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十三条宝丽金记忆断片:北望神州,那些宝丽金签约过的内陆人

 zhouqijin 2021-05-15

2020-05-20 20:30

第十三条记忆断片

第十三条宝丽金记忆断片,是时候来盘点一下宝丽金签约过的或者发行过的内陆歌手了。

坦白讲,整个九十年代我们在音乐这件事上实在是有点“崇洋媚外”的,一切都以海外唱片公司为标杆,要是有内陆歌手签约海外唱片公司尤其是当时的“世界五大唱片公司”是非常了不得的事,从媒体到普通歌迷都会兴奋一番。

在“五大唱片”里,在华语地区有着重要地位的宝丽金唱片公司在签约内陆歌手这件事上却不算积极,既不是最早签约内陆艺人的,也不是签的最多的,出品影响也都不算大。另外,在我看来,当时的香港宝丽金(包括1998年之后的环球音乐的最初几年)签约内陆歌手采用的基本都是“蹭”旗下几位“来自大陆”的天王天后级歌手(黎明、王菲)的思维,而理念和风格上又都按自己最拿手的粤语流行曲程式操作,因此在结果上便产生了诸多问题,也成为当时甚嚣尘上的“海外唱片公司内陆水土不服”论调的证据。不过即便如此,宝丽金签约内陆歌手这件事依然是我关于宝丽金的重要记忆之一,值得梳理一番。

【王佩】

这是网上唯一能找到的王佩的清晰照片,也是唯一能找到的专辑封面。注意出品方是“PolyGram Far East, China Division”。图源:网络

从目前能搜集到的资料来看,整个宝丽金系统签约的第一个内陆歌手,应该是一位叫“王佩”的广州姑娘,虽然她在宝丽金的第一张个人专辑迟至1997到98年左右才推出,但其实1993年她已经签约香港宝丽金,是可考证的宝丽金内陆第一人。

王佩是科班出身,毕业于星海音乐学院声乐系,1992年获得第4届省港杯歌唱大赛冠军,因而得以签约香港宝丽金。但据说因为签证没搞定,王佩无法赴港工作,香港宝丽金才转而力捧周慧敏、黎瑞恩等歌手。一个典型例子是1995年广州著名音乐人、写过《九月九的酒》的朱德荣老师写了一首流行歌曲和京剧crossover的作品《红颜知己》,周慧敏演唱,是TVB电视剧《刀马旦》的主题曲:

但据说这首歌朱德荣最初是为王佩量身定制的国语版,王佩无法去香港工作,宝丽金暗渡陈仓把曲子拿去让向雪怀填了粤语词给周慧敏唱,而王佩自己的国语版《梦北京》直到1997年宝丽金给她发的个人专辑里才收录,而那时《红颜知己》早就红过了,“新米饭”反而成了“炒冷饭”,而且冷饭炒的是国语版,可想而知最后的结果。

说实话,我对王佩实在是没啥印象了,写这篇推送前多亏爱地人提起她,这才想到二十多年前我对王佩的一个宝丽金记忆断片,是关于她那张个人专辑《与爱共舞》的引进版磁带。在《 第六条宝丽金记忆断片:天后王菲拒绝签名的正版唱片 》里提到过,宝丽金九十年代在内陆的引进版磁带和CD基本都会换封面、拿掉原版的内页代之以简单的一张纸歌词,那些年里我对宝丽金这一点的怨念非常深,所以当1997年或者98年当我在音像店里看到王佩的《与爱共舞》引进版磁带的时候,透过透明的磁带盒望进去,看到里面竟然夹着一张厚厚的歌词内页海报,那种震惊和惊喜可想而知——“难道宝丽金从此'改邪归正’了?”

