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山林地区怎样做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

 谈谈休闲农业 2021-05-14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获取更多信息!


我国是一个多山之国。据统计,山地、丘陵和高原的面积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70%左右。山地也多是中国各少数民族聚居最集中的地方,又是中国革命的老根据地。因此,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合理开发与利用山地并积极地进行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那么,山林地区怎样做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呢?重点是做好以下7个方面的结合。


1、与当地产业相结合

山林地区一般自然资源与农林资源非常的丰富,品种范围十分广泛。因此,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主要根据当地自然资源条件、乡村文化条件,重点与当地产业相结合。要充分发挥其山水林等资源优势,依托林、花、果、竹、茶、中草药等产业资源,进行种植方式创意、种养结合创意、产品功能创意、精深加工创意、循环农业创意、生态保护创意、休闲体验创意等等,打造赏花、摘果、手作、望竹、穿林、饮茶、养生等多种方式集合的山林地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业态。


2、与养生养老相结合

山林地区一般都具有比较突出的生态环境,特别是近几十年的封山育林,山区植被得到了有效保护。很多山林地区绿色环境好,空气负氧离子丰富。因此,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一般可与养生养老相结合。

山林地区与养生结合,发展健康养生主题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可以当地环境资源和山林产品为物质基础,科学发挥山林地区保健养身功效,内养正气以强身,外避虚邪以防病;山林地区可以养气,以山林自然环境和精神文化为依托,达到形神共养的目的;山林地区可以养心,达到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将身体与心灵全部融于山水乃至整个自然界中,将自己日常行为和精神情志活动,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融为一体。

山林地区与养老结合,发展养老主题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可以山林作为绿色生活空间,使人们在天然环境中颐养天年。根据资源条件可种植养生植物,建设养老休闲项目,配以瑜伽、太极,书画等养生运动项目,实现动静养身结合。


3、与体育休闲相结合

随着人民收入水平与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始越来越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山林地区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还可以与体育休闲相结合。目前,国家对体育产业政策支持力度大,体育休闲消费逐年扩大,传统的体育健身观念已经逐步向健身、益智、休闲、娱乐等多重性的方向发展。山林地区发展休闲农业,可根据资源和环境条件,开展越野、徒步、丛林穿越、极限运动、攀岩、登山、漂流、露营等户外活动,山林地区与体育休闲相结合,一定能得到消费者的认同与喜爱。


4、与自然教育相结合

山林地区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要与自然教育相结合。将教育课堂设立在户外,如,设立森林学校、大自然学堂、森林幼儿园、中小学生游学基地等,让孩子们近距离接触自然,体会自然,生动活泼的学习各种自然知识,感受一种全新的自然教育理念,让孩子们在大自然实践中快乐学习成长。


5、与亲子活动相结合

家庭亲子活动已成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中,最受欢迎的一种休闲体验项目。因此,山林地区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要与家庭亲子活动相结合。在山林空间创意设计丰富多彩的儿童与青少年亲子活动项目,如树上团队活动、水上游乐园、亲子手工、亲子娱乐、亲子运动、农事体验、乡村文化等多种活动,形成山林地区独特的亲子休闲体验活动,实现城市公园中难以实现的亲子互动乐趣。


6、与红色文化主题相结合

很多山区还是红色革命的摇篮,先辈们在那里流血战斗,留下了宝贵的足迹与精神财富。山林地区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还可与红色主题相结合。如,创意设计重走红军路,在行进中了解长征思想,举办主题报告会,请老师讲红色故事,设计红色劳动体验、生活体验、手工体验活动,举办红色主题篝火晚会,创意军事生活场景,设计孩子们喜欢的红军卡通人物,做成纪念品等等。


7、与宗教信仰相结合

我国是一个多宗教并存的国度,宗教修行的场所通常讲究环境静谧,与世隔绝。一些寺庙大多建在崇山峻岭之中。因此,有些山林地区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还可与游客宗教信仰、精神追求相结合。设立参禅、打坐、诵经、吃斋、普茶、听佛讲学、参加法会的场所,可以让消费者在幽静的气氛中体验宗教生活、洗涤心灵、拓展思维、开阔心胸。因此,山林地区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通过创意宗教修行体验活动,既是一种新鲜的生活方式,也是一种心灵的调节,更是一种精神的追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