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文武汉通山、通城文化考察纪行(2)江源村座谈“文保”

 人文武汉 2021-05-15

2018111718日,应通山县江源古民居保护管理理事会邀请,武汉共享遗产研究会人文武汉学会赴通山县、通城县进行文化考察。其间,人文武汉学会与通山县文物局、江源村古民居管理理事会、村委会举办座谈会,互相交流了古村落保护利用、城市工业遗产保护利用等文保工作经验与体会。相继踏访了通山县江源古村、通山县闯王陵、全国文保单位王明璠故居,通城县闯王陵、天岳关等地,探访记录历史典籍与民间传说,祭奠抗日英烈!

保护古老江源,建设美丽乡村

江源明清民居群位于通山县红港镇江源村,分别有成氏宗祠(五乡苏维埃旧址)、老宗屋群落(子英乡苏维埃旧址)、王氏老屋、成家畈老屋群。江源自然村为北宋著名军事家王韶后裔世居地,至今村内遗存下来的明清古建筑计2万余平方,有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王氏老屋),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子英乡苏维埃旧址、五乡苏维埃旧址)。现在,这些珍贵的明清古建筑均得到妥善保护。

江源古民居群远眺(上、下图)

江源村文化遗产保护的功臣,当属本土村民王定钊以及在其倡导下成立的江源古民居保护管理理事会。

王定钊为南昌市音响器材批发行业实业家。2005年始,不予余力,从事家乡文化遗产保护。大量拍摄、收集、整理、编写、传播江源古民居,极大提高了知名度,促成了古民居群内省级、县级文保单位的挂牌。他与江源村村委会紧密配合,充分利用江源古民居保护管理理事会的民间志愿者力量,在村湾倡导爱护环境、保护文物、尊老爱幼的良好行为规范,将竖立文保理念与建设美丽乡村有机结合,获得值得借鉴的珍贵经验。

1117日,人文武汉学会参观考察了江源明清古民居群,两地社团组织召开文保座谈会交流了经验。

两地社团组织文保座谈会纪要

1117日参加参加座谈会的双方代表分别有:

通山县文物局副局长范国干

江源村支部书记成纯然

江源村村委会副主任候选人王能志

江源古民居保护管理理事会常务副会长王定钊

武汉市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所长 武汉市文史馆馆员 武汉共享遗产研究会人文武汉学会会长 张笃勤

武汉共享遗产研究会人文武汉学会副会长 武汉电视台记者侯红志

武汉共享遗产研究会人文武汉学会副会长 台儿庄战役研究会理事 田联申

第二届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十大杰出人物 武汉市文史馆特约馆员 刘谦定

辛亥革命网编审 武汉辛亥首义研究会秘书长 万学工

武汉竹枝词学会副秘书长 李铁桥

武汉共享遗产研究会人文武汉学会理事 湖北图书馆研究员 昌庆旭

武汉共享遗产研究会人文武汉学会理事 武船重工集团高级工程师 李新桥

武汉共享遗产研究会人文武汉学会理事 韩少斌

武汉共享遗产研究会人文武汉学会理事 孙庆力

武汉共享遗产研究会人文武汉学会会员 著名收藏家 朱汉昌

武汉共享遗产研究会人文武汉学会会员 吕庆华

著名文保人士 刘文斌

武汉公交集团办公室副主任 武汉作家协会会员 李少茂

原武汉市江岸区房管局安全鉴定站站长,老山战斗部队功臣 军转干部 邓伟明

武汉第二职业技术学校教师 江军

抗战老兵后裔 王智仁等

范国干:通山春秋战国时期为楚国边境,历史上边境居民平时为民,战时为军,屯田地貌处处可见。明代由于朱元璋戒心所致,有意分民,移民由陕丹经江西入通山。全县1990年第三次文物普查时,有古建筑群216处,2017年为180余处。由于王定钊的人物影响,江源古民居保护十分成功。其王氏老屋从今年11月底开始,由省级文保单位申报国家级文保单位。

王定钊:现在江源村村民文保意识普遍提高。村里成立理事会时,在北京、上海、武汉、成都等地打工的年青人都赶回来参加,集资十多万,用于遗产保护。理事会现在在村里实行禁鱼令,劝导村民不要拆旧房,并联合大家集资买绿地。在村里开展各种群众娱乐活动,建设特色文化村,将古村保护与美丽乡村建设结合起来,才有可能事业长久。

张笃勤:商业,手工业文化均发源于农耕文化。建设美丽乡村,离不开农耕文化的传承。江源村保护质量高,数量多,值得学习借鉴。关于老房子保护有个思考,民居的活化利用,进而得到有效传承是个更大的问题,现在,许多古民居处于无人居住、使用的状况,处于“博物馆”式的保护比较常见。房子一旦没人住,迟早要毁坏,而且有时毁坏得更快。所以,古民居及文化遗产保护问题我们应开拓思路,要变成有人住,有人使用,他们才会有生命力,文物保护工作及成效才会长久,才会受到人们欢迎。因为保护与人们的自身利益是紧密联系的,变化才会有生命力。譬如,我们将老房子维护保养成通风、采光、现代居住构件兼容的居住空间,让人住进去,势必增强保护效应,达到目的。

