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宝宝突然发烧?多半是“幼儿急疹”,退烧后免疫力会成倍提升

 两口育儿 2021-05-15
曾经带过孩子的宝妈都知道,宝宝长到半岁以后,随着与生俱来的抗体消失,体内的抵抗力会逐渐下降,再加之病毒和细菌的侵扰,导致宝宝特别容易生病,其中,最常见的便是感冒发烧现象。
然而,事情常常出现例外,经验也并不总是正确的。
有的宝宝第一次生病,出现的病症往往不是发烧,而是患上“幼儿急疹”等其他疾病,这种可能性极大,要引起新手父母的注意。
洋洋就有这样的经历,她女儿在半岁时,一天在夜里突然发起高烧,甚至烧到39℃,她以为是感冒引起的,由于担心造成不良后果,不得不连夜送往医院治疗。
医生一看诊断为“幼儿急疹”,在开了一些药后,就让母女回家休息,洋洋心里比较疑惑,觉得这个结论有些草率。
果然,吃药3天以后,女儿的高烧在不知不觉中退去,体温很快恢复正常,脸上和皮肤上长出一片红疹,又过了几天,这些红疹竟然全部消失,让洋洋暗自庆幸。
不少宝宝在发烧后,容易被父母误认为是感冒,在网上,不少宝妈都曾分享过这种情况。
据《育儿百科》介绍,在半岁左右的宝宝,如果之前没有发热病史,一旦体温出现高热反应,医生首先会做出“幼儿急疹”的判断,而不会认为是感冒,这是具有科学性的。

“幼儿急疹”有哪些特点呢?怎样才能与感冒相区别呢?

这种疾病又叫“婴儿玫瑰疹”,因皮肤上出现红色的疹斑而得名。如果宝宝患上“幼儿急疹”,最开始会出现发烧的症状,与感冒极为相似,但仔细观察,就会发现与普通感冒的不同之处。
两者明显的特征主要表现在:
  • 1、多发生于6-24个月时,以6-12个月最为常见。

  • 2、发烧现象非常突然,且是第一次。

  • 3、体温突然上升,有的可达38-40℃。

  • 4、发烧症状比较明显,但不会出现感冒特有的咳嗽、流涕现象。

  • 5、持续时间多为3-4天,之后体温在24小时恢复正常。

  • 6、退烧之后,脸部、前胸和后背出现红疹,一般在2-3天后自动消退,既不留下痕迹,也不会传染。

由于发病时,宝宝的体温很高,往往让父母焦急万分。但这种病看似来势汹汹,其实并不可怕,它不需要采用特别的治疗手段,因而是一只名符其实的“纸老虎”,只要对症下药,很快就会治愈,对父母来说,这更像是一场心理考验。
因此,父母有必要掌握“幼儿急疹”的发病特点、规律,避免患病后出现恐慌心理,让自己能冷静和理性地面对。

一旦宝宝患上“幼儿急疹”,父母应该怎么应对呢?‍

不慌不忙,沉着应对
发现宝宝患病后,父母不要惊慌失措,也不要急于送医,这会耽误治疗的时间。即使送医也是先做检查,确认患上“幼儿急疹”后,医生多半会给出观察降温的建议,等待出疹的时间,除此之外,别无其他。
量好体温,并做好记录
有宝宝的家庭,最好常备一个温度计,一旦宝宝生病,随时可以测量体温。
可以每隔1-2小时测一次,然后详细地记录好测量的时间、温度和给药情况,有了一个明确的清单,就不会错过下次测量的时间,既能直接观察体温变化情况,还能让医生对相关信息一目了然。
果断出手,正确降温
知道宝宝的体温以后,可以采取正确的方式降温。有经验的父母明白,在发烧的情况下,只要不超过38.5℃,一般都会采用物理降温,一旦超过这个“门槛”,就要根据医生的建议,用退烧药降温。
但是,38.5℃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有的宝宝会因为高热出现惊厥现象,那就需要提前服用退烧药,以避免惊厥现象再次发生。
常用的物理降温方法有:在额头贴退热贴、减少衣被、降低室温、洗温水澡等。
在此,必须提醒两件事:在宝宝发烧时,千万不要采取“捂”的方法,这可能导致身体脱水,从而出现另一种危险。
同时,退热贴不能真正退烧,它只是一种物理降温的方式,不能用它来代替退烧药的作用,对于没有经验的父母需要谨记。
多喝热水,保持饮食清淡
宝宝生病之后,由于受肠胃的影响,食欲相对变差。在此期间,不能吃油腻的食物,最好喝清淡的稀粥,如果孩子不想吃饭,千万不要强迫。
同时,适当地多喝开水,以加速身体的新陈代谢,这样既可以防止脱水,还能尽快使身体退烧降温,可谓是一举两得。有的宝宝不喜欢喝水,这种习惯不好,要想办法让他改变。
注意休息,远离公共场合
与成年人一样,不管宝宝是否有精神,都要多注意休息,玩耍的时间尽量不要太长,这会消耗过多的体力,不利于身体恢复。
同时,由于宝宝生病后抵抗力较弱,因此,要少带宝宝去人口密集的场所,即便是到医院治疗,也要避开人多的时间和地点,最好在人少的地方等待。
这样既能预防病情加重,又能避免交叉感染,对病情的好转很有帮助。
尽管患上“幼儿急疹”是不幸的,但通过护理和治疗,待红疹退去后,孩子身体的抵抗力将成倍提升。从这个角度看,又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只要做好相应的护理,对其身体没有太大的影响。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