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行走天下 | 青山一道同云雨 明月何曾是两乡 人文武汉团队寻访萍乡安源

 人文武汉 2021-05-15

 作为人文武汉汉冶萍寻访交流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20201120日21日,人文武汉团队三十多位成员赴萍乡安源进行了二天收获满满的参访。

我们见到了当地几位可敬的学者朋友长期从事汉冶萍和安源历史文化研究的原安源煤矿党委副书记、安源精神研究会顾问孙正风,和从事井下采煤工作40年的矿工作家、安源精神研究会特聘研究员李小建。两位老师早早的在相约抵达地点等待着我们这些绝大多数、素未谋面的朋友,详细安排了后续的行程。

两位老师一直陪同着我们,从张公祠、工人夜校、老工人俱乐部、安源工运纪念馆、安源煤矿、安源罢工谈判旧址公务总汇、小金库和矿务学堂、盛公祠、东西南北院、八方井毛泽东故居、总平巷、消费合作社,到工人俱乐部和安源工农兵政府,以及秋收起义军事会议旧址。

小山上的洋盛公祠

孙老师热情干练,抑扬顿挫的讲解,配合丰富的手部动作,“这个是……,这里原来……”,一个个生动的故事,一件件鲜为人知的背景资料,传递到我们脑海中。“让你们多看点”,他一直面带微笑的讲解着,回答着,即使感到时间不宽裕而有些焦虑也不失笑容。

李老师更是唯恐照顾朋友不周,一直在忙前顾后。不顾辛劳为我们专门送来他的著作,宝贵的资料。他有意隐藏着代表他荣光的左手,挥动着他那有力的右臂为我们指点迷津。顺着他的手指,隐现出公务总汇楼下的人潮;顺着他的手指,我们找到了盛公祠前的古老炮台;顺着他的手指,我们看到了百年矿井驶出的矿车。谢谢了,责任和感情支撑着的朋友们!

夜色浓了,朋友情也更深了。双方师友在安源煤矿会议室内座谈交流。汉冶萍历史文化研究专家、井冈山干部学院客座教授,原萍乡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副局长、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党委书记、馆长黄仂,不顾有病在身,戴着颈椎护具赶来和大家见面。他首先对我们的到来表示欢迎,畅想双方合作交流的前景。学会顾问、原张之洞与汉阳铁厂博物馆馆长顾壁阶老师和学会负责人侯红志老师代表大家向朋友们表示感谢。双方互赠了礼物,交流了双方的情况和研究成果。

交流中,黄仂老师谈到了萍乡近代的三件大事,汉冶萍萍乡煤矿建立、萍浏醴起义和秋收起义。其实,这三件大事都与武汉有着紧密的联系而又产生巨大的影响,甚至改变中国近代历史的进程。

无疑,一百多年前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大型钢铁联合企业汉冶萍煤铁厂矿公司的建立是真正把两地紧紧的连在一起。堪称"中国钢铁工业的摇篮"的汉冶萍对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和两地的繁荣是怎样形容也不为过。毛泽东同志就是从汉口三教街的怡和房子,带着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信念,来到这里,建立了工农武装而走上井冈山,从而推翻了一个旧世界。

1906年的萍浏醴起义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大规模的起义,而武汉“中国大陆唯一之革命团体”日知会总干事刘静庵就是为响应萍浏醴起义被叛徒诬告为哥老会首领刘家运被捕入狱病逝狱中三个月后,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爆发。日知会及刘静庵的革命活动,为辛亥革命作了思想和人才准备,积极促进了武昌起义。这二次起义动摇和推翻了几千年封建统治,建立了民主共和。

萍乡和武汉从历史上都形成于东汉末三国时期。也都得益于清末近代工业的兴起,从而更早的接触了先进的生产工艺和革新图强的思潮。一批批离开土地和原始劳作的产业工人,也为不断的社会革命提供了力量和土壤。一百二十多年前查办煤务的张赞宸从汉阳来到萍乡安源时,他可能没有意识到,不久的将来,他走过的这条路,多少追求真理的萍乡人也跋涉在这条路上。比如党的早期领导人凯丰、兵工专家吴运铎,抗日将领姚纯等等。

历史往往有着这样的巧合,张国焘从这里走上探索的道路,又在汉口走入岐途。而在汉口接待他的也是萍乡人蔡孟坚。蔡孟坚在武汉八年,做过中统调查员、武汉行营侦辑处长,汉口、省会武昌警察局长。他在汉口抓捕过顾顺章,在武昌整顿警务、整治市容。武汉沦陷前兼任武汉警备副司令兼武汉保卫指挥官,反对无条件的焦土抗战,保护了武汉大学和第一纱厂。

公务,当年刘少奇方谈判之地

汉口铭新街有一幢二层楼房是大革命时期中共中央组织部旧址,而它的认证就得益于我军早期无线电专家、萍乡人宋侃夫。宋侃夫解放后一直在湖北工作,曾任武汉市委书记多年。他曾在大革命时期在此工作,文革时又曾被困于此,对这幢小楼渊源颇深。

在萍乡安源也有一幢二层小楼,是为了纪念张赞宸十年努力建矿的张公祠,现为安源国家矿山公园博物馆。这幢小楼黄兴曾在此主持召开辛亥先烈黄钟杰的追悼会。 以安源工人为主的秋收起义第二团从这里出发。做过安源镇政府办公场所和红领巾纪念馆。我们人文团队到萍乡也以此为标示抵达和离开,结识孙正风、李小建老师,而又难舍的挥手道别。

哦,谁会想到,抗战时期,张公祠也曾被萍乡中学初中部使用,又有一位把武汉当做第二故乡的萍乡人曾在此就读,他就是被称为“武汉通”的著名历史学家、武汉市社科院副院长、研究员皮明庥。

20世纪50年代,皮明庥来到武汉学习和工作,后长期从事武汉城市史研究。他为武汉写史,以1200多万字的著述成果享誉全国,在国内外发表文章300多篇,主编出版了《武汉通史》(十卷本)《武汉百年史话》《一位总督·一座城市·一场革命》《高山流水·知音江城》等著作40多部,从不同侧面构成了一幅全景式武汉历史长卷。 皮老曾说,他是江西人,到了武汉多年,就把武汉当作自己的家乡,他热爱武汉!

,巷,江西武汉一样念hang

“江西填湖广”,湖北与江西有着难以割舍的故土乡情,武汉与萍乡又有着休戚与共的革命情谊。而两地的民间文保人士,又因为共同的责任和感情,通过这次交流活动,把彼此的心贴得更近。

打捞城市记忆  钩沉三镇往事

编辑:田联申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