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蒲公英种子看世界 | 丹麦,接着说“踢出门去”的事

 悦英女性领导力 2021-05-15

刘红

蒲公英八期种子

职务: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中国职业技术教育》编辑部副主任

爱好:旅行、烘焙

签名:不断尝试,认识自己

之前提过一对夫妻——丹麦男人和中国女人。丹麦男人因为工作应酬,有一整周,每天晚上都很晚才回。他歉意地对中国女人说:我真幸运,一整周都这么晚回,竟然还没有被老婆踢出门去。
此位先生并非开玩笑,他句句真诚。丹麦的男人的确都这么“听话”的!

丹麦是欧洲国家中,男人承担家务活最多的国家。对此,他们有专门的调查。2008年,丹麦的一个人类学课题,对在婚姻中的2113个有工作的妈妈和2351个有工作的爸爸,做了一项这样的调查。

如果一个家庭所有的家务为100%,丹麦的男人承担了38%。这样的调查,到中国不知道能出一个怎样的结果。

在所有的家务里,送孩子上学是丹麦男人最为热衷的——这与果妈所见符合,去学校接送果果发现,丹麦的父亲接送孩子上学放学非常普遍,远多于国内见到的父亲接送孩子。所接触到的丹麦男人,都承认自己在家里是做了不少的家务,并且认为这是应该的。他们对于丹麦高度的男女平等非常自豪。

男人与女人一样,承担尽量多的家庭劳动,这是建立在对男女平等这种观念的高度认同上的。

丹麦在世界经济论坛(WEF)的全球性别差距指数中,在全球135个国家中名列第7。2011年9月的丹麦议会大选中,179名当选议员有70名为女性,占39.1%。

丹麦现任首相:

赫勒·托宁·施密特

甚至,丹麦平等待遇局规定,男女剪发定价不同,是违法的。曾经,丹麦人离婚,通常都会把孩子判给女方,认为“女性才可以照顾好孩子”,可是后来男人们不干了,认为这样的法律是一种性别歧视,法律才改变了。

其实,丹麦也不是一开始就男女平等的。在上个世纪60年代以前,丹麦社会劳动的分工是非常绝对的:女人被要求在家里而男人主宰着劳动力市场。在上世纪60年的兴起女权运动,使这种情况开始改变。女人开始进入了劳动力市场。之前男性的那种“赚面包的人”的角色变成了双方都赚的模式。丹麦的女性把这种权力争取得非常彻底:到1996年,只有1%的妈妈是全职主妇。

绝大部分的女人都出去工作,丹麦的法律保护女性在职场等各个方面的待遇,也意味着在职场上女性与男性的收入相差不远。经济上的独立,女人不再需要依靠男人来生活,没有了经济的约束,真正维系男人与女人关系的,先会是因为爱,慢慢就会是责任。承担家务是一种负责任的表现。

这项家务活的调查数据,男女在职场上工作时间相等的前提下,女人仍然在家庭中付出了更多,干了2/3的家务活。

但是,男人和女人对此满意度都相当高,调查中,“非常满意”是6分,女人的满意度达到5.17分,男人的满意度达到5.23分。

男女性别的差异,通常女人都更愿意成为那个照顾人的角色,而男人愿意扮演保护者的角色,这种传统塑造的对男女的定位,无论是应当还是糟粕,的确是在全世界普遍存在。在丹麦这个女人地位极高的国家,当男人愿意共同承担家务,社会对她比较平等后,大部分的女人对在家里承担比男人更多一些,也“相当满足”——也许,平等就是一种感觉,不在于去强抠数字意义上的绝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