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春节是一种精神寄托,跟物质无关,跟忙碌无关

 华商天下 2021-05-16

春节,对部分人来说尚未过去,那些为了生计、为了家人、为了梦想而常年在外打拼的人,对于他们而言,虽然交通便利了、物质丰富了,但团圆和陪伴仍然是奢侈品!

小时候踮着脚尖望过年,是因为有好吃的,有新衣服穿,有每家每户去拜年时得到的意外惊喜!农村里仍然保留着拜年的习俗。而如今单位同事之间就不再串门拜年了!缺少的年味是人的慵懒及对传统文化的遗弃!长大了,才慢慢懂得,年就是增进亲朋好友的纽带,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

春节是一种精神寄托,跟物质无关!小时候喜欢过年是因为那几天放肆不会挨大人打。现在不喜欢过年是这几天呆家里要忍受没完没了的唠叨。

千年的习俗一直在变,但唯一不变的,是我们期待过年的心。我们期待过年,不再期盼新衣美食红包。我们期待的是过年那一天,不管生活再压抑,工作再繁杂,学习再痛苦,日子再不如意,我们都能在这一天放下一切,毫无顾忌的的那颗心。 就像汪曾祺笔下的“家人闲坐,灯火可亲”,简简单单却无比温馨。

春节没有变,只是人得生活方式变了。小时候特别农村都很穷的,吃的都不是很好,都期盼过年,因为过年就有压岁钱,而且还有好多肉,喝的,平常吃肉都是很好的。所以人都有期盼,但现在人的生活方式变了,天天都是肉。都习惯了,所以过年没有多大期盼。

年味逐年淡了的背后,更多体现出的是欲望和追求的变化,和随之而来的人情世故的变化!

城市生活压力山大,房子,孩子,车子,农村日益萎缩,趋利的时代,对金钱之外的东西看的越来越轻,迷茫与无力感时时刻刻包围着新一代的都市人。

小时候喜欢过年,因为这是放纵的好时候,无忧无虑的玩,越长大,压力越大。我更多的觉得是社会功利性因素多了,人之间感情淡了,社会老百姓钱袋并不充裕,唯一慰藉就是一家人可以团聚一起,也是最大幸福!

年味越来越淡了,现在很多年轻人三观颠覆,信仰缺失。但我们每个人的亲情,友情,爱情,内心归属感不能淡,中国人骨子里传统的情结,延续了千百年,经过时间的考验,到任何时候都不能淡!!必须尊重和弘扬我大中华的传统文化!这就是信仰!

过年情节是在孩童时代,在幼小的心灵种下的一种神圣庄重的仪式,那是对于孩童挨不挨饿,受不受冻,穿什么没什么特殊的概念,因为所有人都是差不多的,都这个样子的,唯一让孩童心里产生不一样的感觉就是神圣,一种喜气,过年情节就是一代一代在孩童心里留下的美好,当人们长大了,对年自然就淡化了,但是在孩童时,种在心里的那份过年情节是挥发不掉的,你也想让自己的下一代过个幸福快乐的新年,就这样一代一代往下传承的,跟穷富无关。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