑞金奖的《亲爱的汉修先生》中,通过鲍雷伊的故事体现了出来。

“活着的传奇”落幕,她一生为“我们这样的小孩”写作

在克莱瑞的家乡波特兰市的格兰特公园,有一处热门景点,就是按照克莱瑞作品中的克里特大街修建的场景。

这是她1950年出版的第一部作品《亨利·哈金斯》里孩子们住的大街,也是克莱瑞童年时期家门口一条街道的名字。克莱瑞从小生活在格兰特公园附近,书中的许多故事都发生在这个公园和附近的街区。

从1955年开始,雷梦拉作为主角开始进入克莱瑞的作品中,由此创作出了三获大奖的经典系列——永远的雷梦拉。

“活着的传奇”落幕,她一生为“我们这样的小孩”写作

1995年,克莱瑞的粉丝们花费了5年时间集资建造的“贝芙莉·克莱瑞雕像花园”落成。花园小喷泉周围,伫立着克莱瑞塑造的经典形象雷梦拉、哈金斯和小狗瑞比西的三座青铜雕像,雷梦拉穿着雨衣和雨鞋,表情欢快兴奋,仿佛正在喷泉中泼溅着水花。

1975年,克莱瑞因“非凡的贡献”成为怀德奖(以小木屋系列作者命名)的第15位获奖者;2000年被美国国会图书馆评选为“活着的传奇人物”;2003年获得美国国家荣誉艺术奖章,与富兰克林、格林兄弟等一起被评为“改变历史的25名图书馆管理员”。

“活着的传奇”落幕,她一生为“我们这样的小孩”写作

她的作品被翻译成十几种语言,并被改编成电影和电视剧:10集迷你电视连续剧《雷梦拉》和电影《雷梦拉和姐姐》。

值得一提的是,雷梦拉的扮演者乔伊·金凭借此片赢得青年艺人大奖故事片最佳年轻女主角奖,并担任2010年读书日活动官方代言人。而片中插曲则由美国民谣小天后泰勒·斯威夫特创作并演唱。

克莱瑞作品的出版商哈伯-柯林斯出版社还将她的生日4月12日命名为“丢下一切开始阅读日”。而“丢下一切开始阅读日”就是克莱瑞在“雷梦拉系列”《鸡蛋头的三年级》中设计的故事情节。

“活着的传奇”落幕,她一生为“我们这样的小孩”写作

克莱瑞的代表作《亲爱的汉修先生》和“永远的雷梦拉”系列(8本)由新蕾出版社出版。

“活着的传奇”落幕,她一生为“我们这样的小孩”写作

好啦,本期亲悦读就这里了~

如果您喜欢索菲爸爸亲悦读栏目,或者您有任何关于亲子阅读相关的问题,欢迎您来情报站告诉我们~

【参与方式】下载齐鲁晚报官方客户端――齐鲁壹点,在情报站点击话题#“永远的雷梦拉”作者的童年故事,你知道吗#+文字/图片/短视频/音频上传即可,快来齐鲁壹点跟随索菲爸爸,与您的孩子共度美好时光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