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武昌史话】武昌城昙花一现的出入证

 人文武汉 2021-05-15

191110月武昌起义时,武昌城东南西北绕城计有城门10座:宾阳门(大东门)、通湘门、中和门、保安门、望山门、文昌门、平湖门、汉阳门、武胜门、忠孝门(小东门)。武昌守城司令官出入城门证,是非常时期的产物——和平时期人们进出城门是不需要证件的。

出入城门证

这枚出入城门证,是迄今为止所见辛亥革命证物里设计最简单的一种。出入门证长约9公分,宽约6公分,上下两端处理成圆弧状,紫铜材质两面均阴刻隶书汉字,正面刻字为“武昌守城司令官”,背面刻有“出入城门证”。

这枚城门证制作较粗糙,既未设计装饰图案,所刻文字也并不工整,给人有匆匆制成之感。别看这枚证章不起眼,却再现武昌首义后初期的紧张气氛。

军政府首创“司令官”一职

19111010日晚7时,,湖北新军工程营革命党人在城内打响武昌起义第一枪;驻扎在城外的新军炮八标从中和门入城在楚望台、中和门、蛇山布防向督署开炮,11日即占领了武昌城。

起义爆发后,汉口、汉阳还被清廷控制,为防止清军进攻,起义后成立的湖北军政府即关闭了武昌城各城门。据《辛亥首义史》记载:11日,汉口租界人士用望远镜看到,长江对岸武昌城的汉阳门、平湖门等城门紧闭” ,为严防清军进攻,军政府要凭证出入城门是非常紧要的,这枚“武昌守城司令官出入城门证”便是见证。

辛亥首义爆发前,清朝官制中并未设“司令官”一职,起义爆发后,湖北军政府一度代行国家政令,在19111017日颁布的《中华民国军政府暂行条例》中,首次出现了“司令官”一职。其中第二章第八条明示:“中央司令官由都督兼任、地方司令官由各地军事长官兼充,秉承都督执行任务。”

666 ” 另类出入城门证

武昌起义后为防止城内清军官兵外逃,起义民军加强了进出城人员的盘查,但发放的出入城门证毕竟数量有限,数字666”就成了另类的出入证;来自北方的清军满族官兵一般都不会说湖北话,用方言说“666”拦住了那些想蒙混出城的满族官兵,这个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原中共中央委员、解放军副总参谋长伍修权将军在他的回忆文章《我一生中最重要的转折点》中也记述了此事:

起义以后,革命党到处搜捕捉拿清朝官兵,因为这些人大都是外来的满族人,虽然换了装,口音却改不了,起义军就拦在城门口一一盘查,遇到可疑的人,就命他念几遍“六百六十六”这几个数字,凡湖北人都念成“陆百陆十陆”,外地人特别是来自北方的满族人一念就露陷了,有不少人就这样被查获抓走了,其中有的确实是欺压过百姓的贪官恶棍,有的却是一般的小吏和清兵,结果都被不分青红皂白砍了头。那时正是八月十五中秋节前后,这次大肆捕杀清朝官兵中的满人,被武昌当地人称为我国历史上的又一次“八月十五杀鞑子”。

求实制作

悠悠五百年武昌城

排工歌

远望湖广高又高,九门俱用铜铁包。

窝风避浪文昌门,升斗量米平湖门。

迎宾接驾汉阳门,挑鱼卖菜武胜门。

推车抬轿忠孝门,游山玩景宾阳门。

推翻满清起义门,姑姑烧香保安门。

和尚骑马望山门,这是武昌九座门。

武昌城基本定型是 1371年(明洪武四年),明朝开国功臣、江夏侯周德兴增拓武昌府城,将城区扩大到黄鹄山(今蛇山)南,该山始包入城内。

当时的武昌城辟有9个城门,东有大东门,东南有新南门,南有保安门、望泽门,西南有竹簰门,西有平湖门,西北有汉阳门,北有草埠门,东北有小东门。 

1535年(明嘉靖十四年),都御史顾磷重修武昌城时,改大东门为宾阳门,新南门为中和门(辛亥革命后改为起义门),望泽门为望山门,竹簰门为文昌门,草埠门为武胜门,小东门为忠孝门。清光绪年间,湖广总督张之洞于中和门和宾阳门之间增辟一门,称通湘门,设车站于门外,以通湖南。由此,武昌城共有十门。

旧武昌城的范围是:现在东到民主路和小东门,西到临江大道平湖门和汉阳门,南至紫阳湖和保安街,北抵中山路积玉桥的范围,正好处于蛇山的周边、凤凰山以西的地方,城的周长约为20里。

1927年武昌城垣为何拆毁?

1371年明朝周德兴增拓武昌府城以来,武昌城共存在了556年,其间8次修葺。至今的起义门,是武昌城仅剩的一座城门,而这座城门被保留,是因为与辛亥革命的关系。19111010日晚,起义的南湖炮队就是从这座城门进城,在战斗中起到了重大作用。

1974年,一人行王炎生在修葺前的起义门。

那这武昌城到底拆于何时?是为何被拆呢?

1926年,北伐战争爆发后,北伐军沿京广线一路向北打,相继取得贺胜桥、汀泗桥战役胜利,北洋军阀吴佩孚的军队败退后,其部将刘玉春,陈嘉谟率军退入武昌城据守。831日,北伐军发动第一次攻城,未达到目的。91日晚,北伐军第四军和第七军,第一军第二师全部到达,92日对武昌实行了包围。93日凌晨3时,北伐军发动第二次攻城,进攻再次失利。两次攻城受挫,总司令蒋介石于93日夜召开紧急会议,限于四十八小时内攻下武昌城。但是,于95日发动的第三次攻城再次以失利告终。面对惨烈的战斗伤亡,北伐军随即停止了攻城。至此,北伐军采取围城战略,封锁外面与城内的物资供应及其它联系,致使武昌围城达41天。

围城期间,城内曹祥泰、张万太两个米厂被吴军窃掠,至围城中期,全城无食物可寻觅,军马都已杀尽以充饥,士兵仅食两餐;围城末期,城中百姓尽断粮,人们先是掘紫阳湖的藕,继则挖芭蕉以及可食的树根,终则杀狗,甚至穴中蛇。

由于此次攻武昌城,北伐军付出巨大牺牲,吴军也死人不少,武昌市民遭受的41天围城之苦更是惨烈。武昌城被攻克后,市民生恐再遇类似围城,继而重蹈覆辙,便强烈要求拆除武昌城。

1926年工务局招工拆除武昌城墙,1929年完工,仅留下起义门的一段残垣,至此以后,武昌再无成规模城垣。

打捞江城记忆  钩沉三镇往事

编辑:田联申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