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家评论在线||顾梅:读明杰诗歌评论集《岁月如歌》漫笔

 中华汉语文史馆 2021-05-16
把岁月唱成一首歌
——读明杰诗歌评论集《岁月如歌》漫笔
/顾梅

 

这个冬天有点儿冷。还没有入九,雪便下了两场,气温曾降到零下八、九度。瞅着窗外阴郁、冷硬的天空时,就取些书来取暖。是的,文字,好的文字可以让你的血液马上热起来,让你拥有直面寒冷的能力。明杰的这本《岁月如歌》记不得是多少次打开了,每次打开,都能重新发现他行走其间的新鲜足迹。这不是明杰的第一本书, 从他14岁开始写作,已出版个人作品集《巨石与水》《诱惑与突围》《人生本色》《时间的距离》《如歌的行板》《日月之歌》《本命无涯》《无法躲藏的注视》《繁星闪烁的夜空》等,20086月又出版了中英文诗集《生命本色》《生命驿站》《生命之门》。这些作品是他如影随形的孩子与情人,伴着他,走到了如今葱茏的岁月。
认识明杰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也就是十余年吧。所以,对我而言,作为诗人的明杰,作为作家的明杰,与作为老师与朋友的明杰,被一年又一年的时光层层堆叠在一起,厚重地存在着。就因为是这样,与其说是读他的诗,不如说通过他的诗了解他的近况。他的诗,就是他满怀真挚书写的一封封信,寄给了所有关心他和他关心的朋友。2009年的明杰已满四十岁。四十不惑。他送给自己不惑之年的礼物是对人生的深刻体察与感悟:岁月如歌!不管在滚滚而逝的时光之水中打捞了什么,失去了什么,真正热爱生活的人,真正的智者都要把它当作一首美妙的歌曲来欣赏。只有把岁月当成一首歌,唱成一首歌,人才会真正快乐!而这,也是明杰要送给我们这些还在迷茫着、追寻着、执着着的人的肺腑之言。
有人说,文学就是隔着岁月,超越岁月,再读生活,再读自己。而诗歌作为文学园地中的一枝奇葩,更是对自我、对生活的一种深度解剖。明杰把他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把他的爱憎,他的迷茫与忧伤,都通过一种诗化的语言在《岁月如歌》中呈现出来。

 

面对道路上的《逆行者》,他说:
也许路人遵守的规章
不经意间就被逆行者破坏
记着不变得是
向前  向前  向前
每一个赶路的逆行人
抛在身后的是多余的冷眼与旁观

 

他这样评价《股市》:
乍暖还寒的颜色
在单调地闪动
传言四起
没有一丝一毫的喜讯
千棰打锣一棰定音
迟迟没有敲响的
是欲壑难填的肉体凡胎

 

徐徐吹来的《南风》引发了他这样的感慨:
真的是扑面而来
南风
呷着一口浓郁的乡音
唇齿之间奏鸣着
催促着苞蕾快些开放
真的是说来就来
独自横扫宇宙
将僵硬的无趣的诅咒击穿
把尚未熄尽的欲望
重新点燃
真的是永不回头
哪里还会照应婉约的叹息
在乎逝者的倒影深深
只是一路吟唱
忙不迭地将生灵万物唤醒

 

而他潜伏着的激情与锋利,也像一只小虫般,总能被《惊蛰》这样一个节气唤醒:
这一天
是季节的分水岭
万物都苏醒了
生灵也都动起来了
猫了一冬的自己
每一年劳作真正的开始
都是从今天以身作则
踏上人生的旅程
每一年的规划都不尽相同
但万变不离其宗
一切都是殊途同归
……
明杰就是这样信手拈来生活大树上的一片树叶,然后顺着这片树叶的脉络来给大家解析大树。生活,只要是生活,就会遭遇《股市》、《房价》;就会从《惊蛰》到《端午节随想》,继而到《小年》等这样一天天的过;就会有《忧伤》,有《记忆》,有《温暖》,偶尔也有《心魔》、《背叛》、《谎言》;就有可能《车过隧道》,《在马背上鸟瞰黄河》,《在高速公路上突遇暴雨》……我想,这些面孔朴实的诗作标题也许是明杰有意为之,他想借由它们,让我们走进他所构建的我们熟悉且陌生的生活——熟悉的是我们每个人都身处其间,陌生的是即使身处其间我们却没有这么深切的感受。而这种让我们产生某些悸动的陌生,正是明杰作为一名诗人、作家的非凡感受力及感染力所致。
也许是自己身为母亲的缘故,我很喜欢书中的那首《写给女儿》。在此前的很多本书中,明杰写过大量的献给父亲、母亲、妻子的诗,字里行间总浓厚着深深的情。可这首《写给女儿》,却平实中有些俏皮,俏皮中蕴含着哲理,透过这首诗,仿佛能看到他面对调皮女儿时的无可奈何及不自觉的纵容。让我们一起听听他这位父亲是如何轻点着女儿的额头,“唠唠叨叨”的数落声吧:
起床时
你说困死了
让我再睡一小会
把这个公主与王子的梦做完

 

吃饭时
你说饿死了
让我再等一会
看看到底能撑到什么时候

 

下楼时
你说累死了
让我趴在你的背上
看我双手不着能否掉下来

 

过路时
你说脏死了
让我在你怀里
闭上眼睛就看不见外面的世界

 

打雷时
你说吓死了
让我牵你的手
好像狐狸躲进了山洞

 

下雨时
你说冷死了
让我去肯德基吃个热腾腾的玉米棒
那里的味道比妈妈做得还美

 

上学时
你说烦死了
让我一天不去
看看老师还拿我有什么办法

 

