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韵的新街镇江口村》八桂传统村落古建文化踪影系列之30

 木香草堂 2021-05-15

传统村落是中国乡村社会的缩影,是历史文化的传承,有其深厚的文化历史信息和意境深远的文化景观。它正像一本厚厚的古书,只是来不及翻阅,就已经消亡了。这失去的不仅是可见的形态,更可能是我们的历史密码和深藏于我们心灵深处的文化基因。行走在传统村落之间,寻找那些曾经的生活底片,无疑是值得玩味的。

灌阳县新街镇江口村,总人口1260人。村庄青山环绕,绿水相合,村内有较为完整的桂北古商贸街建筑群,宽窄有致,起伏不一,房屋错落有致。

历经几百年风雨的古桥依然朴实美观,江边古树枝繁叶茂,竹柳错落相间,河水缓缓流淌。绕道三江口,一处嶙峋怪石就像盛开在江畔的石莲花,村民称作“水现莲花”,此为古渡口。桂剧创始人唐景崧的故居就位于江口村老街。

古民居、古商街、古石桥、古渡口,婉转的桂剧唱腔,构成了江口古村的灵魂。

历经几百年风雨的古桥依然朴实美观,江边古树枝繁叶茂。绕道三江口,一处嶙峋怪石就像盛开在江畔的石莲花,村民称作“水现莲花”。

一条约一公里长的老街,是现代文明前历代货物集散地,两边明清时的商铺青砖碧瓦、飞檐画栋、马头墙翘首,古树石桥、鹅卵石铺就的街道透视出旧时的繁荣景象。

只是时过境迁,岁月久远,年久失修,略显沧桑颓废之感,现在做了全面整修和维护。

最惹人注目的是那一座座或好或缺、古朴雅致的古建筑,散发着独特历史气息,也彰显着古人的勤劳与智慧,更铭刻着那遥远时代的历史与记忆。

唐景崧,清末抗法抗日名将、台湾巡抚、桂剧奠基人,其故居建于清康熙年间,位于江口村头,占地约410平方米,为砖木穿斗式结构,饰小青瓦、兰灰墙,分上中下三座。

设有前庭、正庭、厢房、天井等,梁、枋、门楣等均雕刻人物故事或龙凤花草虫鱼等,两边墙体均以兰灰粉刷,墙体山头,饰以双龙、太极八卦等图案。

屋前宽阔、幽静,并有一口古井和茂密的竹林。

唐景崧、唐景崶、唐景崇“一门三进士、同胞三翰林”的传奇,是灌阳乃至桂林人崇文精神的杰出代表。

老物件:

古时紧靠墙壁固定摆放的家具很少,橱、柜之类,体量都不大。

黄庭坚与人书云“欲作一竹匮,高五尺,阔四尺七,侧阔二尺三,两层,欲顶及四面平直”。

宋尺一尺合今三十二点九厘米,竹柜四面平直,则下端无足可知。

江口村成为传统村落后,其建设立足于“古”,对古民居和古商业街、古巷进行保护性修缮,铺河卵石、青石板台阶、青石板路肩、石板排水沟等;修缮古石桥、恢复重建古码头、恢复重建古衙门及周边生态环境保护,以旧修旧,是传统村落中复建得较为理想的尝试。

古建常用词友情普及:文房诸器

古人为了室内空间宽展,为了临时陈设的灵活自由,除几、榻和屏风的组合之外,椅子和桌也可以成为陈设的一个中心。它完全进入士人生活,乃在民间广泛普及之后,而文房工艺品的发达,与两宋是养育“士”气、即士大夫之气韵的一个黄金时代有关。

士人在世俗生活中,以山水、田园、花鸟,以茶以香为语汇,用想象和营造别为自己酝酿了一个独立的小天地。收藏情意,收藏感悟,文房诸器便是这一份心之收藏的物化,而桌子的出现则为器具的陈设提供了最为合适的条件。

图..文..吴永岚

如你喜欢,欢迎转发,谢谢!

本期责任编辑:流浪的大哥

温馨提示:平台刊发内容如有侵权请及时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真诚感谢您的阅读/点赞。

公益微信传媒 欢迎你的投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