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里巷故事 | 流淌着红色基因,黄石富源煤矿与汉口富源里

 人文武汉 2021-05-15

江汉区前进一路富源里 田联申摄

上世纪50年代还是孩提时代,我家住在富源里附近的大陆里,去六渡桥民众乐园玩时常路过前进一路富源里,巷子口有持枪的士兵站岗,里面住着解放军,披着“神秘”的面纱。据《武汉地名志》载:

【富源里】 Fuyuan Li位于江汉区前进一路与民意一之间。西北至民主一街,南至民主二街。面积5200平方米门牌1-12号。1920年由富源砖瓦公司建房成里,称富源里。1967年并前进一路,1972年复名富源里。多层砖木楼房。近年建6层高楼一栋。现为06单位汉办驻地。可通行汽车。

《武汉地名志》载富源里由富源砖瓦公司建房成里,修志时当是有证为据的 。湖北省图书馆研究员昌庆旭对砖瓦颇有研究,他告诉我“历史上,由汉阳裕记、阜成、华新、富源、恒泰等砖瓦厂生产的各类砖瓦,因为质地优良,声名远播,被时人称之为“汉阳瓦”,主导武汉和长江流域市场。确实有富源砖瓦厂”,他还给我发来有汉阳富源机器砖瓦厂的生产的机制瓦照片。

汉阳富源机制瓦 昌庆旭供图

但武汉文史研究者一直有不同的看法,主张“为富源煤矿所建”,虽言之凿凿,但苦于没有资料证实。没想到武汉的兄弟城市黄石却有人关注富源里的历史,及“拆”与“留”的命运。202149日的《黄石日报》发表了记者的文章:在汉口,黄石有块“红色飞地”,颇为引人注目。

417日,人文武汉汉冶萍寻访交流活动一行33人赴黄石寻访,车上武汉地方志专家王汗吾告诉大家,黄石有位陈良渠老师与我们一样有人文情怀关注城市历史文化,关注汉口富源里的前世今生。车到我们寻访的第一站工业遗址华新水泥厂,陈老师已经在此迎候我们,还带我们探访了富源煤矿旧址。

2021年4月9日 黄石日报 

在汉口,黄石有块红色飞地

近日,在汉口六渡桥前进一路,唯一以黄石市历史上一家著名企业富源煤矿名称命名的里弄“富源里”就要被拆除。一名七旬的黄石老人却坐不住了,这究竟是为何?

原来,老人名叫陈良渠,是湖北理工学院矿冶文化研究中心特聘教授,一直致力于研究并弘扬我市的矿业文化精神。“富源里不仅是黄石近代工业发展的里程碑,还对黄石传承爱国主义教育有着重要意义”,陈良渠说,“富源里是黄石人民与武汉人民共有的历史记忆,遗存一旦拆毁,将永远无法恢复。”

陈良渠老师

据了解,在洋务运动影响下,涌现出一批又一批爱国民营企业家们,他们积极在各行各业崭露头角,富源里当时的拥有者富源煤矿就是在这样的一个大环境里产生的。当时富源煤矿总部在武汉、生产厂矿在黄石,公司负责人大多数是武汉著名的实业家,近、现代武汉民用煤大多都由黄石富源煤矿等煤炭企业供应。后来因富源煤矿经济效益良好,公司负责人便将资金一部分用于扩大再生产,加大产业规模;一部分用于投资,在武汉六渡桥地段附近购置近十亩地皮,随即建造了富源里。

谈富源里,就不能不谈富源煤矿了。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富源煤矿不仅是湖北最大的煤矿,也是黄石地区经济效益最好的龙头企业,更具有光荣的革命历史,党的创建和大革命时期,1922年入党的富源煤矿矿工陈宗俭和1922年入党的富源煤矿矿工谢邦青在黄石富源煤矿组建了湖北最早的一批工矿党支部和工会,并担任负责人。其工会在黄石地区曾多次组织爱国活动和维权罢工运动。

1935年 富源煤矿口 陈良渠供图

被誉为我国的“保尔·柯察金”,著名兵器制造专家吴运铎也是这个时期在富源煤矿成长起来的优秀矿工代表。1937年后,中共长江局和新华日报在汉口开展工作期间,周恩来等一部分同志居住在六渡桥民意一路85号“大陆里”(新华日报)报社楼上,董必武等一部分同志就居住在富源里现存的旧居董公馆楼上。两处相距仅50米,首尾相望,相互呼应,一些重要的会议和活动大都在富源里这边举行。国共合作期间来汉公办和路过武汉的党内、军内领导人大多也都曾在富源里留宿。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富源里这样一个红色遗址的存在,确实对于黄石和武汉人民有着深刻的意义,是两地人民刻在骨子里的红色基因。而因历史原因,目前富源里大多建筑已经被拆除,仅存董公馆1000平方米的主楼建筑。

