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计算机科学大事年表(1911-1946)

 taotao_2016 2021-05-14

计算机发展大事年表(1623-1908)

1911年,6月15日,美国华尔街金融投资家弗林特投资霍列瑞斯的制表机公司,成立了全新的CTR公司,但公司创立之初并没有涉足任何电子领域,反而生产诸如碎纸机或者土豆削皮机之类的产品。 

图片

1911年,荷兰物理学家海克·卡末林·昂内斯在莱顿大学发现超导电。1913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以表彰他对低温物质特性的研究,低温物理学的奠基人。

图片

1912年,美国青年发明家德.福雷斯特在帕洛阿托小镇首次发现了电子管的放大作用,为电子工业奠定了基础,而今日的帕洛阿托小镇也已成为硅谷的中心地带。

1913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万.布什领导制造了模拟计算机“微分分析仪”。机器采用一系列电机驱动,利用齿轮转动的角度来模拟计算结果。 

图片

1924年,硅谷之父特曼担任斯坦福大学教授,对创建HP、成立斯坦福工业园区起到决定性作用。2月,由霍列瑞斯创办的制表机公司几经演变,最终更名为国际商用机器公司,即我们今天看到的IBM。

图片

1931年,万·布什发明了一部可以解决差分程序的计数器,这机器可以解决一些令数学家、科学家头疼的复杂差分程序。

1935年,IBM制造了IBM601穿孔卡片式计算机,该计算机能够在一秒钟内计算出乘法运算。它对科学和商业的计算起很大作用。总共制造了1500部。

图片

20多岁的德国工程师楚泽研制出了机械可编程计算机Z1,并采用了二进制形式,其理论基础即来源于布尔代数。

图片

1937年,阿兰.图灵相出一个通用机器的概念,可以执行任何的算法,形成一个可计算的基本概念。图灵用了符号处理的概念。

1937年,11月,美国AT&T贝尔实验室研究人员斯蒂比兹制造了电磁式数字计算机“Model-K”。

图片

1939年,元旦,美国斯坦福大学研究生比尔.休利特和戴维.帕卡德正式签署企业合伙协议,创办了Hewllet-Packard公司,即国内通称的惠普公司。

图片

图片

9月,贝尔实验室研制出M-1型计算机。

10月,约翰.阿塔纳索夫制造了后来举世闻名的ABC计算机的第一台样机,并提出了计算机的三条原则:

(1)以二进制的逻辑基础来实现数字运算,以保证精度; 

(2)利用电子技术来实现控制,逻辑运算和算术运算,以保证计算速度;

(3)采用把计算功能和二进制数更新存贮的功能相分离的结构。

这就是著名的计算机三原则

图片

11月,约翰.文森特与约翰.佩里制造了一部16位加数器。它是第一部用真空管计算的机器。

1939年,楚泽与施赖尔开鈶制造了'V2”(后来叫Z2),这机器沿用 Z1的机械贮存器,加上一个用断电器逻辑的新算术部件。但当楚泽完成草稿后,这计划被中断一年。 

1939-40年,施赖尔完成了用真空管的10位加数器,以及用氖气灯(霓虹灯)的存贮器。

1940年1月,在 贝尔实验室,  塞缪尔·威廉斯 及比兹完成了一部可以计算复杂数字的机器, 叫“复杂数字计数机”,后来改称为“断电器计数机型号I ” 。它用电话开关部份做逻辑部件:145个断电器,10个横杠开关。数字用“Plus 3BCD”代表。在同年9月,电传打字 etype 安装在一个数学会议里,由新罕布什尔(美国州名)连接去纽约。

1940年,楚泽终于完成Z2,它比运作得更好,但不是太可靠。 

1940 年9月,贝尔实验室在美国达特默思大学演示M—1型机。他们用电报线把安置在校园内的M—1型机和相连,当场把一个数学问题打印出来并传输到纽约,M— 1型机在达特默思大学的成功表演,首次实现了人类对计算机进行的远距离控制的梦想。 

控制论之父维纳提出了计算机五原则

(1)不是模拟式,而是数字式;

(2)由电子元件构成,尽量减少机械部件;

(3)采用二进制,而不是十进制;

(4)内部存放计算表;

(5)在计算机内部存贮数据。

图片

1941年,楚泽完成了Z3计算机的研制工作,这是第一台可编程的电子计算机。可处理7位指数、14位小数。使用了大量的真空管。每秒种能作3到4次加法运算,一次乘法需要3到5秒。

1942 年,时任美国依阿华州立大学数学物理教授的阿塔纳索夫与研究生贝瑞组装了著名的ABC(Atanasoff-Berry Computer)计算机,共使用了300 多个电子管,这也是世界上第一台具有现代计算机雏形的计算机。但是由于美国政府正式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致使该计算机并没有真正投入运行。

图片

1943年10月,绰号为“巨人”的用来破译德军密码的计算机在英国布雷契莱庄园制造成功,此后又制造多台,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

图片

1943年12月,汤米.弗劳尔斯与他的队伍,完成第一部“Colossus”,它有2400个真空管用作逻辑部件,5 个纸带圈读取器,每个可以每秒工作5000字符。

1944 年8月7日,由IBM出资,美国人霍德华.艾肯负责研制的马克1号计算机在哈佛大学正式运行,它装备了15万个元件和长达800公里的电线, 每分钟能够进行200次以上运算。女数学家格雷斯.霍波为它编制了计算程序,并声明该计算机可以进行微分方程的求解。马克1号计算机的问世不但实现了巴贝奇的夙愿,而且也代表着自帕斯卡计算机问世以来机械计算机和电动计算机的最高水平。

图片

1946 年2月14日,美国宾西法尼亚大学摩尔学院教授莫契利和埃克特共同研制成功了 ENIAC  (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omputer):计算机。这台计算机总共安装了17468只电子管,7200个二极管,70000多电阻器,10000多 只电容器和6000只继电器,电路的焊接点多达 50万个,机器被安装在一排2.75米高的金属柜里,占地面积为170平方米左右,总重量达到30吨,其运算速度达到每秒钟5000次加法,可以在 3/1000秒时间内做完两个10位数乘法。 

图片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