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传承武汉城市史共同努力 江汉大学城市研究中心、“人文武汉”座谈会纪实

 人文武汉 2021-05-15

20201224日上午,经著名学者涂文学教授提议的“江汉大学城市研究中心、人文武汉文保志愿者团队交流座谈会”在江汉大学图书馆举行。

武汉市社科联副主席、江汉大学武汉研究院院长、城市研究中心主任涂文学,江汉大学副校长、城市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李卫东,研究中心副主任邓正兵等出席。人文武汉文保志愿者团队方面有著名学者王汗吾、武汉市摄影家协会主席麻建雄,团队负责人侯红志、田联申、韩少斌、严涛、胡晋鄂,湖北省图书馆研究馆员谱牒专家昌庆旭、木兰传说国家级非遗项目传承人叶蔚璋、武汉长庭陶瓷博物馆馆长余长庭,著名收藏家万学工、朱汉昌、肖琴学、袁厚翔、乐汉等出席。

涂文学教授发言

涂文学教授在发言中,对人文武汉文保志愿者团队多年来坚持城市文化遗产保护给予了高度评价和热情鼓励。他说:这个团队非常活跃,在市民和决策层都有影响,他们的呼吁和保护行动有成功,也有失败,但其社会意义是重大的。

20197月至今年12月,“人文武汉”微信公众号已发布原创文章400多篇,内容涉及城市文化遗产记录、研究、保护等多方面,其中,在今年初新冠疫情期间刊发文章30多篇,以疫区当事人眼光深刻记录了武汉人的英雄情结和高尚情怀!涂教授说:我每天看“人文武汉”已成习惯,大家在城市史研究上很有见地,有绣花的功夫,给人许多启发。涂教授表示,至今,他在市区相关会议上和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多次提到“人文武汉”所作的努力,希望有关方面重视和利用好这股力量。

江汉大学副校长李卫东发言

人文武汉文保志愿者团队成立于2004年,由武汉市学术界、文化界、工程技术界各方人士组成,坚持从事武汉城市文保志愿者工作十六年,成为政府管理部门的重要辅助力量,起到了积极的社会作用。201712月获得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授予全国“讲好中国文物故事杰出团队”称号。

作为民间团队,“人文武汉”在城市文保和城市史研究领域发挥自身特长,突出“土著”的地理优势、田野调查的行动优势、地面承载物及掌握丰富藏品的“资料源头”优势等,在江大城市研究中心的指导下参与到工作中去,为丰富研究内容作出自己的贡献。

方志专家王汗吾发言

江汉大学城市研究中心成立于2005年,是中国城市研究会的发起单位,至今已完成武汉通史民国卷、武汉沦陷史、武汉城市简史研究等三十多部学术专著、承担东湖风景区发展规划定位等多个重要项目。该中心将“在研究武汉上有重要话语权、在中国城市研究领域要有一定话语权”定为工作目标,以至形成重要影响力。

涂文学教授和江大城市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李卫东教授表示,中心将提供条件,与“人文武汉”在开放性招标课题、研究文库申报、共享数据平台建设、武汉历史文化展陈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

朱汉昌、余长庭

叶蔚璋、田联申

韩少斌、严涛、乐汉

乐汉、万学工

袁厚翔、麻建雄

左一肖琴学 右二武汉历史文化数据平台副总经理夏骏峰

 在当天的会议上,双方达成如下初步意向:1、“人文武汉”与江大城市研究中心通力合作,为“武汉历史文化数据平台”提供文字、图片等相关资源,充实、丰富平台建设;2、研究中心提供条件,支持“人文武汉公众号”原创文章集结出版系列专辑、支持出版“人文武汉”编撰的书籍《武汉老照片》

麻建雄将《大城根脉》等作品捐给江大研究中心

打捞城市记忆  钩沉三镇往事

编辑:田联申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