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泉州市初中学业质量检查2021.05 初 三 语 文 (本卷共23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友情提示:所有答案必须填写到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0分) (1)蒹葭采采, 。(《诗经·蒹葭》) (2) ,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 (3)布衾多年冷似铁,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4)几处早莺争暖树,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5)我报路长嗟日暮, 。(李清照《渔家傲》) (6)俗子胸襟谁识我? 。(秋瑾《满江红》) (7)《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齐王纳谏令刚下达就产生明显变化的句子是“ , ”。 (8)《答谢中书书》中以夕阳和鱼儿为描写对象,具有画面感的句子是“ , ”。 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由于对网络购物的陌生,对大部分老年人来说成为日常生活的主要障碍。 B.中国在减贫事业上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实现了人类减贫史上的伟大奇迹。 C.体育中考总分增至40分,让广大学校开始加强体育锻炼并重视体育教育。 D.命名为“嫦娥工程”的中国探月工程,将为人类使用月球做出重要贡献。 3.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7分)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步入辉煌: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主题影展”活动在上海正式 甲 (A.起动 B.启动)。以公开招mù ① (A.募 B.摹)形式遴选出的百部优秀经典影片,带领观众走进峥嵘岁月,再现那段 乙 (A.瞬息万变 B.风云变幻)的岁月,集中展示中国共产党 丙 的伟大历程,为庆祝建党百年营造了浓郁的氛 ② (A.fèn B.fēn)围。 (1)根据拼音为文中①处选择正确的汉字,为文中②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只填序号)(2分)①处: ②处: (2)从文中括号内选择符合语境的选项,分别填入甲、乙处。(只填序号)(2分)甲: 乙: (3)下列四个句子填入文中丙处,排序恰当的一项是(3分) ①在攻坚克难中壮大②在磨难挫折中成长③在内忧外患中诞生④从胜利走向胜利 A.④③①② B.③②①④ C.④③②① D.③①②④ 二、阅读(70分)( 一)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4-5题。(6分) 行香子 秦观 树绕村庄,水满陂塘。倚东风,豪兴徜徉。小园几许,收尽春光。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 远远围墙,隐隐茅堂。飏青旗,流水桥旁。偶然乘兴,步过东冈。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 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上片一“绕”一“满”,生动地写出村庄绿树环绕、春水充盈的特点。 B.上片二三句写数量不多的小园,在来自东边的风吹拂下也能收尽春光。 C.下片“偶然乘兴”照应“豪兴徜徉”,表现作者意犹未尽的美好感受。 D.这首词语言浅近,描绘一幅醉人的田园春景图,抒发作者的喜悦之情。 5.上片的“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与下片的“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在写景方法上有哪些不同?请简要分析。(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16分) 韩魏公①器量过人,性浑厚,不为畦畛峭堑②。功盖天下,位冠人臣,不见其喜;任莫大之责蹈不测之祸身危于累卵不见其忧。