黄石是新中国重要的工业资源基地,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摇篮,黄石的老企业曾为共和国作出过卓越的贡献。富源里不仅是武汉的历史文物,也是黄石市工业遗产和矿业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保存和维护好富源里的里弄名称和富源里仅存的老建筑意义重大。

陈良渠表示,“杰出的代表人物是历史文化的灵魂,我市在不断地申办老工业遗址、建设规模宏大的矿博园、地质馆等等楼堂馆所的同时,更应该重视文化内核和灵魂的挖掘和弘扬,将那些毕生奉献给实业救国先驱们的功勋业绩和精神作为历史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才能更好地塑造城市之魂、才能更好提升城市知名度、才能更好地教育年轻一代,才能承上启下、代代相传。”

原载《黄石日报》

前进一路 右侧为富源里

为何家住黄石的陈良渠先生关注武汉的、名声不大的里分富源里?据陈老师介绍他的祖父陈定安是汉冶萍的先驱,公司早期的生产技术管理干部,自清末到民国曾在汉阳铁厂、大冶铁矿和汉冶萍萍乡煤矿工作30年,1922年与高寿林矿师一起回到黄石接手了富源煤矿的生产技术管理工作直到1936年。

为此,陈老师收集了很多黄石富源煤矿的资料,这些资料表明汉口的富源里为总部在武汉,生产在黄石的富源煤矿公司所建。而不是武汉地名志所言的富源砖瓦公司,尽管该厂生产的红砖上有“富源”二字。研究武汉里分的学者不会想到去黄石找武汉里分建设的资料,也系情有可原。

《湖北黄石煤炭史》第36

民国十三年(1924),富源煤正式进入武汉市场。时正值军阀混战及北伐战争前夕,南北交通,常受阻滞,武汉煤市,供不应求。富源以地临江边,得天独厚,吨成本,常在五元上下运费尤为低廉;而汉市煤价,有时每吨高达十八元以上;且因市场紧俏,“照例先付定价随后依次发煤,公司常收定金三四十万元”,资金裕,每年纯益均在十万元以上。

从民国十四年(1925)起,以分期付款的方式,在汉口买下了济生公司地基段,合计面积2483方尺,计白银93783.2两,以本矿之名建成“富源里”一弄,计铺面房屋52栋,里内住27栋,共计79于民国十七年(1928)建成,皮,共计用白银20.88万两(见《富源公司民国二十五年支四柱清册》局档003)。

富源里内

我以为这个记载是可信的,这个富源里比《武汉地名志》上记载的富源里范围要大得多,《武汉地名志》中关于里分的范围通常只记载里分内门栋的号码。

民国时期,建造民居里分时里分临街的建筑(可用作商铺)与里分内的建筑系一个整体,里分所处的地段往往还没有形成街道,都以某某里冠名,如中山大道上的甲子大旅馆,当初地址为同善里(今积庆里)西8号。解放后临街的建筑纳入街或路的门牌号码,如富源里临街的东、南、北面分别为前进一路、民主二街、民主一街,富源里西面与德义里为邻民主一街与民主二街拐角处一楼均有欧式风格的立柱。

中共湖北省临时省委驻地

陈老师还收集了中国共产党人在富源里活动的史料:

19371224日中共湖北省工作委员会第一次扩大会议,根据中共长江局的决定成立中共湖北省临时委员会,由郭述申任书记,陶铸任副书记,钱瑛任组织部长,何伟任宣传部长,王亦清任职工委书记,方毅任农委书记,杨学诚青委书记,机关设在汉口富源里董必武公馆内。

百岁老人作家马识途(1915—?)一生难忘富源里1937年,23岁的热血青年在这里宣誓加入中国共产党,由马千木更名为马识途我已经找到自己的道路,老马识途了在富源里省委组织部机关加入中国共产党,见证他入党的是湖北省委组织部长钱瑛。

现在的年轻人知道马识途的不多,但老武汉人认识他,60年代《武汉晚报》曾连载他的小说《清江壮歌》,成为街头巷尾热议的话题,从而为武汉所熟悉马识途与武汉有不解之缘,他从事地下工作时,亲生女儿失散,被家住与富源里同一条街(民主一街)的维善里的邮电工人夫妻收养,60年代他找回了自己的女儿,一时传佳话。