你们不知道,对于宝丽金的引进版来说,右下的这片纸有多特殊。图源:网络

不过后来证明这盘宝丽金“豪华版”引进版只是特例,其他的宝丽金引进版依然故我,而几个月后“宝丽金”三个字都退出了历史舞台——几年后,环球唱片才开始在引进版CD和磁带里保留原版的封面和内页。在我的记忆里,王佩的这盘磁带(应该没出过CD)是历史上唯二有“特殊待遇”的宝丽金引进版之一(另一盘后文会说到)。

【麦子杰】

当然王佩在签约宝丽金了期间也零星出过几首不错的单曲,1997年亚视连续剧《雪花神剑》的主题曲《爱不了忘不了》就是由她和同样来自广东签约香港宝丽金的麦子杰合唱的:

不过奇怪的是,这首歌的国语版更理所应当由王佩唱女声,结果宝丽金却安排王馨平和麦子杰对唱了国语版:

和王佩一样,麦子杰也毕业于星海音乐学院,按时间算可能比王佩晚一些签约给香港宝丽金,不过在宝丽金发展算是不错,至少现在说起“签约宝丽金的内陆歌手”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是他。印象中麦子杰在宝丽金出过三张个人专辑:

留下了《相爱》、《其实我已不在意》和《知己》等等歌曲:

可惜在签约宝丽金期间麦子杰家庭遭遇横祸,父母被歹徒杀害,老房遭洗劫纵火,令麦子杰深受打击,否则他在宝丽金/环球的歌唱事业前景应该是很光明的。

麦子杰的《知己》专辑引进版磁带也有内页,印象中宝丽金引进版里只有这盘和王佩的《与爱共舞》是如此。图源:网络

所幸前几年麦子杰又重出歌坛,虽然容貌不复当年俊俏,但借着真人秀节目打了一个音乐翻身仗,值得祝福。

【沈鱼】

现在在网上搜“沈鱼”,大概能得到以下结果:原籍上海;九十年代初“特殊人才引进”到香港娱乐圈;“三次拒绝王家卫”;和邵逸夫“忘年交”,开六叔的劳斯莱斯买菜,被蓝洁瑛逼问“是不是六叔契女”;和周星驰交往过,“抚慰”星爷因为朱茵离去的心;1997年被选定为芭比娃娃“中国皇后”原型;回大陆参演各种影视剧,最近一次是2017年“横店神秘现身”…… 以上这些拼凑出的形象,处处透露着某种超现实主义的“喜感”。

呃…… 图源:网络

不过沈鱼在香港时还真被香港宝丽金旗下的分厂牌新艺宝签下做歌手过,因为天后王菲1997年从新艺宝离巢去了EMI百代,新艺宝急捧沈鱼做“王菲接班人”,出了一张EP《Shum Y'debut》(唱片名字都有点喜感是不是)。

新艺宝封面设计的sense还是在的啦…… 图源:网络

要问好听不好听?我只能说,虽然是一张只有六首歌的EP,但我从来没能坚持听到底……

【那英】

转到台湾宝丽金。印象中台湾宝丽金本身并没有签约过大陆歌手,但当时旗下的分公司福茂唱片曾经签过好几位大陆歌手,最知名的当属那英。

那英在1994年至1996年间签约福茂唱片,出了两张专辑《为你朝思暮想》和《白天不懂夜的黑》:

因为从“西北风”到“台湾小女人”的转变速度太快,一旦大陆媒体有“海外唱片公司不懂内陆乐坛”的文章出来,那英和福茂的这两张专辑是一定会被拿出来当论据的,直到那英1997年转签EMI百代,《征服》才让那种论调不攻自破。可事实上,回过头来看,福茂的这两张专辑其实制作非常精良,词曲创作几乎都是上品,那英的演绎也是无懈可击的,要说品质,福茂这两张绝对不在《征服》之下,只不过可能超前了一点吧。

【江珊】

前一阵家母突然和我说:“那个演员江珊竟然唱歌很不错呢!”我回答:“那当然,人家当年也是正经八班签过唱片公司、出过唱片的歌手好伐啦!”

