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她故事 | 一位医生对死亡的思考

 悦英女性领导力 2021-05-15

蒲导读

清明节是传统的重大春祭节日,人们在这一天扫墓祭祀、缅怀祖先,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优良传统。这不仅有利于弘扬孝道亲情、唤醒家族共同记忆,还可促进家族成员乃至民族的凝聚力和认同感。

同时,清明节这个节日也是人们反思生命、面对告别、正视死亡的一个时机。那么,作为医生,每天接诊大量患者,在医院里可以看到人生百态、生老病死,医生是如何看待死亡的?我们该如何面对告别?今天,让我们跟随蒲公英12期种子,北京同仁医院门诊部副主任、眼科主任医师、青光眼白内障专家乔春艳医生一起,看看她对死亡的思考。

  本文长度约2792字,阅读全文大概需要5分钟

种子名片

乔春艳 

蒲公英12期种子

北京同仁医院门诊部副主任

眼科主任医师

青光眼白内障专家

作者自述

二十多年前,我从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毕业后被分配到医院眼科,开始了最精细的眼科显微外科工作。后来我考取了北京同仁医院眼科硕士研究生,开始专攻青光眼。硕士毕业后我被留在了北京同仁眼科继续工作,并于2009年获得了眼科博士学位。随后又在欧洲完成了博士后、在美国哈佛医学院附属麻省眼耳鼻喉医院完成了一年访问学者。

我特别喜欢我的工作,作为医生虽然每天忙碌而辛苦,但我能够确确实实地帮助到他人,能够给病患解除痛苦、带来光明,这种快乐和成就感是没有什么事情可以替代和比拟的;同时我也是一名爱思考人生、积极乐观豁达的人,在医院每天遇到形形色色的人,看到人生百态、生老病死。

直面死亡

今天是清明节,我想大家分享一个有点沉重的话题:死亡。

说到死亡,这还得从那个不寻常的晚上说起:

2019年6月29号晚上11:40,我接到了一个陌生电话,这么晚了谁会打给我呢?我拿起了电话,她说“乔主任,我是王辉的爱人,王辉不行了,在急诊室进行抢救。”我的心咯噔一下,王辉是我们眼科32岁优秀的年轻医生,是我们并肩工作的好同事、好伙伴,出什么事了?她爱人说“王辉突然呼吸心跳骤停了”,我说我马上赶过去。撂下电话我一边向相关领导汇报情况,一边开车飞奔到急诊室。北京朝阳医院举全院之力来抢救他。但是,他还是走了……这么一个鲜活的年轻的生命,瞬间无声无息的就消失了。生命如此的脆弱!令人肃然起敬的是,依照他生前的意愿,他捐献出了2个眼球,他的眼球帮助2名眼病患者恢复了光明。他的生命以这种特殊的神圣的方式在世间继续延续着……

而我自己也曾有两次和死亡擦肩而过的经历。

2003年在非典最肆虐的时候,我参加了非典医疗队。去的时候,我做好了最坏的准备,时刻准备着与肆意的病魔做殊死搏斗。出发前,我跟爱人说,如果我没有回来,医院发抚恤金的话,请把钱留给爸爸妈妈吧。

2018年,我们非典医疗队15周年聚会时,看着当年曾经并肩作战,有过命交情的战友们,突然感慨万分,曾经那么热血与年轻的面孔,在岁月的打磨下,愈发成熟,散发着别样的光芒与神采。而我也仿佛在弹指之间,从那场与死神的战斗中堪堪赢了这15年。

都说差点失去,才会更加珍惜。我在心底默默告诉自己,一定要更加珍惜活着的每一天。

2012年,我从欧洲做博士后访问回来,正意气风发准备大干一场的时候,有一天在工作中突然出现剧烈的腹痛,经过检查发现盆腔有一个拳头大小的肿物,而且CA125高出了10几倍。什么是CA125?它是卵巢癌的肿瘤标记物,异常增高意味着是卵巢癌的可能性大。医生跟我说,你很可能得了卵巢癌。我给妇产科同学打电话,想了解更多关于卵巢癌的信息,我刚介绍完情况,她就脱口而出“你怎么得了这个病呀?”我说“不用多说,我明白了。”幸运的是,手术后病理报告肿瘤是良性的,我第二次与死神擦肩而过。

死亡对于生存的意义

生老病死是大自然的规律,我们每个人出生是个偶然,而死亡是必然的。既然我们必然要死亡,那我们干嘛还要活着?死亡对我们活着的人有什么意义?当我们面临死亡的时候,如何面对?

