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要反转?支持女书法博士孙鹤的梁培先是谁?他凭什么说颜真卿错了

 翰诺书法 2021-05-16

今天看到有媒体平台转发了一篇署名文章——《关于孙鹤教授“夹史”问题的一点个人看法》,文章署名为梁培先。

此文表达的观点是:从文字学角度来看,那位女书法博士后孙鹤教授说得没错,的确是颜真卿错了,颜真卿不应该把“刺史”写成“刾史”。

并且此文列举了一些证据。

我看完此后文后,有些疑惑,特想请教作者,故在此发问。

为了确定这位作者不是来蹭热度的,而是真的来进行学术探讨的,我特地从网上查了下这位梁培先老师的资料。

梁培先

据360提供的资料显示,梁培先先生本科和研究生分别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和中央美术学院,师从尉天池、马士达、邱振中、王冬龄诸先生。

看来梁先生的确应该有深厚的书法文化功底,名师出高徒嘛!所以,值得我去请教一番。

梁先生作品

疑惑一:孙鹤教授将书法作为副业是回避错误的理由?

梁先生在文中说:孙鹤教授的主业是文字学,书法为副业……说实话,我看到这句话比较反感,“书法为副业”,这是不是暗含着“在大众媒体上讲书法,我可以不专业”这个意思,因为书法只是副业嘛!

可事实上,书法并不是孙鹤教授的副业!

对孙鹤教授我本不了解,所以,我又去搜了一下,想加深下了解,结果看到中国政法大学人文学院官网上有关于孙鹤教授这样的介绍:

看了上图中红色标注的部分,我竟然不知道什么叫专业?什么叫主业、什么叫副业了!书法博士后的主业竟然不是书法,看来中国高校培养的书法人才真是太失败了!

疑惑二:职业病可以原谅?严谨的治学态度呢?

文章接着又说:只不过,她说颜真卿写了错字,这是文字学家的职业习惯所然

梁先生把书法博士后犯的这个极其低级的错误就这么轻描淡写地处理了——归结为职业习惯!

通俗点讲,那就是职业病喽?

那么作为一个博士后,严谨的治学态度不需要了吗?

疑惑三:是“刾”还是“刺”?颜真卿也拿不准?

文章接着用一些篇幅分析了颜真卿在不同时期的作品里“刺”的写法,作者发现,颜真卿有时候写成“刾”,有时候写成“刺”,从而得出一个结论:在这个往复的过程中,作为文字世家的颜真卿该怎么写,自己也有点“犯嘀咕”。

就是说颜真卿也拿不准应该怎么写呗!

事实是这样的吗?颜真卿的确是个文字世家,他的父亲颜元孙就是研究文字的,是个当时的文字专家,作为文字世家的颜真卿,我倒不认为这里是“犯嘀咕”,反而认为是颜真卿很有把握,因为他确定这两种写法都没问题,所以才随心所欲地想用哪种写法就用哪种写法

疑惑四:“刾”字连异体字都不是?完全是个错字?

下面的这张图非常重要,是作者的主要论据,论点是:“刾”是个错字,不是异体字!

作者的这一段话虽然不长,但写得比较绕口和晦涩,我简单用白话翻译一下:

作者观点以施安昌先生的研究成果作为支撑,施安昌这位先生我也查了一下,是位关于文字学、书法学的研究员,1945年生人。

施安昌曾找了几本关于文字学的“字典”,包括《说文解字》这样的著作,按照权威性划分了几个层次,通过对几本字典的分析比较,找出对某些字不同之处的解释,从而进行归纳总结,划分了6个层次,在这6个层次里指出了哪些字的写法是异体字,哪些字的写法是讹变字,就是错字。

而这个表格中就有“刺”字,“刺”的写法是《说文解字》里的正规写法,最权威;“刾”的写法属于讹变字,连异体字都算不上。

所以,梁培先先生以此得出的结论是颜真卿写错了。

这么看起来,梁培先先生是只相信施安昌的结论,而对古人写刺从夹的写法完全无视!

许慎的《说文解字》的确是关于文字的权威著作,但是这部著作成于东汉时期,随着历史的发展,中国的文字必然也是在发展,而刺字从夹的写法在后来也非常普遍,其实与《说文解字》大约同时期的隶书石门颂就是从夹的写法,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从夹的写法随处可见,到了唐朝像颜真卿、钟绍京、李邕等也都喜欢写成从夹的写法。这里把“刾”的写法归为讹变是站不住脚的。

疑惑五:颜真卿当年只有“刺”这一种写法?

梁先生文章接着还说了一个问题,说有可能颜真卿当年书写《干禄字书》的时候只有“刺”这一种写法(《干禄字书》是颜真卿的父亲颜元孙研究文字的著作,后颜真卿曾书)。

这又是一个问题,那么石门颂及魏碑中“刾”的写法难道梁先生不知道?

好,现在把梁先生文章余下的部分发出来,大家评评吧。

写这篇文章查阅了好多资料,自己学习受教了,也很辛苦,看完您不给个赞?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