怡然有常,未尝为事物迁动,平生无伪饰其语言。其行事,进,立于朝与士大夫语;退,息于室与家人言,一出于诚。人或从公数十年,记公言行,相与反复考究,表里皆合,无一不相应。 (初中语文工作室节选自《忍经》) 【注】①韩魏公:韩琦,北宋大臣,官至宰相,封魏国公。②畦畛(zhěn)峭堑:原指田间的小道和陡峭的壕沟,这里指反差极大的情形。 6.参考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释加点词。(4分) ![]()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任莫大之责/蹈不测之祸/身危于累卵/不见其忧 B.任莫大之/责蹈不测之/祸身危于累卵/不见其忧 C.任莫大之责/蹈不测之祸/身危于累卵不见/其忧 D.任莫大之/责蹈不测之/祸身危于/累卵不见其忧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1)退,息于室与家人言,一出于诚。(3分) (2)表里皆合,无一不相应。(2分) 9.本文段与《岳阳楼记》都写到“进”与“退”,但分别体现了韩魏公与范仲淹不同的品质,请简要分析。(4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4题。(20分) 水润三星堆 张帆 ①浓缩的中国名叫江河,静脉是长江,动脉是黄河。 ②“名可名,非常名。”一个人从小到大,往往会有好几个名:从乳名、小名开始,逐渐成为学名、大名,后来有了成就的,就留下一世英名、美名……只是为了便于记忆,历史才截取事物较为凸显的部分以一斑而窥全豹。 ③我们对长江的感受也是这样。作为一个漫长、庞大而又艰辛的生命整体,从念青唐古拉起步,到东海面前放下全部负荷,长江也承载了从无名到有名的诸多等待,从多名到一名的无限提炼。譬如在我们四川的时候,长江名叫川江。而在川江上游,又被叫做岷江、沱江或者嘉陵江……其实万变不离其宗,长江就在我们身边,在我们血脉里,在我们呼吸里,一刻不曾稍离:在沱江上游,长江的名字叫马牧河或者鸭子河;再溯源,长江甚至是我们童年戏水的道道沟渠,或者雨打芭蕉的点点水珠…… ④绕了这么大一圈,其实只是为了判明一条大江与一乡土之间浓烈莫辨而又朝夕难离的胶着般的亲密关系。产生这一思维的动因,来自我故乡的三星堆。 ⑤1986年,三星堆横空出世! ⑥1986年,三星堆以长江的名义改写了中华文明史! ⑦当惯常的地理意义或者空间意义突然被赋予厚重的文化意义或者生命意义的时候,我们的震惊可想而知——长江与三星堆,就这样以一次惊世骇俗的全新组合,不由分说地占据了人们全部的想象和赞叹: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世界第九大奇迹;长江上游地区中华文明最杰出的代表……这些赞誉,在我看来,与其说是人们对于沉默了几千年的三星堆大梦突醒的惊喜,不如说是人们对于浩瀚长江重新审视后一种历尽磨难终于归巢的家园认定:三星堆的复苏,雄辩的证明了中华文明的源头不仅有黄河文明,还有长江文明! ⑧然而这毕竟是一段失散了三四千年的前缘。当我们不得不站在高天下苍茫的三星堆旁,我们知道,古老的江水已经带走太多的秘密。也许在长江的某个漩涡里,还留存着三星堆当年的模样?也许神奇、神秘、神圣的三星堆至今还在长江的某朵浪花里出没? ⑨于是,三星堆以揭秘者的身份出现,却又再次把无数难解之谜递推到人们眼前。 ⑩三星堆已被确证为文明程度极高的古城古国,不过,作为国度存在的另一要件的“文字”却至今云遮雾罩。这种“反常”,使三星堆仍然如同一部艰涩的无字天书,卡住了众多急于探究的目光。仿佛历史这艘大船穿行大江之上,在三星堆靠岸的时候,卸下了所有宝藏,却又固执的带走了唯一的通往宝藏深处的密钥? “她把名字写在水上,又让江水无语东流。” ⑪我们既不知道三星堆当时看见或听见了什么,也不明白究竟是什么弱化了我们已经进化得十分现代的视听功能。在三星堆面前,我们自卑而敬畏。奇伟壮丽、无所匹敌的造像,使今天琐屑的艺术情调无地自容。我们不知道三星堆的气魄来自何处,我们忘却了三星堆的恢宏去向何方。“只有不竭的江水,拍打我们无声的心岸。” ⑫青铜神树彻地通天,太阳神鸟吟唱枝头,一条巨龙自由穿梭……天地宇宙在三星堆变得广阔宁静,犹如我们高不可攀的外太空技术,在三星堆早已易如反掌。“辉煌属于蓝天,沉静汇入江流。”我们的尴尬还不只如此,甚至三星堆文明究竟来自逆流而上的“荆楚”,还是翻山越岭的“氐羌”,我们依然无从知晓……一条大江哺育了我们太多、赐予了我们太多,而我们回报永远太少。 ⑬永恒的江水划过三星堆,凝成一把最为中国的水土。包容万象,滋育万物,构成多元生命奇观并且推动生命上下求索的大水,是这世间我们最难忘怀的风骨,是这心上我们最最依恋的爱情。 ⑭生命只有一次,旅程如同江河:从一滴清露开始,经历悬泉、飞瀑、险滩……耐力持久的,最终看见大海。 (选自《青年作家》,初中语文工作室2010年第5期) 10.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标题中“润”字,生动揭示了长江和三星堆文明浓烈胶着的亲密关系。 B.第②段以人名类比,让人们感受到长江是漫长、庞大而又艰辛的生命整体。 C.第⑪段写我们对三星堆的自卑和敬畏,弱化了进化得十分现代的视听功能。 D.三星堆的神奇、神秘、神圣引发作者丰富的联想、深厚的情感和深刻的思考。 11.文章第⑨段中的“难解之谜”有哪些?请简要概括。(3分) 12.第⑤⑥段独句成段,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13.文章结尾“耐力持久的,最终看见大海”有什么含义?请结合全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4分) 14.第⑫段画线句子和【链接材料】都是写三星堆“青铜神树”的文字,请分析二者的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6分) 【链接材料】这件青铜器残高3.96米,由基座和主体两部分组成。树顶已残缺,基座仿佛三座山相连,主干三层,于山顶节节攀升,人们很容易联想它是一棵大树。 树的树枝分为三层,每层三枝,树枝上分别有两条果枝,一条向上,一条下垂,果托硕大,全树共有九只鸟,站立在向上果枝的果实上。再仔细观察,我们可以看到它的非凡。一条龙沿主干旁侧而下,蓄势待飞⋯⋯ (初中语文工作室节选自《如果国宝会说话》解说词)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7题。(12分) 面朝大同看小康 宋立林 ①小康,作为时代主题词,它真正为大众所熟知不过近40年的事。甩开膀子加油干,勤奋努力“奔小康”,成为了时代的风景线。于此“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年,我们追根溯源,梳理“小康”,其意涵愈发博大,其意味愈加深长。 ②小康的观念的基石便是“康”——人们对于个体幸福与美好生活的期盼与追求,这可以视为一种最为朴素且最具普遍意义的价值追求。康,首先意味着生活的安康、身体的康宁、精神的康乐,但同时也蕴含着社会的安定、政治的清明、物质的丰裕的内涵。 ③“康”字出现很早,甲骨文已有该字。康字从“庚”。“庚”是象钟形的乐器,后来引申出“乐”之意涵。在周代,“康”字已具有“安”“乐”等义项。可见,康的最核心的内涵是安与乐。在“康”前加上修饰语,便有了“大康”“小康”的说法。大康,意为“大乐”。《大雅·民劳》篇:“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惠此中国,以绥四方。”这里的“小康”即“小安”之义,表达了对生活安定、社会和谐的渴望。与勤奋劳动相连的小康,是一种积极的追求,而与安逸享乐有关的大康,则被视为应该戒惧的状态。由此看来,中国人在“康”的追求上是有分寸感的。 ④今人所谓“小康”,其实是与“大同”相对的。孔子所说:“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是谓大同”,因近代“大同说”复兴而广为传诵。“大同”之后便是对“小康”的描述:“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是谓小康。”大同与小康,相对而言。小康为小安,则大同应指太平。“大同”的理想中,既有孔子对上古历史的认知与想象,也当有某种理想化的“塑造”,因而呈现为完美至善的状态 ;而“小康”则是一种对三代以降的现实总结,既有肯定,也有批判。 ⑤大同之“大”,与“小康”之“小”,两个形容词,明白宣告了二者之间的层次差异。如果说,“大同”是孔子最为理想的社会形态,是理想社会的最优选项,那么小康便属于“次优选项”。如果说,大同是最高理想,小康则是现实目标。中国思想家们,既擘画①了大同的终极理想,给人们勾勒了一幅“理想国”的圆满图景,也不忘规划小康的现实目标,描绘可望可及的美好生活。 ⑥中国人具有“极高明而道中庸”的实用理性特质,因此中国人从不放弃对尽善尽美的“大同”社会的追慕,同时他们更关心如何切切实实地建设“小康”。 ⑦小康,在古人心里,可望可及,但并非臻善;在时人眼中,触手可及,却也非终点,因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没有止境。 (初中语文工作室摘编自《博览群书》,2021年第1期) 【注】①擘(bò)画:筹划,安排。 