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时分,入住在周庄古镇的一家临水观湖的酒店里,站在房间的露台上新奇观景,除了有知了的嗡鸣声,四周静悄悄的,湖面也风平浪静。此情此景,我太熟悉了,我的故乡,也是水乡园林、小桥流水的江南古城……静好周庄,这是我心中周庄的调调,虽然我是第一次来。阳光有点晒,与同伴相约,午睡片刻,结果一觉睡到自然醒,快到晚饭时间。难怪大堂外还有第十届“周庄杯”儿童文学颁奖典礼的海报,这地儿应该是作家们创作的好环境,静得下心来。具有九百多年历史的周庄,家家枕河,户户傍水,至今“镇为泽国,四面环水”,身临其境,可以想象当年“咫尺往来,皆须舟楫”、“轿从门前进,船从家中过”的情景。眼前的房屋粉墙黛瓦,水巷拱桥驳岸,小巷青石蜿蜒,商铺琳琅满目。散落在古镇的游客,时隐时现,穿梭在小巷里,停留在水巷边,聚集在景点处……作为游客,本来是随遇而安的,融入在这种环境里,仿佛回到了家乡,让你心安惬意,岂有不悦之理?心安处即是故乡。又有哪个对故乡“横挑鼻子竖挑眼”而“说三道四”的?游周庄,我就仿佛回到了儿时生活的江南古城,懵懵懂懂,稀里糊涂的,没以专业视角观察,也没有专心思考研究,就连周庄的街巷规制,水系走势,对外联系的交通是什么样的,都一无所知,也没想知道,游览中几乎找不到北。不过,因为沈万三对周庄古镇的历史与现实实在是影响太大,太重要了,无法回避,才不得不仔细参观了沈家大院“沈厅”的建筑风貌、规划布局及其相关的历史脉络。“沈厅”,坐东朝西,七进五门楼,占地二千多平米,房屋百余间,不愧是江南首富之宅,砖雕门楼,过街骑楼,极尽奢华。我佩服的是“沈厅”的建筑成就:“水墙门”作为“沈厅”的第一进,既是遮风避雨挡日的“敞屋”,又是停靠船只洗涤衣物的“水埠”,巧夺天工;“走马楼”是“沈厅”中与“前厅后堂”相匹配,把前后楼屋之间由过街楼和厢房楼连接沟通所形成的,颇有创新。 转悠中,有一处建设精品让我没法视而不见,这便是被称为“双桥”,位于古镇中心,建于明代年间的世德桥和永安桥。据说,古时候当地人按“桥面一横一竖,桥洞一方一圆”的形状称其为“钥匙桥”,而其知名度则来自于20世纪80年代中美之间的一次高层交流,因旅美画家陈逸飞的写实油画《故乡的回忆——双桥》作为了交流的“信物”而蜚声海内外。此时只见“双桥”上,男男女女,五颜六色,人来人往,络绎不绝,我为了选择最佳角度,拍到“双桥”全貌,不得不走进临近世德桥的餐馆里暂坐,对餐馆老板满脸堆笑,好话相送,总算拍下了满意之景,得意之作…… 可总这么悠闲自在到处转也不是个事。傍晚,我们选择去观赏地方文化大餐《四季周庄》。疫情期间,聚集有风险,豪横了一次,忍痛买下贵宾票坐在了二楼的贵宾室里看演出,整个VIP就我们三个人。居高临下,视野开阔,这是一部原生态水乡实景演出,三场情景表演,“水韵周庄”中以水为主题的《渔妇织网》、《渔灯》、《出航》等歌舞杂技;“四季周庄”中以古镇为背景的《春·雨》、《夏·荷》、《秋·收》、《冬·雪》等集灯光秀,人水船,声雾舞为一体的组合表演;“民俗周庄”中以民俗为特色的《打田财》、《阿婆茶》等情景再现,特别是《水乡婚庆》,演员走进观众,让观众代表加入表演,扮“新郎”、进花轿、入洞房,幽默诙谐的对白,滑稽可笑的动作,把演出推向了高潮。这台特色鲜明的实景演出,再现了周庄人的水乡生活画面,演绎了周庄古镇的历史文化传承。表演中,突然雷雨交加,风声四起,一时间,天上下大雨,舞台下小雨,观众席飘进麻麻雨。出人意料的是,演员敬业,观众守纪,秩序井然,表演继续……天公感动,友情停雨,全场在《水乡婚庆》的欢快喜悦中落幕。我不禁感慨,这算是我在中国第一水乡一次别样的享受吧!确实,风是歌、雨是舞、爱是旋律,悠然自得看表演,感悟江南生活,也是一种心静。尽管雨时大时小,我还是不肯放弃坐小摇船的古镇水巷特色游。在福安桥码头冒雨坐上手摇小木船,沿北市河航行约一公里至全功桥(又称北折桥)掉头。期间,巧遇有点文艺细胞的船夫,他主动要求为我们哼唱几曲,其中一曲《吴江调》,唱音虽一般,但唱词却优美,歌唱了周庄古镇小桥、流水、人家的无限景致。虽然是有偿服务,但最重要的是,我在悠闲中分享到了民间的乐趣!船到码头,雨仍未停,不得已买了把伞,加入了水巷岸边的吃客行列。坐在水岸边,夜深人未静,不远处有一家古镇为数不多的、年轻人的去处——“红庭”酒吧,酒吧里不断传出歌声、呐喊声,这是我在古镇见到的“稀缺资源”,不像其他古镇有遍地开花、喧嚣无比的夜生活店。或许,这正是周庄人需要的生机与活力,而我则坐在岸边听雨,一边品万三蹄、白丝鱼的美味,一边看水巷中摇摇摆摆航行中的小木船,对其他杂音充耳不闻,独享心灵的清静,陶醉在周庄的夜色里……夜深人静了,躺在床上,回味路过的周庄,似若有所失,即使心留下了,也似乎还有需要带走的念想,却又想不明白是什么?次日清晨,再次走进周庄,去寻回那个念想,在景区“沈厅”入口处似恍然大悟,原来是需要带点万三蹄、袜底酥、阿婆饼等周庄特产,要把周庄的这份宁静生活带给在故乡安享晚年的高龄父母,让两位“90”后老人也分享到周庄的这份闲适和安逸……在周庄,总有一种他乡似故乡的感觉。心留下来,就不是过客,何况我都不想走了……
在本公众号发布的作品,同时会在腾讯内容开放平台【企鹅号】、【360图书馆】等主流平台网页版同步刊出。敬请作者前往关注并收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