2010年,轰动一时的周润发、葛优主演,姜文导演的电影《让子弹飞》,改编自马识途的小说《夜谭十记》之三《盗官记》

迎接建党100年,人们都在寻找红色遗址,我们身边的富源里却不为有关部门重视,当然,资料还可以进一步核实与挖掘。江汉区前进一路一带有:武汉市文物保护单位《新华日报》旧址大陆里;还有没有挂牌文物保护单位或优秀历史建筑的遗存,民主一街保存完好的、1937年八路军办事处安仁里2号,董必武旧居安仁里1号,自治街中共五大主会场原黄陂会馆旧址(已不存可在附近立块记事碑,现武汉市75中学)。

全国文物保护单位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旧址汉口总商会步行到富源里也只需一刻钟,途径民国政府旧址南洋大楼。这一带红色旅游资源丰富,有关部门是可以大有作为的,盼“在其位,谋其政”。吾等唯有“建言献策”,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在此给领导们提个醒。

富源里内 

附:要求保留武汉富源里历史文化建筑遗产的报告

 在武汉汉口六渡桥前进一路,唯一以黄石市历史上一家著名企业富源煤矿名称命名的里弄富源里就要被拆除。保留汉口富源里历史文物,对弘扬我市矿冶文化精神和传承红色爱国主义教育都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富源里不仅是黄石近代工业发展的里程碑,也是武汉市的重要历史文化遗产,当时富源公司也是武汉的著名企业(总部在武汉、生产厂矿在黄石),公司负责人大多数是武汉著名的实业家,近、现代武汉民用煤大多都由黄石富源煤矿等煤炭企业供应。(富源里)是黄石与武汉人民共有的历史记忆,是近代两市合作成功、相互依存的典型范例如果为了眼前房地产开发的局部经济利益,富源里遗存一旦拆毁,将永远无法恢复。孰重孰轻,一目了然。

富源里1号 陈良渠摄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富源煤矿不仅是湖北最大的煤矿,也是黄石地区经济效益最好的龙头企业,更具有光荣的革命历史,党的创建和大革命时期,1922年入党的富源煤矿矿工陈宗俭和1922年入党的富源煤矿矿工谢邦青在黄石富源煤矿组建了湖北最早的一批工矿党支部和工会,并担任负责人。

中共富源煤矿党组织和富源煤矿工会的成立与发展基本与汉冶萍、萍乡煤矿同步。工会在黄石地区曾多次组织爱国活动和维权罢工运动。吴运铎同志也是这个时期在富源煤矿成长起来的优秀矿工代表。

中为陈良渠

1937年后,中共长江局和新华日报在汉口开展工作期间,周恩来等一部分同志居住在六渡桥民意一路85大陆里报社楼上,董必武等一部分同志就居住在富源里现存的董公馆旧居楼上。两处相距仅50米,首尾相望,相互呼应,一些重要的会议和活动大都在富源里这边举行。国共合作期间来汉公办和路过武汉的中共党内军内领导人大都也在富源里留宿。一旦富源里被拆除,大陆里仅存为孤本。

1925年黄石富源煤矿花了93783.2两白银,从武汉济生公司购买了六渡桥地段近十亩地皮,随即又耗用近11万两白银建造了富源里,当时富源里有铺面52栋,民宅住房27栋。富源里在上世纪50年代起,先后进驻过总参测量大队和航天工业部下属单位,它们陆续拆建了大部分老建筑,现保存下来只剩有一进五栋二、三层连体建筑,占地面积仅约600平方米,建筑面积大约1000多平方米。其房屋虽年久失修,但其基础和结构尚保存良好,维护修缮后恢复原貌定无问题。

黄石是新中国重要的工业资源基地,黄石的老企业曾为共和国作出过卓越的贡献。富源里不仅是武汉的历史文物,也是黄石市工业遗产和矿业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保存和维护好(富源里)的里弄名称和富源里仅存的老建筑,意义重大。是武汉和黄石人民共同的期盼。

为此,我们请求市政府勘察核实情况,尽快报请促使武汉市政府保留富源里名称和修复保存富源里遗留建筑遗存。

另一个设想: 武汉的老城区改造给我们一个极好的机会,能否由市政府出面以保护富源里为由,与武汉市政府协调达成由黄石投资买断富源里房地产改造开发建设权,在汉口富源里保留老建筑老名称的同时打造一条具有丰富矿冶文化特色的黄石街。富源里在汉口商业圈的核心地带,能拿到富源里,利在当今,功在千秋,意义深远。

 陈良渠

打捞江城记忆 钩沉三镇往事

华新水泥厂

转载请注明出处,勿侵犯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