1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为时代主题词的“小康”,其意涵比以往愈发博大,其意味也愈加深长。 B.中国人只追求与勤奋劳动相连的“小康”,不追求与安逸享乐有关的“大康”。 C.中国思想家们勾勒“理想国”圆满图景的同时也不忘规划小康的现实目标。 D.人民向往美好生活没有止境,因此追求“小康”,并非臻善,却也非终点。 16.作为时代主题词的“小康”,其观念的基石“康”具有哪些内涵?请简要概括。(6分) 17.文章第④⑤段从哪两个层面论述“小康”和“大同”的关系?请简要分析。(3分)(五)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8-22题。(16分) 树人中学初三学生小明对初中语文教材“名著导读”涉及的一些名著存在多种版本的现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为此搜集了以下材料,并作了相关调查。 材料一:《红星照耀中国》(又名《西行漫记》)版本变化过程《红星照耀中国》最初版本是英国戈兰茨公司于1937年10月以英文出版的《RED STAR OVER CHINA》(红星照耀中国)。除了有关西安事变和《关于朱德》部分引用了尼姆·韦尔斯的笔记材料以外,全书的其他内容都是埃德加·斯诺根据考察所掌握的第一手材料写成,是一部纪实性很强的报告文学作品。1938年2月10日,《RED STAR OVER CHINA》的第一个中文全译本以“复社”名义在上海出版。由于当时特殊的社会环境,书名改为《西行漫记》。之后历次再版的中文本仍沿袭此名。1970年8月至1971年2月第三次访问新中国后,斯诺对1968年增订本进行了修改和补充,使该书更臻于完善。1979年12月,北京三联书店出版中文本《西行漫记》(根据英国戈兰茨公司1937年版翻译)。增译了第十一篇中第五节的《那个外国智囊》,使全书还原为十二章五十七小节,恢复了在英美风行一时的英文本初版的历史原貌。同时,对英文本中个别史实错误以及人名、地名、书刊名称的拼写错误也作了不少校正。1992年1月,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红星照耀中国》,全书较1937年初版主要增加以下内容:“尾声,1944”“修订版注释”以及“附录”。 ![]() 材料三:为了更好地了解初中教材“名著导读”涉及的现代文学作品、古典名著和译著的版本复杂程度,小明对树人中学55名语文教师作了调查并将调查数据汇总成如下表格。 ![]() 18.针对以上材料,小明提出以下看法,不符合材料内容的一项是(3分) A.《红星照耀中国》最初版本包含了韦尔斯的笔记材料和斯诺掌握的第一手材料。 B.北京三联书店的《西行漫记》是第一个中文全译本,还原了英文本初版的原貌。 C.如需了解杨志、吴用等人的结局,在《水浒传》贯华堂本无法获得所要的信息。 D.初中语文教材每学年都向学生介绍至少一部现代文学作品和一部外国文学名著。 19.小明在调查中发现名著版本差异体现在很多方面。请结合材料一、材料二帮小明简要概括。(3分) 20.阅读材料三,帮小明完成下面任务。(4分) (1)任务一:拟定该表格的标题。(2分) (2)任务二:写出该表格的结论。(2分) 21.通过学习和调查,小明发现,无论版本是否有差异,名著的核心内容基本不变,《西游记》讲述的就是一个 的故事,《简·爱》塑造的就是一个 的女性形象。(2分)22.从梁山人物命运的角度,小明最喜欢七十回本的《水浒传》,你认为原因是什么?(4分) 三、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小明同学参加树人中学“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演讲比赛,以下是他演讲的部分内容: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英雄。作曲家贝多芬说:“在全人类之中,凡是坚强、正直、勇敢、仁慈的人,都是英雄!”英雄,是一个比较主观的概念。所有懂得畏惧并最后战胜畏惧的人都是英雄——关键只在于那畏惧的一刻,你是选择战胜它,还是躲避它。所谓的英雄,其实就是勇于挺身而出的普通人。 小明同学“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英雄”的看法及演讲内容,在同学间引起了热烈的讨论。对此,你有怎样的经历、体验和思考?请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在主题班会上与同学交流分享。 