在江珊能称得上“专辑”的专辑里,至少1997年的《我就是我》专辑引进版磁带和CD上都有福茂的logo,但同时也有星碟的商标,令我印象颇深刻:

少见的组合

至于当时江珊是不是在台湾签给了福茂,还是王晓京让福茂做了星碟在台湾的代理,抑或是一次one-off的合作,就不得而知了,从大陆和台湾混杂的制作名单来看,应该是两地合作结晶。

反正在江珊的个人专辑上,至少留下过“PolyGram”的字样。

【高林生】

理论上,高林生是广东人,也同样来自星海音乐学院,按照麦子杰和王佩的逻辑,也是应该香港宝丽金签他才对,不过高林生迄今唯一一次签约海外唱片公司是1997年签的台湾宝丽金旗下的福茂唱片,可能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从1995年之后就把工作重心移到了上海的关系。

印象中他在福茂只发行了一张专辑《纵容》:

这大概也是高林生最好的专辑封面了。图源:网络

应该也是他所有能称得上“专辑”的专辑里唯一一张按照现代唱片制作规范制作的专辑了。

【中国国家交响乐团】

1996年,原中国中央乐团改制成中国国家交响乐团,陈佐湟任艺术总监。“国交”成立伊始就签约宝丽金旗下的飞利浦厂牌出版唱片,这也是中国国字头的乐团第一次和海外唱片公司签约,当时算是中国音乐界的大事。

中国交响乐团首张专辑。图源:网络

可能因为是古典乐团的关系,“国交”签的是宝丽金总部,当年度发行的首张专辑在国内市场卖的也是中图原装进口的德国压制CD,这也是我第一次看到“PolyGram Far East, China Division”这个身份尴尬的“宝丽金远东办事处中国业务部”光明正大地出现在全球发行的宝丽金唱片上,当时还是蛮有自豪感的。

“PolyGram Far East, China Division”能“Made in Germany”,当时真的很激发我的民族自豪感,可以说是很小粉红了……

但飞利浦毕竟不是宝丽金那么“正统”的古典音乐厂牌,后来好像随着宝丽金收停飞利浦logo,“国交”的唱片改由Decca发行了,但此时已是环球时代,按下不表。

“国交”签约宝丽金好处是明显的,当时的媒体报道说,以前谁都不知道中国还有这么个国家级的交响乐团,而首张专辑宝丽金刚在全球发行,就有欧美的古典音乐演出商按着唱片的指引找上门来了。

【马晓晖】

著名二胡演奏家马晓晖在海外唱片公司留下过不少录音,有些是独奏,有些是协奏作品里的二胡部分。在宝丽金旗下的出品里,早在1989年飞利浦名下就有马晓晖的二胡独奏:

而1998年宝丽金同样用“PolyGram Far East, China Division”的名义,动用了一个“ToCo”的分名牌为马晓晖出了一张独奏专辑《琴韵》,从当时中图进口的品种上看,“ToCo”一直给我的印象是一个专门做舞曲的厂牌,宝丽金竟然拿到中国来出了一张民乐,因此令我印象深刻:

马晓晖《琴韵》专辑,注意背面的“PolyGram Far East, China Division。图源:网络

不清楚马晓晖和宝丽金是不是签约关系,在此仅列出,供做参考资料用吧。

【红星生产社】

Beyond、王菲的前经纪人陈健添1992年在内陆成立的红星生产社是对中国摇滚贡献良多的传奇厂牌。红星1995年左右开始出《红星一号》合辑以及第一批“集团军”式个人专辑的时候,你会发现唱片封套上“红星”和香港宝丽金旗下新成立的分厂牌“正东”是并列的,地位平等:

