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文武汉》试刊号连载(8)一个古城老地名的消失 ——悠长的鼓楼洞变身“崭新”的武昌路隧道

 人文武汉 2021-05-15

古城老地名,往往承载着历史的风云变幻,人间的悲欢离合,所以老地名总是得到后人们珍惜。武昌黄鹤楼脚下东南边、阅马场附近的百年山洞——鼓楼洞,就是这样一个老地名。

    说到鼓楼洞的来历,先得从它附近的另一个山洞讲起。在武昌司门口附近的解放路,并不宽敞的道路上有两座并列的高架桥横穿街面,一座是长江大桥的引桥,另一座是铁路桥。其实,这两座桥的位置在明代是蛇山的一个山洞。蛇山东起长春观附近,西达长江边,明朝崇祯年间,清兵南攻,明朝告危。崇祯皇帝听说武昌蛇山是龙脉所在,凿断龙脉便可永葆江山,于是命人分别在武昌蛇山和汉阳龟山铁门关取土除石、开山凿洞(即所谓“龟断颈、蛇断腰”),以此破坏风水,消除心患。崇祯在武昌蛇山开凿山洞的地方,位于长街(今解放路)与蛇山交汇点,这里有座历史悠久的南楼,亦名楚观楼,俗称鼓楼,因而该洞被称为“鼓楼洞”。南楼毁于1935年,当时,为扩修长街,将蛇山南楼及邻近建筑全部拆毁,同年,在原址建起一座钢筋水泥结构的蛇山桥。(图1

图1 1935年建成的蛇山桥

       到清末,位于司门口的鼓楼洞已不能满足城区发展的需求。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时任湖北巡抚端方为畅通蛇山南北交通,制订了开凿蛇山第二个山洞的计划,由总兵张彪负责,带兵丁三千,凿石开路,用期34天,修路170丈。开凿第二条穿越蛇山的道路。该路贯穿南北,南起今武珞路,北止民主路中段。因司门口有明末开凿的蛇山鼓楼洞,故此洞又称“新鼓楼洞”。现存一块《开通蛇山治路记》石碑,详细记载了张彪率军开通这一隧道的经过。该碑题款:阳湖史谦书;落款:总兵张彪代理武昌府知府黄以霖刻石为记焉。(图2

图2 《开通蛇山治路记》碑

光绪三十年(1904年),新鼓楼洞洞内整修,用旧城砖衬砌洞拱,于次年竣工。洞口两端拱顶正中朝外墙面,有石刻“武昌路”三个大字,为民国二年黎元洪所题。“文革”时,石刻被人铲除。(图3

图3 武昌路旧照

据《武昌老地名》记载,新鼓楼洞曾于1921年“因多年雨水浸蚀,山洞坍塌,交通阻塞。”192691日至1010日,武昌城在北伐战争时期曾发生十分惨烈的围城战,有张拍摄于武昌城被北伐军攻克后的照片显示,在新鼓楼洞洞口摆满了暂厝待葬的棺木。武汉大学教授向虎雏分析:这些棺木里装的应为守城军阀刘玉春部的阵亡将士,当时正值炎夏季节,古楼洞相对阴凉、通风,适合放置棺木,而能够以棺木收置尸体并放于此地,为守城军队可能性最大。由此可见,新鼓楼洞直到此时也是封闭的。(图4

图4 武昌城被北伐军攻克后,在新鼓楼洞洞口摆满了暂厝待葬的棺木

1927726日,武汉市政府工务局组织有100名工人的工程队重新修洞,施工方将一万余方的洞内土方移至蛇山脚下阅马场、长湖等处,并准备挖断蛇山在洞上架铁桥。但是,此次修复工程因政权更迭而中断。

1928年,武汉市政工程委员会决定继续修复该洞,由彭荣泰营造厂以57781.25元中标承建,于19289月开工,至192941日竣工。修复后的山洞长78公尺,高5.6公尺,宽8.2公尺,钢筋混凝土拱壁厚61厘米,拱角厚91厘米,拱基厚107厘米,总造价67363元。这是武汉市最早使用钢筋混凝土结构的隧道工程。修复后的洞内马路中间为18英尺(5.4公尺)宽碎石路,两边人行道为各宽4.6英尺(约1.4公尺)水泥三合土路。同期武昌路全线新建了车行道和人行道。

1935年,司门口鼓楼洞改洞为桥后,新鼓楼洞即成为穿过蛇山的唯一山洞,而且名字被除掉了“新”字。鼓楼洞历时百年而保留下来,一直沿用至今,后人既俗称其“古楼洞”,又因它在武昌路路段之内,亦称其为“武昌洞”、“蛇山洞”。        

 20113月,历史悠久而又命运多舛的鼓楼洞受到保护,挂牌为“武汉市文物保护单位”,却不料,有人给它起了个崭新的名字——“武昌路隧道”。再过去十年、二十年或者五十年,“鼓楼洞”是否还会被人忆起?鼓楼洞的故事是否还会被人提起?(图5、6)

图5 武昌路近照

图6 武昌路隧道的市级文保单位及历史介绍铭牌

长按关注人文武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