踏青时
你说乐死了
让我躲进车里
给疲劳的双眼放个小假

 

见钱时
你说亏死了
上次让我去买东西
还没有给够跑腿钱

 

买鸡时
你说酷死了
让我拔下它翅膀上的羽毛
放在身上看能不能飞上天空

 

捉鸟时
你说美死了
让我赶快放飞它
让它去找流泪的妈妈

 

过生时
你说香死了
让我先尝遍满桌的饭菜
品品它们每一个的滋味有何不同
……

 

女儿  
你在一旁与小朋友顽皮嬉戏
为父在此守住视野
给你写下
这生命片断中的点点滴滴
但愿你在以后的成长道路上
成为你人生的诠释之一

 

女儿
其实你不经意地撒娇
却道出了人类生存的真谛
从远古到现在
人这一辈子
真的是从出生的那一天起
就与死结下了不解之缘

 

女儿
无论富贵与贫穷
最后的结果却都是一样
正如你顺嘴而言的话语
“死”这个字
人的一生谁也不能逃避

 

这首诗几乎是《岁月如歌》中最长的,明杰把本书中最长的诗、最深的情送给了他的女儿。而在与他的交往中,我们断断续续地知道了许多他女儿的事儿,比如钢琴弹得如何好啦、英语口语如何棒啦、学习不需要督促啦、成绩如何优秀啦等等,他的女儿是也许就是他的“床前明月光”吧,照得他的人生一派清明。
在我印象中,明杰是一个永远奔走在路上的人。他对于熟悉且安逸的生活似乎天生有种破坏力,他不停的打破,打破,努力伸展羽翼飞向他向往的地方。从他的老家费县到他曾工作八年的孟子故里邹城,然后到山东省会济南,再到祖国首都北京,他一次次地把自己交给未知的生活,一次次地起飞,让自己拥有越来越广阔的天空。无法想象他背对安逸行走时的心态,更无法想象他曾经受过的磨难,我们看到的,始终是他自信的笑容与让我们无法企及的成长。可在夜深人静时,他却在闪烁的《夜的光》中喃喃地说:
这墙
这灯光
这石板路
这夸张的窗
这上了大漆的门
这虚张声势的招牌
这夜风中晃动的吊兰
这逐光而入的长发行者
……

 

也许一切都在梦中   
在这一条街上
居住了半生的人
居然患上了严重的水土不服症
医生的告白
冰冷机器的诊断
都不能令人信服
也许只有这夜的光
在诉说着什么
……

 

在陌生城市的陌生人群中,在变幻莫测的季节与无法掌握的人生际遇中,他也有过深切的无助与徬徨:
在雨中
在你的背影中
前方的路漫无目的
身旁的小屋摇摇欲坠

 

雨越下越大
风越刮越狂
天越来越黑
脚步越来越迟钝
心灵的寒冷
比躯体的寒冷还要多出十倍
眼睛的迷茫
比这个世界的迷茫还要多出百倍
脚步的沉重
比这方天空的沉重还要多出千倍

 

风声
雨声
声声不息
还有一个人的召唤声
在远方飘摇

 

可他小心翼翼地收藏起这些挫折与磨难,让它们在心底发酵、酝酿,直至成为滋润我们的甘美的酒。而他,依旧不断的了解,积蓄,饱满,释放;然后再饱满,再释放,再寻找。他乐此不疲地做着这项工作,并且把寻找与释放之间的距离拉长,为了让其间结出的果实更加硕大,更为甘甜诱人。
明杰虽然在不断地挣脱旧我,奔向新的生活,可他的目光及深沉跳动的心却时时在回首故乡,在每一片土地上嗅闻着,嗅闻着他魂牵梦绕的故乡气息。看来,人其实和那些恋土的植物是一样的,生在哪里,长在哪里,魂魄就在哪里,不管多少年过去,仍要到那个地方去寻找自己的心跳。你看,他在《觅春》里是那么执着的寻找着,寻找着属于自己的巢:
我紧跟在两只小鸟的后面
想一路跟踪直至发现它们的鸟巢
它们是两只虽然羽翼丰满
但嘴角分明还有一抹嫩黄没有褪去
蹦蹦跳跳  飞飞停停
我小心翼翼地紧追不舍

 

野花已经在脚下喊疼
吐着苞芽的枝条努力遮挡着我的视线
鸟鸣声声  诱惑我的脚步难以停留                                                                   
我知道此时已离它们的巢穴不远
因为鸟语里多了母爱的呼唤

 

此时的阳光五彩斑斓
野草的味道是那么得新鲜
我无数次幻想
也许在一棵大树上
抑或在一块巨石的夹缝中
就能寻觅到鸟儿们用枯草编制的家园

 

可是美好的事物总是事与愿违
我却在顷刻之间听不到一丝鸣叫
更看不到鸟儿的身影
它们仿佛从空气中蒸发
让我的眼睛在转瞬间失去光明

 

还是重新收拾起孩提时的心劲
按家人的嘱咐在林间草地上寻觅野菜
早上就说好今天中午要包荠菜水饺吃的
我不知道追寻鸟巢耽误的时间
是不是能在这个春天追回
我想,在这里,任何人都能告诉他,能把岁月唱成歌的人,永远都会拥有春天,永远都会有找到“鸟巢”的时间!

作者简介:顾梅,女,曾用笔名阿拉、栀子,出生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1994年毕业于某师范大学外语系,大学期间开始发表作品。毕业后从事过服装销售、广告文案策划及经营管理、旅游等工作。现为某报副刊部主任。现已发表作品200余篇,部分篇章被收入各种结集选本,曾数次获得省级以上奖励。已出版个人散文作品集《暗香》和《流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