这一时期的红星出品,正东都是并排列名,事情并不简单

显然正东并不是红星在海外的代理发行那么简单,而是通过某种方式介入到了后者的运营和制作当中。

某种意义上来说,1995年香港宝丽金把黄柏高从香港华纳挖过来成立“正东”品牌,正是宝丽金因应九十年代中期另类音乐风潮兴起的商业对策,而鉴于陈健添和香港宝丽金、香港华纳、陈少宝和黄柏高等人的人脉关系,红星生产社和正东的深度合作一点也不意外。所以,至少在红星生产社出过专辑而专辑上带有“正东”logo的那一批内陆音乐人/乐队也算某种意义上“签过”宝丽金吧,他们包括:老狼、田震、小柯、骅梓、眼睛蛇、天堂和希莉娜依:

宝丽金发行的红星生产社的海外版

【郑钧】

说到红星音乐生产社,那就必须提到红星签的第二位音乐人郑钧(根据陈健添的说法,第一位签约的是栾树主唱的黑豹乐队,但是种种原因专辑《光芒之神》没有在红星发)。

郑钧1994年在红星发的首张专辑《赤裸裸》还没有“正东”logo(当然那时正东都还不存在),但当1997年他出版第二张个人专辑《第三只眼》时,唱片上出现了正东/非池中的logo,但请注意,这并不是通过红星和正东的合作产生的,因为唱片上没有任何红星的信息,专辑就是由正东自己出品的。

《第三只眼》上没有任何“红星”的印迹

据说《赤裸裸》红了以后,香港宝丽金就想拉拢郑钧加盟正东旗下,但郑钧和红星的合约有两张专辑,陈少宝研究了这份合约,认为有空子可钻,便和郑钧签了约。有传红星和郑钧为此对簿公堂,不过不知结果如何,从郑钧在正东正常发了两张专辑的情况来看,其实也不用知道结果了吧。

“非池中”到底是达明一派的两位主理的品牌,郑钧签约宝丽金的两张个人专辑至少从制作上看是他个人音乐事业上的巅峰之作。

郑钧1999年专辑《怒放》是宝丽金最后的出品之一

除了以上这些梳理,宝丽金系统还签约过不少内陆歌手,只不过他们在签约之前就已经是移居了,因此不计入这个盘点,他们至少包括王菲黎明周影邹静胡蓓蔚等等。

在1998年宝丽金和环球合并成新的环球音乐后,还签约过的内陆籍歌手包括张敬轩丁菲飞等等,而往后华语歌坛更渐渐没有了地域区分的必要,也不在本次宝丽金记忆断片之列了。

以上盘点出自我个人加上身边一些老师前辈的记忆,一定有不完整或不正确的地方,最后当然就是要发挥互联网的优势,请大家都来查漏补缺和指正错误了!

第十三个音频

每个“宝丽金记忆断片”会附有一个音频文件,是2011年我应当时上海东方广播电台Love Radio FM103.7的主持人阿峻之邀,在他的《103客栈》里客座编辑主持的 “宝丽金四十周年,宝丽金似水流年”的特别电台节目的录音。这个特别节目一共十四集,因此每次分享一集。

这次分享的是第十三集——“宝记传奇郑氏父子”,讲的是上一条宝丽金记忆断片《 第十二条宝丽金记忆断片:巩俐的法国夫君,和宝丽多的中国红(和一点邓丽君) 》里出现过的郑东汉以及他的儿子,那谁……

2018年5月21日第一条记忆断片:

2018年6月19日第二条记忆断片:

2018年7月4日第三条记忆断片:

2018年7月26日第四条记忆断片:

2018年8月20日第五条记忆断片:

2018年9月26日第六条记忆断片:

2018年10月31日第七条记忆断片:

2019年1月4日第八条记忆断片:

2020年3月7日第十条记忆断片:

第十条宝丽金记忆断片:老CD别扔!如果还有这些宝丽金的碟,你就发财了!

2020年4月14日第十一条记忆断片:

第十一条宝丽金记忆断片:宝丽金的一个最底层员工,毁掉了整个世界的唱片产业

2020年5月7日第十二条记忆断片:

第十二条宝丽金记忆断片:巩俐的法国夫君,和宝丽多的中国红(和一点邓丽君)

(本文部分图片资料来自网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