要求:自拟标题,自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等。 2021年泉州市初中学业质量检查参考答案(语文)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10分)(1)白露未已 (2)秋风萧瑟 (3)娇儿恶卧踏里裂 (4)谁家新燕啄春泥 (5)学诗谩有惊人句 (6)英雄末路当磨折 (7)群臣进谏 门庭若市 (8)夕日欲颓 沉鳞竞跃评分说明:每空1分,错字、漏字、添字,该空不得分。 2.(3分)D 3.(7分)(1)(2分)①处:A ②处:B(2)(2分)甲:B 乙:B(3)(3分)B 二、阅读(70分) (一)(6分) 4.(3分)B 5.(3分)第一句从视觉角度侧重描写色彩;(1分)第二句以视听结合方式侧重动态描写,(1分)还有运用拟人的手法。(1分)评分说明:意思对即可。 (二)(16分) 6.(4分)(1)② (2)压倒,胜过 (3)愉悦,快乐 (4)说话,交谈 7.(3分)A 8.(5分)(1)(3分)退朝后,在家休息跟家人说话,全都是出于真心实意。评分说明:“退”、“一”各1分,句意正确1分。(2)(2分)(韩琦)言行表里如一,没有不相符合之处。评分说明:“合”1分,句意正确1分。 9.(4分)韩魏公在朝廷和在家中表现如一,(1分)体现他处事待人的真诚品质;(1分)范仲淹在朝廷为官或被贬官在外都心怀天下,(1分)体现他忧国忧民的崇高品质。(1分)评分说明:意思对即可。参考译文:魏国公度量很大,生性质朴宽厚,从来不做反差极大的事情。他的功劳超过天下所有的人,其地位在所有的大臣位居首位,但是从来没有见他(特别)高兴;他担当着再大不过的责任,面临着不可预料的灾祸,处境非常危险,但是从来没有见他因此而担忧。他悠闲愉快并且有规律,从来没有因为事物的改变而改变,一生讲话都不会虚伪掩饰。他做事、上朝的时候,就站在朝廷上跟其他官员交谈;退朝后,在家休息跟家人说话,全都是出于真心实意。有人跟随韩琦有几十年了,他记录韩琦的言行,一起反复研究,发现韩琦的言行表里如一,没有不相符合之处。 (三)(20分) 10.(3分)C 11.(3分)答题要点:没有文字之谜;文明程度极高之谜(或:奇伟壮丽、无所匹敌的造像之谜);文明来源之谜。 评分说明: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12.(4分)结构上承上启下,(1分)内容上反复强调三星堆横空出世的时间;(1分)表达对三星堆的震惊和赞叹;(1分)突出三星堆对改写长江在中华文明史上的地位的重要意义。(1分) 评分说明:意思对即可。 13.(4分)①三星堆文明具有坚韧的生命力,最终横空出世;②长江文明最终将被证明也是中华民族的源头;③三星堆文明仍有无数难解之谜,但最终能够被解读。 评分说明:每点2分,答出两点即得满分。意思对即可。 14.(6分)第⑫段采用描写的表达方式,(1分)综合运用拟人、夸张和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1分)生动形象地表现了青铜神树的神秘神圣,更具艺术表现力。(1分) 【链接材料】采用说明的表达方式,(1分)语言平实,具体详实地介绍青铜神树的构造和造型特点,(1分)给听众准确明白的认知。(1分) 评分说明:意思对即可。 (四)(12分)15.(3分)B 16.(6分)人们对于个体幸福与美好生活的期盼与追求,(2分)包含生活的安康、身体的康宁、精神的康乐,(2分)以及社会安定、政治清明、物质丰裕。(2分)评分说明:意思对即可。 17.(3分)小康与大同是相对的;(1分)大同与小康二者有层次差异:(1分)大同是最高理想,小康是现实目标。(1分) 评分说明:意思对即可。 (五)(16分) 18.(3分)B 19.(3分)①内容增减和错误改正;②篇幅长短;③译本不同;④出版社不同;⑤书名不同。评分说明:每点1分,答出三点即得满分。意思对即可。 20.(4分)(1)(2分)初中教材“名著导读”涉及的现代文学作品、古典名著和译著12部名著版本复杂程度调查统计表 评分说明:“名著版本复杂程度”、“统计表”(或“一览表”)各1分。 (2)(2分)译著、古典名著版本比较复杂;(1分)现代文学作品版本比较简单。(1分) 评分说明:意思对即可。 21.(2分)去西天取经 勇于追求自由、平等和独立人格 评分说明:意思对即可。 22.(4分)七十回本侧重表现梁山人物走向反抗、聚义梁山的经过,读得畅快;(2分)而一百二十回本接着写了梁山人物接受招安,归顺朝廷,走向失败的悲剧结局,读得难受。(2分) 评分说明:意思对即可。 三、写作(60分)23.(60分)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