留存于世的很多宗教信仰告诉大家,有灵魂、有天堂、有来世,只要你做了善事就会有好报应,死后会去天堂。但如果你跟我一样,没有宗教信仰,那我们应该如何看待死亡?

图片源自网络

《当呼吸化为空气》这本书的作者Paul是一名特别优秀的美国神经外科医生。2013年,当他即将结束神经外科培训成为一名独立的神经外科医生的时候,被查出来肺癌晚期,他除了是一名神经外科医生,还获得了英语文学硕士学位,特别擅长写作。从2013年诊断肺癌到2015年3月去世,他在医生和患者之间切换着角色,用细腻的笔触写下了他作为医生、也作为患者对人生和死亡的思考。这本书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死亡。

有一对加拿大老夫妇,他们相识6天闪婚,相守73年恩恩爱爱,最终他们选择在同一天安乐死,选择坦然地乐观地一起走向死亡。

还有很多关于死亡的影视作品,比如我们熟悉的《人鬼情未了》,动画片《寻梦环游记》等。

图片源自网络

这些都告诉我:“有爱我们就不会忘记,怀念也是一种美好”,尽管面对亲朋好友的离世时,我依然会悲痛欲绝、惋惜不舍。但请记住“有爱我们就不会忘记,怀念也是一种美好。”因为有失去,才会更加珍惜现在的拥有。

活着,就要让生命发光发热

死亡是什么?其实死亡是我们生存最好的老师,正是因为有了死亡这个警示钟,我们才更加懂得珍惜活着的美好。

乔布斯在他著名的斯坦福大学毕业演讲中曾经说过:“每天早上我面对镜子,我问自己,如果今天是人生中的最后一天,你还会去做今天要做的事情。”乔布斯用这种方式提醒自己也提醒我们:珍惜生命,让活着的每一天都有意义,都绽放精彩。

“自省、自愈、自燃”这六个字是蒲公英女性领导力培训期间甘斌老师讲到的,当时一下子就打动了我的心扉。从王辉去世到现在,实际上我一直就默默地进行了这个过程。我们每个人不能决定生命的长度,但是我们能决定生命的宽度、深度和高度!

生命就像蜡烛、像火炬,既然活着,我们就要让生命发光发热。而且我们要经过不断学习和努力,把自己变成逐渐变得粗壮的蜡烛,不断增加燃料的火炬,让自己的光和热更多更亮更持久地温暖他人、惠及他人,让生命更加精彩。

健康是一切的前提,没有了健康也就没有了一切。不要等到失去了才后悔,现在就努力做到劳逸结合、一张一弛是文武之道,尽量减少熬夜、坚持锻炼身体、科学饮食、保持乐观豁达的心态。

作为医生我想提醒大家,如果身体一旦出现不适,应及时就诊看医生。很多疾病发病前都是有诱因的,我们不应该鼓励和宣扬“带病坚持工作”,有不适请一定要及时就诊!身体是我们自己的,但不仅仅属于我们自己。为了自己,也为了爱我们的家人朋友,为了实现“健康地为祖国工作50年”的目标,我们要重视健康、善待自己。

结语

“向死而生”,“朝闻道,夕可死也”,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死亡并不是一件可怕而讳莫如深的事情。有的时候我们害怕死亡,是因为害怕未知;有时候我们又很坦然以对,因为我们知道,爱我们的人会记住我们。把死亡想明白了,才能活的更明白。

清明节的意义,也许就是给我们一个时间,告诉那些我们铭记于心的人,我们依然深切地想念着。

欢迎留言,说说你在思念着谁?

图片源网络侵删

撰稿/乔春艳

校稿/苏宁宁

审稿/李凯西

主编/小睿 刘湜

美编/张慈君 卜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