刘谦定:40年来,许多老地名消失了,希望我们这一代留住他们,给老民居留出空间,让他们更能益寿延年,服务于后代。可以摸着石头过河,古建筑一定要有人住进去。

田联申:我看到现址农村的房子贴瓷砖,是一种十分落后的做法。在古村落兴建房子,应注意环境协调,新房子要保持新功能,但外观应与老房子风格保持一致,照老房子的样子做,这样,古村落群才会更加“古色古香”。

会上,人文武汉学会向江源村赠送了《徽章上的武汉》、《中流砥柱——抗战时期中共军事将领》、《中山舰与武汉》书籍和文创品。

江源明清民居群

江源明清民居群位于通山县红港镇江源村,分别有成氏宗祠(五乡苏维埃旧址)、老宗屋群落(子英乡苏维埃旧址)、王氏老屋、成家畈老屋群。

 江源村最早姜姓居住河流两岸,以姓氏取名姜源,后姜姓迁移无人居住,王姓迁入改为江源。全村160余户、800余人口,江源古民居群始建于明隆庆年(1572年)前后,距今440余年。2015年,经省古民居保护中心总工程师现场考证,有明、清建筑共11栋,明代建筑在民居群所占比重达70%以上。

子英乡苏维埃旧址-----老宗屋

   江源古民居老宗屋江源村村中央,占地面积8000余平方米,一进六重主屋,横屋三重相抱,天井由天然大理石铺设,规模宏大,最上重为该村三大房祖宗堂。厅堂高大气派,气势恢宏。两边各有正房两间、厢房一间、天井一个;大堂与中堂之间用屏风中间相隔,其他结构与大堂相同;三重结构与前面不同,为东楼西厅式,东面为六个厢楼,西面为大厅,中间为天井,前三重之间由大门相隔。前面为一个大禾场,是族人晒谷和活动场所。

成子英,又名成华春,家乡文宣村在1949年前属于阳新县燕厦区,现在属于通山县九宫山镇。他出生于1906年,就读于武汉甲种商业学校。1925年冬,经罗伟、曹大骏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进入省农运干部训练班学习。结业后,被省农协任命为特派员,回阳新指导农运工作。1926921日,北伐军攻克阳新县城,建立国共合作的阳新县党部,成子英当选执行委员,主持农运部工作。他深入龙港和家乡燕厦等地,宣传中共中央关于农民运动的决议,在农村各级组建农民协会,农民运动迅速掀起高潮。

 1927227日,阳新县反革命势力的总头目朱仲炘纠集同党,串通反动县长,秘密收买土匪恶棍和流氓打手,蓄意制造了阳新“二二七”惨案。朱仲炘等人兵分三路,突然包围、逮捕了县农协干部成子英等9人。将预先准备好的柴堆点燃,将成子英等9人的手脚捆住,浇上煤油,抛向火坑。成子英等9烈士牺牲后,国民党中央组成以邓演达、吴玉章、毛泽东三人为委员的组织委员会处理此案。192748日,阳新县举行追悼九烈士大会,当场判处朱仲炘等7人死刑,就地枪决!

土地革命中,鄂东南苏维埃政府将成子英的家乡文宣村改名为子英乡,以纪念农运榜样、革命先驱成子英。

1926年底~1927年初,成子英(左)与同为武昌农民运动讲习所的同学何松涛合影 (网络图片)

201598日,老宗屋发现了六块扁牌。分别为“胆荻教严”、“庆座风生”、“萱鬓燕喜”、“节孝可风”、神姿秀薇”、“衍我烈祖”。还有两块匾牌为“崖宁堂”、“承志堂”。由保护理事会赠给了咸宁市博物馆。

其中“胆荻教严”是老大嫂子舒氏太婆护养、教导俩弟弟(父母早逝,留下俩年幼弟弟,其中一个嗷嗷待脯,自己刚生小孩不久),胜过自己亲生小孩。后弟弟成才,其一为进士,在大嫂七十大寿时,奏请皇上由大学士书写赠送。

五乡苏维埃旧址------成氏宗祠

位于江源村南岭口成氏世居地(距王氏老屋1.5公里)。坐南朝北,一进三重,两个天井,四水归堂,总建筑面积1100平方米。始建于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由当地进士成可贞提议,8年建成。

建筑由前、中、后三大厅和左翼(横屋)仓库、厨间两大部分组成。主体建筑有正门、戏台、排楼、柴门、幽门。

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进士府第王氏老屋

位于江源村南侧迪德堂,建于清代,距今有180余年,为此村进士出身王迪吉与富甲一方的大财主王迪光兄弟等人所建。由东西并联的正屋与横屋组成,面阔共8间,深四进,占地面积2300余平方,建筑面积1404.36平方米,砖木混构。

穿斗与抬梁木构架,正屋面墙呈八字门楼式,硬山顶一字式山墙,小青瓦盖顶,外檐饰墀头和砖瓦质翼角,各进明间分设槽门、中门,前进天井二侧饰镂孔花砖看墙,各进前后檐饰卷棚和望板,正脊饰斗拱,浮雕龙状挑尖梁。横屋二、三进之间以影壁式镂孔花墙隔断。整个建筑高大庄重,具有一定的气势,外貌与装修上不泛建筑科学艺术价值。

19381017日,阳新县城沦陷后,国民党阳新县政府机关被迫迁至燕厦江源村王氏老屋,阳新中学转至江源老宗屋。

长按关注人文武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