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四渡赤水有奇兵

 古磨盘州人 2021-05-17

我们小时候都看过电影《长征》,其中有一段好像是快板演奏,题目叫《四渡赤水出奇兵》:

横断山路难行。天如火来水似银。

亲人送水来解渴,军民鱼水一家人。

横断山,路难行,敌重兵,压黔境。

战士双脚走天下,四渡赤水出奇兵。

乌江天险重飞渡,兵临贵阳逼昆明。

敌人弃甲丢烟枪啊,我军乘胜赶路程。 

调虎离山袭金沙,毛主席用兵真如神。

这首歌词基本描述了“四渡赤水”时红军经历的情况。

1934年11月27日至12月1日,这几天,在湘江广西段,红军与湘军、桂军、中央军相遇在湘江边,在兵力和武器极度悬殊的情况下,经过5昼夜的激战,红军损失了38000人,红军从86000人下降到30000人,湘军损失7000人,桂军损失2000人,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湘江战役”。

湘江战役的惨烈程度简直无法用语言来表达,江面飘满红军的尸体,江水被血染成了红色,当地老百姓发誓“三年不饮湘江水,十年不吃湘江鱼。”

红军虽然损失惨重,好在还有3万人的队伍到达了贵州的遵义。其实,渡过湘江之后的红军没有急于渡金沙江而直取遵义,这也是王稼祥和张闻天在担架上采纳了毛泽东建议,最后向红军指挥部提出的。也正因如此,毛泽东在遵义会议成为政治局常委,这是当时的人心所向。

其实,在遵义会议上,关于毛主席的争论还是非常激烈的,如团中央书记凯丰直接责问毛泽东,你知道什么叫马列主义吗?你就读了《三国演义》和《孙子兵法》就可以指挥打仗了吗?不可否认,凯丰的思想是极左的,可凯丰的责问无形之中给毛主席以很大的压力。毕竟凯丰也是当年从苏联回来的28个布尔什维克中的一员,他们都具有盛气凌人的“高贵”品质。

毛主席也比较幽默,他说,自己就看过《三国演义》,还没有看过《孙子兵法》,接着他反问凯丰是否读过《孙子兵法》,《孙子兵法》有几章几节,假如没有读过,凯丰凭什么就说读《孙子兵法》无法指挥作战。当然,凯丰仅仅代表很少一部分人的观点,大部分高级领导干部还是希望毛主席出来主持党和军队的工作。

1月19日开始的一渡赤水的战斗,以及红军北上的意图,国民党都是清清楚楚的,即拿下赤水城后进入四川北上的方案,实践证明这是行不通的,因为守卫赤水的川军太厉害了,估计毛主席感觉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尤其是,二渡赤水的时候,战士心中一定怨声载道,因为前几天刚刚从那边过来的,很多战友都牺牲在战场上,现在又循着旧路回来了,这是在干什么呢?

好在二渡的时候,林彪与彭德怀精密合作,攻克了娄山关,拿下了遵义城,并取得了长征以来最辉煌的战绩,给红军精神上极大的鼓舞,可这个成绩跟主席好像没有直接的关系。

接下来,林彪强烈建议红军攻打打鼓新场,而毛主席坚决反对,在中央扩大会议上,毛主席以辞职相威胁,最后,会议以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依然决定进攻打鼓新场。毛泽东刚被任命的前敌书记一职,才当了6天。

毛主席真的着急了,他连夜去找周恩来,因为军事指挥的最后决定权在周恩来手上,经过主席连夜劝说,周恩来、朱德同意了毛主席的建议。林彪急了,他鼓动彭德怀当总指挥,以取代毛主席的决策。

敌人确实太强大,红军只好通过茅台三次度过赤水河,往四川古蔺进发。这时候,红军中估计弥漫了悲观情绪,因为,大多数人彻底地失去方向。

伟人就是在关键时候能拨云见日的人!

随后,红军派一个团佯装往北进发,其实,这是在吸引国民党的视线,红军主力在敌人未反应过来之时,以急行军的速度四渡赤水,直逼贵阳城。此时,蒋介石在贵阳城指挥,听说红军过来了,命令昆明的滇军火速往贵阳支援。

这时候,所有人才明白毛主席的战略意图,让滇军入黔,红军趁机通过贵州和云南的薄弱地带往西进发,最终逃出国民党的包围圈。

此时,我们真正理解了,毛主席四渡赤水出奇兵的真实效果。就像历史书上说的,毛主席在遵义会议上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从此,中国革命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

1935年2月,二渡赤水取得胜利之后,毛主席写了一首《忆秦娥·娄山关》: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yè)。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朱晔(古磨盘州人)

安徽望江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金融作家协会理事;2008年开始文学创作,已出版著作6部,累计出版200万字

已出版作品

历史散文(3部):《理说明朝》《理说宋朝(北宋篇)》《理说宋朝(南宋篇)》

旅行随笔(1部):《一车一世界》

长篇小说(2部)《最后一个磨盘州人》《银圈子》

期刊发表作品若干:散见于《文艺报》《厦门文学》《中外文摘》《金融时报》《安庆日报》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